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吴芾的诗 > 六月二十一日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六月二十一日早行

朝代:宋代诗人:吴芾时间:2023-04-05
古寺经行知几回,山僧又见我重来。
暮年欲作终焉计,不得归休只自哀。

诗人吴芾资料

六月二十一日早行作者吴芾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隆兴元年,升礼部十郎。二年十一月,任敷文阁直..... 查看详情>>

吴芾古诗词作品: 《中秋会于照水堂竟不见月和刘判官》 《阻风·连日狂风已作难》 《登江月台·坐遍遐观渌照亭》 《挽胡经仲·千载微言绝》 《送酒与诸葛宰》 《挽范丞相·伊昔宣和际》 《芙蓉·谁向澄波上》 《折梅·不傍茅檐便竹篱》 《送诸乡人赴试南宫》 《病中再继前韵书怀

六月二十一日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六月二十一日早行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论语》·五百年来亦幸存》 - - 张问陶 - - 五百年来亦幸存,可怜传习为时文。谁知仙佛书千卷,只在微言悟几分。
  • 古诗《西江月·孝幕翻成红幕》 - - 凌濛初 - - 孝幕翻成红幕,色衣换去麻衣。画楼结彩烛光辉,和卺花筵齐备。那羡妆奁富盛,难求丽色娇妻。今宵云雨足欢娱,来日人称恭喜。
  • 古诗《千佛岩·跋马屴崱间》 - - 弘历 - - 跋马屴崱间,周旋多石佛。峰回路转处,满月殊不一。化身岂无谓,盖欲普济物。物无不度尽,寂照坐岩穴。试看春汇昌,熙熙登宝筏。曰相即非相,慈云亦须豁。
  • 古诗《闻杓司讣·响山空在口》 - - 施闰章 - - 响山空在口,到死未还山。多病贪为客,浮生自不閒。诗篇残药裹,儿子隔江关。尊酒犹前日,清欢难重攀。
  • 古诗《红衲袄·末》 - - 朱权 - - 末:对古贤王在猎畋。古贤臣开垦先。孟轲十一言犹善。八口同耕井字田。庸言民乃国之本。故曰食为民所天。躬承执事询愚见。敢不精心进数言。
  • 古诗《喜孝威至都门》 - - 龚鼎孳 - - 年年青玉案,书札慰良朋。落月颜非改,名山计可凭。倦游忻握手,感事勿填膺。虚馆春风夜,檐花细剪灯。
  • 古诗《过泖湖·泖湖有路接天津》 - - 张昱 - - 泖湖有路接天津,万顷银花小浪匀。安得满船都是酒,船中更载浣纱人。
  • 古诗《老夫·老夫避兵荒山侧》 - - 袁凯 - - 老夫避兵荒山侧,三日无食在荆棘。鞋袜破尽皮肉碎,血被两踵行不得。于时瘦妻实卧病,十声呼之一声应。夜深困绝倚枯树,逐魂啼来雨如注。
  • 古诗《隋堤草·绵绵隋堤草》 - - 曹勋 - - 绵绵隋堤草,草色翠如茵。梧桐间桃李,秾艳骄阳春。杨柳垂金堤,拂舞无纤尘。行人不敢折,守吏严呵嗔。大业一崩陨,九庙犹荆榛。隋堤草与木,采斫杂樵薪。秋风号枯枝,野火烧陈根。园林宫馆尚禾黍,草木于尔何足论。...
  • 古诗《代女子兴业公司贺女子成业公司联》 - - 王文濡 - - 国货共维持,喜诸君不后不先,再接再厉;商场皆婉妙,愿我辈相提相挈,一德一心。
  • 古诗《晓雨·独鸟鸣南园》 - - 王庭 - - 独鸟鸣南园,晓来雨初息。空庭生秋阴,莓苔长寒色。
  • 古诗《戊戌新秋日·参错交芦黯淡灯》 - - 钱谦益 - - 参错交芦黯淡灯,扁舟风物似西兴。每于水阔云多处,爱尽袈裟乞食僧。
  • 古诗《观山·朅来快阁慰吾意》 - - 赵汝铤 - - 朅来快阁慰吾意,更说观山传旧年。不惮笋舆穿草棘,只知野叟足林泉。半空岚影挂檐外,一径凉飔过酒边。料得涪山为拈出,当时千尺不应然。
  • 古诗《练潭·澄江曾一到》 - - 商景徽 - - 澄江曾一到,常忆谢元晖。今宿寒潭上,犹疑灞涘归。天青双鹭下,风急片帆飞。料得残宵梦,惟应傍翠微。
  • 古诗《减字木兰花·癸亥冬暮车过岗子村值雨》 - - 单人耘 - - 钟山风雨,万叠松涛天半吐。湖上烟痕,水墨谁渲城外村。舟车晼晚,挟策归来歌缓缓。谢了浮名,杯盏而今不用倾。
  • 古诗《赋谢陈老伉俪春宴》 - - 叶云峰 - - 几声啼鸟密林东,令节清和气郁葱。溪贯华章全采藻,每叨文宴滥交融。阳春烟景酒杯外,风月迷离图画中。花落芸窗谈娓娓,移尊今有庐陵翁。
  • 古诗《云思·交柯叆苍寒》 - - 叶茵 - - 交柯叆苍寒,不碍青霄路。 油然隐者心,一声孤鹤度。
  • 古诗《扇子诗·黄金坐拥佛衣红》 - - 李石 - - 黄金坐拥佛衣红,风动荷花香动风。 鼻观浮香谁领会,嫦娥夜泊水晶宫。
  • 古诗《长至日书·年年春至此胚腪》 - - 方回 - - 年年春至此胚腪,地上严凝地底温。 能几蟾蜍圆月魄,即须霹雳起雷门。 知时久偃蛟龙势,养气深培草木根。 表里阳和见天道,梅花别是一乾坤。
  • 古诗《红槿花·花是深红叶麹尘》 - - 戎昱 - - 花是深红叶麹尘,不将桃李共争春。 今日惊秋自怜客,折来持赠少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