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张嗣纲的诗 > 梁文仲和尚石·怪石千寻开色相原文及翻译赏析

梁文仲和尚石·怪石千寻开色相

朝代:明代诗人:张嗣纲时间:2023-04-05
怪石千寻开色相,不将一苇渡沧溟。
只身天地作禅字,一念菩提即佛经。
锡杖未悬非故体,袈裟不替是真形。
本来忘语肝肠在,喜听潮音礼上清。

诗人张嗣纲资料

梁文仲和尚石作者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 查看详情>>

张嗣纲古诗词作品: 《一门四节妇·妇德由来女史箴》 《过梅关·披鞍跨马出梅关》 《盟鸥·星汉乘槎客》 《西宁遇盂兰节有感》 《送林尚义出汎平海》 《送何如弟礼闱应试》 《喜孙昌振进庠》 《彭祁连著书大鹏诗以寄之》 《送郑勖未赴试大司马》 《酒后留宾待月

梁文仲和尚石·怪石千寻开色相原文及翻译赏析

梁文仲和尚石·怪石千寻开色相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双调新水令·一杯寿酒庆生辰》 - - 武汉臣 - - 一杯寿酒庆生辰。则我这满怀愁片言难尽。只因那几贯财。险缠杀我百年人。我受了万苦千辛。我受了那一生骂半生恨。
  • 古诗《春日·堂堂春日跃出山》 - - 张耒 - - 堂堂春日跃出山,郊原草木皆清新。千红万紫各有态,正自酬酢劳精神。短篱谁家小桃李,虽复幽陋亦可人。但知痛饮莫辞病,数年幽忧难具陈。
  • 古诗《武功县中作·自知狂僻性》 - - 姚合 - - 自知狂僻性,吏事固相疏。祗是看山立,无嫌出县居。印朱沾墨砚,户籍杂经书。月俸寻常请,无妨乏斗储。
  • 古诗《题西湖·平湖秋月》 - - 乾隆 - - 绮榭纱疏虚碧油,春蟾漪影惠风柔。已看烟景清诸虑,岂必秋轮始胜流。
  • 古诗《作四绝句书箑致佛车》 - - 彭孙遹 - - 清暑山堂日未曛,新诗题罢重思君。相寻官舍元无事,写得羊欣白练裙。
  • 古诗《杂诗绝句·买鱼问水客》 - - 梅尧臣 - - 买鱼问水客,始得鲫与鲂。操刀欲割鳞,跳怒鬐鬣张。
  • 古诗《贺新凉·题袁尚统岁朝图为李枚卿比部》 - - 吴重憙 - - 环诵题图句。正纪年屠维掩茂,我生初度。卅四光阴浮云过,消得春声无数。那更有童心如故。爆竹阶前轰若市,任黄粱烂熟鼾难足。浑忘矣,岁云暮。晨星老辈今何处。爱吾庐流传一卷,断缣零素。风雪宣南三椽屋,几日霜寒冰冱。却怎把残年勒住。腊鼓已催韶信至,伴回黄转绿中庭树。婪尾酒,先...
  • 古诗《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 - - 晁补之 - - 白发归联侍从荣,未应江海叹飘零。禽鱼不与钧天观,想见群龙舞洞庭。
  • 古诗《舟泊毗陵同吴长公游青山庄》 - - 厉鹗 - - 升降疑无极,冈峦望更宽。颓阳一枝塔,飞翠几层阑。树杪吴天尽,窗中春事残。米囊花满眼,应是劝加餐。
  • 古诗《句·红尾漫摇三尺浪》 - - 张峤 - - 红尾漫摇三尺浪,真龙透石本无踪。
  • 古诗《挽彭玉麟联·勋业自光昭》 - - 张瑾 - - 勋业自光昭,惟正气不磨,千古几人传后世;宦途悲偃蹇,愧孤踪见赏,十年知己感先贤。
  • 古诗《上十三·眼见东风愁不反》 - - 郭之奇 - - 眼见东风愁不反,朝来梅雨催春远。阶前落尽百端花,懒俟今宵苔卧稳。
  • 古诗《鬼节·禁烟时节亦堪嗟》 - - 姚佳 - - 禁烟时节亦堪嗟,中酒情怀未可涯。聊复自携青竹杖,不妨来对紫藤花。江山独坐千家雨,鼓吹闲听两部蛙。绿暗红稀收拾去,春愁无赖旧繁华。
  • 古诗《祝英台近·掩啼珠》 - - 郭麟 - - 掩啼珠,扶瘦玉。唤渡曲江曲。缟袂纤褂,腰细不胜束。枉教疑作江妃,淩波解佩,谁信有乱愁千斛。在空谷。无奈日暮天寒,零落去华屋。江鬼西陵,夜雨杜鹃哭。伤心逝水滔滔,当时同渡,却双桨归来人独。 ...
  • 古诗《剑州闻蝉·列柏西台寂不鸣》 - - 冯煦 - - 列柏西台寂不鸣,九天风露特凄清。剑南雨过延新爽,始得疏林第一声。
  • 古诗《宫女词·妍丑三千众》 - - 许棐 - - 妍丑三千众,恩情一例轻。妾身虽寂寞,天下却升平。
  • 古诗《次陈登父中秋游古竹院韵》 - - 俞德邻 - - 閒过竹院听华严,结愿清香发旧奁。灏气半空浮桂魄,凉风三径拂松髯。酒阑野兴归长笛,吟罢秋声落短檐。终日昏昏真醉梦,几时游屐更苔黏。
  • 古诗《题谢·旗鼓当前立》 - - 连横 - - 旗鼓当前立,观兵当将台。挥戈难返日,传箭早惊雷。马革违初志,牛皮付劫灰。相将携斗酒,醉喝墓门开。
  • 古诗《谭仁季以二诗见贻走笔次韵》 - - 曹彦约 - - 诗才清不羡沧浪,曾向欧曾接瓣香。 万里相逢书逊志,百年几见易含章。 君温有脚开春盎,我暗无心得夜光。 可奈文场催战急,陈云飞动正堂堂。
  • 古诗《欲雨·荷锸决新渠》 - - 陆游 - - 荷锸决新渠,芟茅补旧庐。 共知秋必雨,有备即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