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沈曾植的诗 > 楼上·楼上阑干倚碧空原文及翻译赏析

楼上·楼上阑干倚碧空

朝代:清代诗人:沈曾植时间:2023-04-08
楼上阑干倚碧空,楼前黄叶小心风。
宵光熠耀星争出,妄想圆成日再中。
残照定知连净域,馀霞随愿化雄虹。
潮音宣唱终无地,付与江家妙女童。

诗人沈曾植资料

楼上·楼上阑干倚碧空作者沈曾植

沈曾植(1850-1922),浙江嘉兴人。字子培,号巽斋,别号乙盫,晚号寐叟,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又自号逊斋居士、癯禅、寐翁、姚埭老民、乙龛、余斋、轩、持卿、乙、李乡农、城西睡庵老人、乙僧、乙穸、睡翁..... 查看详情>>

沈曾植古诗词作品: 《寄上虞山相国师》 《寿吴仲怿侍郎》 《易实甫过谈·万首诗歌百卷书》 《此夕·此夕复何夕》 《和王子展愚园访牡丹未开韵》 《杂诗·作诗必此诗》 《寄泊园·周侯旅海滨》 《芳草·长吉多神语,戏效其意》 《再叠前韵·寥天一去入寥阳》 《壬戌七月·澹极烟痕九点州

楼上·楼上阑干倚碧空原文及翻译赏析

楼上·楼上阑干倚碧空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睡后·青山影里空堂冷》 - - 金净 - - 青山影里空堂冷,茶罢微烟屋外横。欹枕一窗终日掩,天寒萧飒万松声。
  • 古诗《阳崎尚书庙联语》 - - 严复 - - 千万家饭羹鱼香,惟神之赐;百馀乡风清魔伏,为民所依。
  • 古诗《孝顺歌·付末》 - - 佚名 - - 付末:非常事难尽言。间关此身遭沛颠。生:却为何。付末:仇寇老严奸。田园冀吞占。生:他用何谋。付末:邀归缱绻。生:那时又怎么。付末:沈醉中间。潜加刀剑。生:如何得生了。付末:伊姑氏救我回旋。郭老加恩眷。生:莫非翰林郭学士救你付末:正是。郭大人既救小生。又恐归途遇害。特着小生...
  • 古诗《题宋芝山晴江列岫图卷》 - - 沈曾植 - - 石矼听瀑从容,悬厓揽袂相逢。料得竹林游侣,归来不信山公。
  • 古诗《鬼节·残红掩冉已交关》 - - 姚佳 - - 残红掩冉已交关,空翠溟濛漫等閒。瘗玉埋香三月雨,断金零粉半城山。杜鹃啼血春何处,蝴蝶销魂梦几般。鬼自欢欣人自哭,萧然兴味苦天悭。
  • 古诗《二月十日喜雨呈李纯教授去非尉曹》 - - 赵蕃 - - 沧浪一夜起鸣雷,雨阵因之续续来。所病农家成久旱,未论花事有新开。书生狂妄常忧国,圣代飘零岂弃才。儒馆尉曹俱国士,好为诗赋咏康哉。
  • 古诗《阳泾为同年袁定山尊甫作》 - - 萧端蒙 - - 别业薄菰浦,渔矶映橘洲。晚罾鲈鲙细,秋陇稻花稠。泾匝长文宅,烟生鲁望舟。年来疏散趣,雅足称风流。
  • 古诗《翌日约客有和者再用韵》 - - 魏了翁 - - 堆案文书长引睡,起来搔首乱鬅鬙。眼明嘉卉纷纨绮,竟是脩篁耸棘矜。
  • 古诗《偈·万劫轮回妄想在》 - - 释怀深 - - 万劫轮回妄想在,一心才歇死生休。佛魔是甚闲家具,撒手悬崖得自由。
  • 古诗《偈颂·归根得旨复何论》 - - 释清远 - - 归根得旨复何论,洞口秦人半掩门。花落已随流水远,空留羃羃野云屯。
  • 古诗《诗并序·你若是好儿》 - - 王梵志 - - 你若是好儿,孝心看父母。五更床前立,即问安稳不。天明汝好心,钱财横入户。王祥敬母恩,冬竹抽笋与。孝是韩伯俞,董永孤养母。
  • 古诗《宿桐江野人家》 - - 郭钰 - - 松明火尽掩柴扃,月影疏疏透短棂。一枕秋风凉夜好,可怜独向客中听。
  • 古诗《酬谢逸人四溟》 - - 卢楠 - - 谢客恣霞想,挥手绝人群。朝辞北燕里,暮宿大梁云。海月照舞席,澄江泻清濆。远游憩灵境,奇节冠秋雯。黄鹄思烟侣,长鸣向夕曛。
  • 古诗《挽北山子何子》 - - 金履祥 - - 每侍图书右,令人俗虑空。隐忧惟世变,卧病亦春融。圣处一言敬,天然万理中。音容今永已,哀痛隔幽宫。
  • 古诗《天历庚午会试》 - - 欧阳玄 - - 省垣东畔至公堂,十五年前战艺场。饱食大官无补报,两科来此校文章。
  • 古诗《渔歌子·看梅填词》 - - 崔荣江 - - 且就梅花酌酒浆,三分寒冽七分香。薰石砚,浸缥缃。微酲恰好著文章。
  • 古诗《次韵赉畲闺词》 - - 张采庵 - - 窗外寒风冻不停,金貂坐拥醉还醒。憎他说爱人微醉,冒雪沾来酒满瓶。
  • 古诗《野花·谁遣名葩在野塘》 - - 胡缘 - - 谁遣名葩在野塘,嫣红姹紫斗春光。一般雨露无私被,到处郊原有异香。逸客孤芳惟自赏,村姑薄媚不成妆。夕阳影里归来晚,为惜韶华醉一觞。
  • 古诗《送工部林主事归羊城省祭》 - - 罗亨信 - - 凤敕新颁出禁闱,承恩捧向岭南归。慈亲尚喜尤康健,严父堪嗟久弃违。游宦几年疏定省,褒封此日倍光辉。悬知拜庆称觞处,五色斑斓映锦衣。
  • 古诗《再述·存亡危急上呼天》 - - 黄遵宪 - - 存亡危急上呼天,联乞皇天悔祸延。朝议正为刘氏袒,里优忽唱李公颠。主盟牛耳方推长,宾馆鸿胪竟首悬。误尽攘夷南宋论,况逢毒手又空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