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章谦亨的诗 > 浪淘沙令·云藏鹅湖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浪淘沙令·云藏鹅湖山

朝代:宋代诗人:章谦亨时间:2023-04-05
台上凭阑干。
犹怯春寒。
被谁偷了最高山。
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
特地遮拦。
与天一样白漫漫。
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诗人章谦亨资料

浪淘沙令·云藏鹅湖山作者章谦亨

章谦亨(生卒年不详)字牧叔,,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绍定间,为铅山令,为政宽平,人称生佛,家置像而祀,勒石章岩,以志不忘。历官京西路提举常平茶盐。嘉熙二年,除直秘阁,为浙东提刑,兼知衢州。《全宋词》辑其词九首。..... 查看详情>>

章谦亨古诗词作品: 《西湖观梅·梅在西湖上》 《小重山·同仇香过汭川道间偶成》 《西湖观梅·不费东君力》 《西湖观梅·腊寒彻骨越精神》 《步蟾宫·守岁》 《石州慢·半角庭阴》 《西湖观梅·梅在西湖上》 《章岩·杰石何空洞》 《云岩·造化雕镌巧》 《摸鱼儿·过期思稼轩之居漕留饮于秋水观赋一词谢之

浪淘沙令·云藏鹅湖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浪淘沙令·云藏鹅湖山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涧翁自莲城见过。言将游四郡。共次三渊韵为别》 - - 南有容 - - 垂老离群各损神,风花岁岁自为辰。谁知南郭提壶客,却是前宵入梦人。瘦骨相怜仍把臂,童颠可笑更俄巾。凭君问讯龟峰石,渊月心期万古新。
  • 古诗《祝英台·净》 - - 佚名 - - 净:惭悚。却原来葛瓜之亲。错认是飘蓬。看英姿美容。潇洒风流。多应是未遇蛟龙。须加功。奋志芸窗。拟作皇家梁栋。自今日拔起泥途。你且免冲冲。
  • 古诗《望雨呈墨卿太守》 - - 宋湘 - - 耒耜销兵气,桑麻爱此身。由来愚百姓,全仗饱为人。宽猛俱调燮,阴晴有鬼神。遥知贤太守,先我几沾巾。
  • 古诗《离平泉马上作》 - - 李德裕 - - 十年紫殿掌洪钧,出入三朝一品身。文帝宠深陪雉尾,武皇恩厚宴龙津。黑山永破和亲虏,乌岭全坑跋扈臣。自是功高临尽处,祸来名灭不由人。
  • 古诗《林鸟·无柰恩情密》 - - 祝允明 - - 无柰恩情密,临别自依依。思君如林鸟,同宿不同飞。
  • 古诗《寄题胥口·生平爱好是鱼虾》 - - 王益初 - - 生平爱好是鱼虾,每及深秋感岁华。借向风光何处好,山飞楼阁水飞霞。
  • 古诗《无题·闲门疏雨立清寒》 - - 刘昌 - - 闲门疏雨立清寒,罗帕无人借字看。草色天涯迷处所,花阴日午上阑干。春情不射屏中雀,秋影孤停镜里鸾。碧海茫茫空复夜,西风吹破烂银盘。
  • 古诗《秋闺·西风昨夜到庭梧》 - - 王同祖 - - 西风昨夜到庭梧,晓看窗前一叶无。秋月照人眠不得,等闲拈弄绣工夫。
  • 古诗《阙下偶书寄孙员外》 - - 李建勋 - - 长安驱驰地,贵贱共悠悠。白日谁相促,劳生自不休。凤翔双阙晓,蝉噪六街秋。独有南宫客,时来话钓舟。
  • 古诗《丙戌正月部兵赴南宁道中杂韵》 - - 符锡 - - 蕞尔蛮夷长,干天不自量。泰山垂压卵,辙擘可能当。
  • 古诗《捒中感事·平畴计日绿云黄》 - - 陈肇兴 - - 平畴计日绿云黄,监割纷纷诉讼堂。话到桑麻情似水,判成虞芮笔如霜。干戈扰扰传三楚,车马劳劳走四方。我有一言参末议,古来擒贼必擒王。
  • 古诗《登寿沙楼和抑斋韵》 - - 李曾伯 - - 黄叶满林霜尚轻,蓼花披岸水犹生。坐邀一段潇湘胜,元出钧陶手作成。
  • 古诗《宫词·帘幕深深四面垂》 - - 杨皇后 - - 帘幕深深四面垂,清和天气漏声迟。宫中阁里催缫茧,要趁亲蚕作五丝。
  • 古诗《台湾纪巡诗·生成野性气如枭》 - - 夏之芳 - - 生成野性气如枭,出没无端血染刀。剥得头颅当户挂,归来轰饮共称豪。
  • 古诗《宫词·绣罢龙衣出院迟》 - - 江源 - - 绣罢龙衣出院迟,玉阶闲坐话当时。官家久远倾城色,莫更临鸾学画眉。
  • 古诗《题水墨萱草水仙》 - - 释居简 - - 草欲忘忧蔓更滋,望云长在蜀天西。萧萧风木添新恨,誊录精神答噬脐。
  • 古诗《舟中酌酒·苍苍烟画千岩秀》 - - 赵鼎 - - 苍苍烟画千岩秀,泛泛花流一水长。会向武陵寻避世,此身已是捕鱼郎。
  • 古诗《塞下曲·铁衣卧久觉身轻》 - - 彭孙贻 - - 铁衣卧久觉身轻,袒臂横矛上马行。直闯虏围穿阵入,回身背砍战尘平。
  • 古诗《玲珑玉·白蒲桃》 - - 赵熙 - - 仙露明珠,似寻得绝色冰肌。秋光一箔,水精悬架离离。展旧青藤书藁,记山园深翠,松鼠含伊。相思。合樽前,亲喂雪儿。任买凉州别种,到拈来玉子,多染胭脂。沆瀣无瑕,伴梨花,好贮哥瓷。携将蒲萄牙去,办仙酿,晶珠千颗,味胜红澌。美人醉,看风鬟吹动鹭鸶。 ...
  • 古诗《酬张籍王建》 - - 贾岛 - - 疏林荒宅古坡前,久住还因太守怜。渐老更思深处隐,多闲数得上方眠。鼠抛贫屋收田日,雁度寒江拟雪天。身是龙钟应是分,水曹芸阁枉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