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范当世的诗 > 六月三十日外舅以写怀示读谨依韵次上即以自寿其四十而寄示莲儿俾转呈大人一笑云原文及翻译赏析

六月三十日外舅以写怀示读谨依韵次上即以自寿其四十而寄示莲儿俾转呈大人一笑云

朝代:清代诗人:范当世时间:2023-04-08
扪心亦何事,举足万无闲。
江海十年客,亲庭百岁间。
南溟书不到,西极泪同潸。
一饭西南北,真成不闭关。

诗人范当世资料

六月三十日外舅以写怀示读谨依韵次上即以自寿其四十而寄示莲儿俾转呈大人一笑云原文及翻译赏析

六月三十日外舅以写怀示读谨依韵次上即以自寿其四十而寄示莲儿俾转呈大人一笑云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催妆曲·琼绡四角檀丝绕》 - - 龚鼎孳 - - 琼绡四角檀丝绕,晴云犀押烘朱鸟。茱萸麝带摇春风,凤蜡散花银箭晓。梨涡小缬匀红烟,金虫斜堆睡未阑。青菱呵活紫绵软,回身却抱鸳鸯弦。画中蛱蝶愁黄昏,今日亲承一笑恩。江南有情无尽处,蜜蜂飞上莲须语。 ...
  • 古诗《殷汤·桀以日亡》 - - 弘历 - - 桀以日亡,汤则天与。纣有自燔之嫌,武无惭德之语。是汤武之甲乙定于斯矣,况乎一曾荐尹一未进吕。虽然以争而得天下者实自兹始焉,是汤之不幸也,乃适逢其时之所处。
  • 古诗《酌贪泉因吊吴隐之》 - - 白玉蟾 - - 人其禄仕为齑盐,溪壑民财饱未厌。不识隐之心与口,酌泉依旧只清廉。
  • 古诗《次汤退庵隐君见寄韵》 - - 梁兰 - - 丈人文雅旧知名,乡里衣冠重老成。海上青囊传已久,山中白璧种还生。临池洗药春泉暖,入洞看花晓雾晴。羽客将来诗满纸,思君转似隔蓬瀛。
  • 古诗《赠王蕙芳于归花烛词》 - - 屠瑶瑟 - - 妆镜朱颜借玉荷,初匀眉黛拂双蛾。云英旧有蓝桥约,一夜香风到大罗。
  • 古诗《潇湘夜雨·汪秀才次玉属题夜意图时余悼亡日近与君同病爰率赋此寄意》 - - 洪亮吉 - - 悟彻前因,销磨尘劫,又来楼上孤眠。微黄灯影镜台偏,声惨惨寺钟初动,光黯黯帘幕斜褰。无聊境,我方匝月,君已三年。两愁相校,望夫山外,愁更堪怜。只投荒,归日病正缠绵。浑欲诉金戈铁马,念谁禁激管哀弦。忘情好,他时同穴,百岁镇随肩。...
  • 古诗《送滕子还闽·别后春风染杜鹃》 - - 恽格 - - 别后春风染杜鹃,骊歌声断绿杨烟。身沉绝塞思千里,心死穹庐客九年。吴苑离觞寒食后,梨关归梦落花前。闽南别去能相忆,倘有双鱼海上传。
  • 古诗《千金报·受一饭》 - - 邓云霄 - - 受一饭,报千金。非酬母,酬寸心。汉皇推恩重一饭,信不负母宁负汉。
  • 古诗《武关·层关高踞万山中》 - - 范轼 - - 层关高踞万山中,楚蹶嬴颠角两雄。螺黛插天分向背,鸿沟刬地隔西东。春寒不散蜂腰雪,日瘦难禁马首风。太息商于六百里,一朝割弃为和戎。
  • 古诗《送刘前溪·耀灵浴虞渊》 - - 李新 - - 耀灵浴虞渊,光属朝夕池。氤氲满寰宇,幽草无閒枝。岷山玉岭花,寸根武陵西。寒摇塞北霜,疏影何葳蕤。春意已浩荡,造物夫何为。烟条凝渌雨,缬彩红参差。下有濯锦泉,清泠鉴毫釐。佳人古西子,徬徨水之湄。兰苕采朝露,佩服良所宜。凛然冰雪颜,效嚬那可希。江国日云莫,无媒鬓如丝。愿言配君...
  • 古诗《除夕·腊尽雪初晴》 - - 高柄 - - 腊尽雪初晴,春回促漏声。孤灯亲远客,一岁只残更。律候青阳转,年随白发生。迎新应待旦,端佩谒承明。
  • 古诗《广哀·痴肠吴太学》 - - 钱澄之 - - 痴肠吴太学,国破早捐生!莫听呼天诉,聊明报汉情。鬼神应有恨,劫运恐难争!近喜威灵见,南昌虏数惊。
  • 古诗《花前·花前小立影徘徊》 - - 屈大均 - - 花前小立影徘徊,风解吹裙百摺开。已有泪光同白露,不须明月上衣来。
  • 古诗《虞美人·将到家作》 - - 邹祗谟 - - 好风吹送蒲帆影。却把前期省。怕伊细数恁归迟。却问牡丹花剩几多枝。小楼昨夜灯花好。今日归来了。知侬生性爱天涯。便到杜鹃啼罢又离家。 
  • 古诗《浣溪沙·秋尽王孙去未还》 - - 黄侃 - - 秋尽王孙去未还。蘼芜不耐暮山寒。侬今欲采畏摧残。经岁远书疑似里,一宵幽梦有无间。相思相怨总相关。
  • 古诗《雪霁登程·三月寒逾九九深》 - - 李鸿章 - - 三月寒逾九九深,炎凉历惯不惊心。菜花满地黄金色,憔悴相看半不禁。
  • 古诗《寓中江县楼》 - - 张斛 - - 武江斜转石,文岫独参天。绿涨他山雨,青浮近市烟。松薪炊白粲,水蔓系红鲜。自喜飘蓬迹,安居过两年。
  • 古诗《渔父·万里长江一钓丝》 - - 蒲寿宬 - - 万里长江一钓丝。萧萧蓬鬓任风吹。微雨过,片帆敧。青山浓淡更多奇。
  • 古诗《拟唐宫行词乐·绛阙楼台拥》 - - 徐有贞 - - 绛阙楼台拥,琪园竹树齐。 飘裳鸲鹆舞,激管鹧鸪啼。 自会春长在,那知日易西。 依稀化人国,解使穆王迷。
  • 古诗《路支使小池》 - - 方干 - - 儿童戏穿凿,咫尺见津涯。藓岸和纤草,松泉溅浅沙。 光含半床月,影入一枝花。到此无醒日,当时有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