首页 > 清代诗人 > 曹亮武的诗 > 浪淘沙·闺情原文及翻译赏析

浪淘沙·闺情

朝代:清代诗人:曹亮武时间:2023-04-04
疏雨滴芭蕉。
艳冷香消。
柳枝难比旧时腰。
秋意早知人意改,做出萧条。
书帙也须抛。
锦字谁挑。
便逢花月转无聊。
记得春来如中酒,不自今朝。

诗人曹亮武资料

浪淘沙·闺情作者曹亮武

曹亮武,字渭公,号南耕,江苏宜兴人。生卒年均不祥,约清世祖顺治十一年前后在世。工为词,与陈维崧齐名。著有南耕词、荆溪岁寒词及南耕草堂诗稿(均见四库总目),陈维崧、文翼德等为之序。..... 查看详情>>

曹亮武古诗词作品: 《醉春风·醉后放歌》 《风流子·游惠山秦园》 《采桑子·闺词》 《采桑子·年时女伴耽憨谑》 《浪淘沙·闺情》 《六州歌头·庐山天池寺作,效张孝祥体》 《水龙吟·和章质夫韵》 《水调歌头·留清凉台作》 《隔浦莲拍近·赏荷》 《浪淘沙·闺情

浪淘沙·闺情原文及翻译赏析

浪淘沙·闺情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堤柳·治湖必治堤》 - - 弘历 - - 治湖必治堤,护堤率以柳。薰黄窣长条,左宜而右有。鹭猜舞翿无,鱼认钓丝否。成林我始来,少暇亦无咎。
  • 古诗《题钱陈群所进王渊梅雀报春卷即用其韵并书赐之》 - - 弘历 - - 南枝最识好春归,羞煞海棠独以肥。麻雀偏欣晴雪夜,净明香界聚相围。
  • 古诗《鹦鹉·色白还应及雪衣》 - - 来鹄 - - 色白还应及雪衣,觜红毛绿语仍奇。年年锁在金笼里,何似陇山闲处飞。
  • 古诗《木薯·木薯新藤绕短篱》 - - 陈振家 - - 木薯新藤绕短篱,时蔬簇立也离披。委心纵性看山足,无术谋生食菜宜。乐适农耕犹汉子,愁申抱负便书痴。齐桓已死桓温没,扪虱饭牛能见谁。
  • 古诗《水仙·已欲通词几往回》 - - 张采庵 - - 已欲通词几往回,淡蛾应为好春开。可嫌花史曾呼蒜,得附湘灵似胜梅。对影不妨人比瘦,斗寒还与石争魁。番番风信传消息,生小清溪未托媒。
  • 古诗《周昉内人图·览镜》 - - 李俊民 - - 不教朱粉污天真,长对菱花顾影频。但把蛾眉埽来淡,尚嫌不似虢夫人。
  • 古诗《巫山一段云·性烛通天眼》 - - 尹志平 - - 性烛通天眼,心灯放慧光。湛然灵物自真常。无处不圆方。住世荣华不恋。举措常行方便。一朝功满化云归。独步赴瑶池。
  • 古诗《剔银灯·春夜和宋人韵》 - - 汪懋麟 - - 独坐知侬何意。憔悴尽脸红眉翠。小鸭香残,孤鸾镜掩,怕见兰膏光腻。此时情致。况遇著恼人天气。簌簌落花偏媚。欲待留春无计。妾命桃花,欢情杨柳,何处青楼携妓。温柔香醉。总不管夜寒人睡。...
  • 古诗《方龟精为钱元懿卜词》 - - 不详 - - 太乙接天河,金华宝贝多。郡侯六十六,别处不经过。
  • 古诗《山中吟·采芝暮言归》 - - 张穆 - - 采芝暮言归,紫云生谷口。山空明月秋,倚石不知久。
  • 古诗《春怨·极浦蘋花白》 - - 周弼 - - 极浦蘋花白,空壕兰萼红。伤心城上燕,飞入馆娃宫。
  • 古诗《寿萧少宰·玉堂清切傍龙楼》 - - 李云龙 - - 玉堂清切傍龙楼,曾沐铜盘掌上秋。莫问赤松旧游处,酂侯原不是留侯。
  • 古诗《彭泽解印·五斗徒劳谩折腰》 - - 廖凝 - - 五斗徒劳谩折腰,三年两鬓为谁焦。今朝官满重归去,还挈来时旧酒瓢。
  • 古诗《摸鱼儿·扬州》 - - 吴存 - - 笑风流少年杜牧,如今双鬓成雪。来寻豆蔻梢头梦,二十四桥明月。人事别。把故国兴亡欲问无人说。淮云万叠。但雨外疏钟,烟中断角,到晓共鸣咽。芜城外,几树西风落叶。消磨多少豪杰。平山堂上朝中措,千载妙音几绝。歌一阕。怪水部梅花怪我心如铁。才情未竭。待跨鹤重来,缠腰半解,一奏...
  • 古诗《论诗绝句·群儿谤口聚蚊雷》 - - 田雯 - - 群儿谤口聚蚊雷,唐宋判将伪体裁。拈出诚斋村究语,无人解道读欧梅。
  • 古诗《勉学诗·颐解蓬开未是明》 - - 曹于汴 - - 颐解蓬开未是明,譬如击石火光生。可怜击罢依然石,到此令人猛欲行。
  • 古诗《句·柳老抛绵后》 - - 李邴 - - 柳老抛绵后,梅酸著骨时。
  • 古诗《同徐吉士陆上舍沈秀才过普贤僧房》 - - 朱彝尊 - - 茶坞山根寺,经营景定年。尚存行在牒,未改梵王筵。竹覆空池冷,松排老树圆。天平知不远,留酌白云泉。
  • 古诗《烛影摇红·杏苑春娇》 - - 曹尔堪 - - 杏苑春娇,薄寒犹禁梨花信。踏青时节做轻阴,芳径苔生晕。轻曳弓鞋未稳。殢游心芹泥微润。鸳鸯成对,游戏波心,双双相近。闲闷侵寻,泪痕犹带红潮印。生憎燕子入空梁,似说离人恨。金鸭篆烟方烬。晦流黄晚风成阵。十三楼畔,廿四桥边,归期偷问。 ...
  • 古诗《浪淘沙令·客中拨闷》 - - 田遨 - - 梦样平生。酒样心情。年华屈指已堪惊。宿债重重都未办,溪筑山耕。孤馆凄清。窗月半明。谁家思妇夜调筝。忽觉莼鲈乡国远,满地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