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胡仲弓的诗 > 梅涧·今昨孤山迥不同原文及翻译赏析

梅涧·今昨孤山迥不同

朝代:宋代诗人:胡仲弓时间:2018-01-31
今昨孤山迥不同,逋仙谁与管春风。
暗香疎影无寻处,元在冷冷一涧中。

诗人胡仲弓资料

梅涧·今昨孤山迥不同作者胡仲弓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 查看详情>>

胡仲弓古诗词作品: 《梦黄吉甫·梦传失之妄》 《尤溪山中·山中寒意足》 《病后·病发凋零后》 《西塔·杖策来寻塔庙仙》 《身事·身事未如意》 《晋安城东温泉》 《独倚·独倚危楼望》 《凤凰台·台上梧桐失旧栽》 《刘项祠·二祠相望几春秋》 《感兴·有丝不绣平原君

梅涧·今昨孤山迥不同原文及翻译赏析

梅涧·今昨孤山迥不同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浙江巡抚吉庆报春花蚕丝收成分数诗以志慰》 - - 弘历 - - 麦与蚕丝衣食源,可能偏废总心存。浙之所重异他省,麦却宜凉蚕喜暄。事有不齐慎调剂,幸逢一致慰黎元。八分胥报称中稔,庆共民同叩昊恩。
  • 古诗《伊阳县·岘山叠翠》 - - 祝富 - - 岘山遥耸嵯峨形,插空千尺峰峰青。黛色四时浑不改,更宜晚翠列如屏。初分太极辟洪濛,此山已突微茫中。揽衣直上最高位,彷佛驾鹤来天风。
  • 古诗《挽林给事中正》 - - 王称 - - 少年簪笔侍承明,谁复才华似贾生。零落桂枝天上梦,凄凉薤露世间情。秋风旅榇归何处,落日泉扉闭九京。欲致生刍陈楚些,不堪南望泪沾缨。
  • 古诗《题兰溪·招提紫翠中》 - - 胡宿 - - 招提紫翠中,僧住最高峰。几劫亲诸佛,三生听此钟。早香依涧树,高腊寄庭松。性海无穷愿,金书字字浓。
  • 古诗《初霁山行·风雨才休万竹低》 - - 陈振家 - - 风雨才休万竹低,雾拖山峡乱岩齐。树斜荒径枝交面,草没烟溪水过脐。尘静气澄花更艳,石幽林密鸟深啼。诗情忽逐物情动,划破青苔壁上题。
  • 古诗《为郑先生题画值大醉·群牛渡水无牧人》 - - 徐渭 - - 春雨潇潇醉酒尊,何人命咏牧图浑。溪寒月落牛自渡,老牧醉眠何处村。
  • 古诗《青帝角音·肃和》 - - 魏徵 - - 玄鸟司春,苍龙登岁。节物变柳,光风转蕙。瑶席降神,朱弦飨帝。诚备祝嘏,礼殚圭币。
  • 古诗《春夜大雷雨和杨馆宾》 - - 庞尚鹏 - - 谁挽银河夜洗天,尽收氛祲报丰年。风声捲地千山动,雷鼓驱云万树颠。龙起沧溟翻巨浪,雨深新水满平田。何因卓锡匡庐上,卧看悬崖瀑布泉。
  • 古诗《九月节后希石林公邀游西岩分得须字》 - - 陈亮 - - 佳色尚未远,登临兴不孤。秋风吹远树,暮色满平芜。白发题诗懒,黄花汎酒须。幽栖终未果,即此寄欢娱。
  • 古诗《句·剪茅编鹤屋》 - - 朱敦儒 - - 剪茅编鹤屋,筛米聚鸡粮。
  • 古诗《久憾缧绁之作》 - - 佚名 - - 一从命驾赴戎乡,几度躬先亘法梁。吐纳共钦澎湃注,纵横竞揖慧风飏。今时有恨同兰艾,即日无辜比冶长。黠虏莫能分玉石,终朝谁念泪沾裳。
  • 古诗《寒食清明·当年传画烛》 - - 刘克庄 - - 当年传画烛,帝遣快行□。□□山斋卧,□目自结□。
  • 古诗《步至湖上寓小舟还舍》 - - 陆游 - - 凄凉怀古地,惨澹暮秋天。红树秦驰道,青山禹庙壖。湖风飘断角,墟日起孤烟。老恨功名晚,无人共著鞭。
  • 古诗《望山相公·取来诗扇席间看》 - - 袁枚 - - 取来诗扇席间看,十四年前墨未乾。旧物尚存惊我老,爱才如此叹公难。想开东阁人何远,忍醉西园岁又阑。一样衔恩两条泪,不禁枨触到眉端。
  • 古诗《圭峰山·太华三峰外》 - - 洪亮吉 - - 太华三峰外,兹峰亦削成。空青无雾障,奇秀与云争。直柏当胸出,初阳贴掌生。此江清到底,照影亦分明。
  • 古诗《送友人归杭》 - - 王洪 - - 上国人南去,澄江雁北飞。驿亭逢暮雨,客路试春衣。黄入宫莺浅,青含苑树微。重来题汉柱,于尔识光辉。
  • 古诗《大道歌·道不远,在身中》 - - 张继先 - - 道不远,在身中,物则皆空性不空。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精神损筋骨。神驭气,气留形,不须杂术自长生。术则易知道难悟,既然悟得不专行。所以千人万人学,毕竟终无一二成。神若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如此朝朝还暮暮,自...
  • 古诗《自述·山翁何处是便宜》 - - 钱时 - - 山翁何处是便宜,若个便宜合属谁。千古英雄夸好手,到头都没个人和。
  • 古诗《酬刘子至》 - - 薛师石 - - 寄来书一纸,别后喜安和。 想见清高极,吟成秋思多。 山头灵运立,月下谪仙歌。 共是江湖客,斜阳各晒蓑。
  • 古诗《南·斫得龙光竹两竿》 - - 苏轼 - - 斫得龙光竹两竿,持归岭北万人看。 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