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钱时的诗 > 卢滩杂兴·生身不作第三流原文及翻译赏析

卢滩杂兴·生身不作第三流

朝代:宋代诗人:钱时时间:2018-04-08
生身不作第三流,肯作坳堂一芥舟。
时止时行皆正位,孰云吾道付沧洲。

诗人钱时资料

卢滩杂兴·生身不作第三流作者钱时

钱时(1175-1244),字子是,号融堂,宋新安人,一说淳安县蜀阜人。幼年即奇伟不群,不肖世俗儒生之见,绝意科举,究明理学。因游慈湖杨简门下,成为杨门高弟。杨简深爱之,大书融堂二字相赠。时任江东提刑的袁甫器..... 查看详情>>

钱时古诗词作品: 《答振父·老生便作老生涯》 《脱窗间蜂有感》 《喜见家山答守之》 《瓶插月桂衮绣毬甚丽》 《飞花·尧夫花看半开时》 《山翁亭·蜀阜山头老钝顽》 《登蜀阜·秋暮如京岁暮还》 《除日暮放鲫鱼于月池者九夜再得六复秉烛放之偶合阴阳老数成一绝》 《横途归路·山花荣》 《篙师叹·山乡山多田种稀

卢滩杂兴·生身不作第三流原文及翻译赏析

卢滩杂兴·生身不作第三流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到家·万卷深藏十笏楼》 - - 蒋士铨 - - 万卷深藏十笏楼,漏痕蛛网阅春秋。丹黄蚀处参差补,签轴残多审量修。传与儿孙能几世,谁家田舍得终留。绛云天乙分存没,试问三瓻肯借不。
  • 古诗《晚晴·疏密雨既足》 - - 弘历 - - 疏密雨既足,晚来虹见东。虽无惧霖意,实有喜晴衷。似此太如愿,惟应益省躬。蝉声出高树,流响藉西风。
  • 古诗《满江红·老旦旦上》 - - 施惠 - - 老旦旦上:身遭兵火。身遭兵火。母子逃生受奔波。怎禁得风雨摧残。田地上坎坷。泥滑路生行未多。军马追急。教我怎奈何。弹珠颗。冒雨荡风。沿山转坡众上赶老旦旦下众抢伞诨科下。
  • 古诗《散社后示诸子兼辞酒会》 - - 吴梦旸 - - 苏晋长斋列饮中,留连聊与故人同。生憎情剧三眠柳,徒自身轻半死桐。细草忽随春浪碧,远山浑入夕阳空。无端觅得桃花枕,一觉悠悠答昼公。
  • 古诗《和周文学守岁》 - - 卢龙云 - - 羁旅壶觞亦岁华,不知何处是天涯。宜春綵帖新传胜,守岁椒盘更颂花。剪烛似添更漏永,题诗偏动客怀赊。知君恋阙情无限,每忆鸣珂谒帝家。
  • 古诗《五禽言·姑恶》 - - 苏轼 - - 姑恶,姑恶。姑不恶,妾命薄。君不见东海孝妇死作三年乾,不如广汉庞姑去却还。
  • 古诗《修竹台·我来小小郡》 - - 盛度 - - 我来小小郡,爱此高高台。前对苍筤竹,万竿球琳材。
  • 古诗《晓枕作·义利须明判两途》 - - 吴与弼 - - 义利须明判两途,斩钉截铁是嘉谟。不于生死路头悟,何以能为大丈夫。
  • 古诗《道装吟·如知道只在人心》 - - 邵雍 - - 如知道只在人心,造化功夫自可寻。若说衣巾便为道,尧夫何者敢披襟。
  • 古诗《署中闻子规·一片愁心托杜鹃》 - - 沈懋学 - - 一片愁心托杜鹃,望中陇树断苍烟。归人只是归难得,白发相催又隔年。
  • 古诗《吕元直移镇临安入觐行阙余方以衰病请闲有卜居浙东之意愿为根老堂之游作诗寄之》 - - 李纲 - - 诏起三湘老猎师,和羹旧手帝深知。戎车北伐资长策,衮绣东归有去思。谩作天台休老计,正当黄阁立贤时。主人方为苍生急,愿借新堂醉一卮。
  • 古诗《平定城楼天衢阁成诗以纪之》 - - 梁国治 - - 飞阁浮空接汉槎,冠山浓翠挹晨霞。关河榆柳连三月,烟火楼台出万家。几度严城筹保障,偶从贤守话桑麻。蓬瀛天际尘难到,指点人寰路未赊。
  • 古诗《题梅道人墨竹一叶》 - - 沈中畏 - - 萧疏意出未描前,倒折欹枝欲拂肩。几许风霜摧不尽,犹馀一叶绕秋烟。
  • 古诗《潞河遇陈子卿同饮胡瀫元斋头即席赋梅花下》 - - 胡应麟 - - 白社元同调,清风忽故人。荆高逢易水,干莫照延津。谒帝心期壮,封侯骨相贫。梅花斋阁底,沈醉异乡春。
  • 古诗《秋夜寄远·秋晚萧条风露清》 - - 张耒 - - 秋晚萧条风露清,星河耿耿漏丁丁。祇应新月频相见,长向玉楼东畔生。
  • 古诗《春晴郊行适逢陆生见过》 - - 高俨 - - 村边行乐在晴新,款款藤枝得得春。几处花心红抱蝶,隔山泉眼白看人。身闲欲狎渔樵侣,地僻还惊车马尘。狂喜相呼过路讶,焉知皮陆旧交亲。
  • 古诗《稻粱·方册尝观无逸书》 - - 史浩 - - 方册尝观无逸书,更于七月诵豳诗。周公爱主真深切,稼穑艰难先使知。
  • 古诗《重入故都·南冠北地览风云》 - - 罗元贞 - - 南冠北地览风云,誓挽狂澜志莫伸。一把倭刀方破国,几多袍笏竞称臣。重来燕市寻柴市,弥望新人少故人。独信幽燕十六郡,金元清后总归民。
  • 古诗《蕃女怨·柳垂烟缕如旧样》 - - 汪东 - - 柳垂烟缕如旧样。婀娜相向。燕衔书,鲸跋浪。征夫无恙。碧云含恨傍高台。不归来。
  • 古诗《秋日西湖园亭》 - - 仇远 - - 西湖一曲百泉通,漠漠青山绕梵宫。 故国园林秋色净,明朝风雨桂花空。 银笙玉笛清歌外,画舫珠帘落照中。 人物风光两相称,儿童遮莫笑山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