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曾巩的诗 > 霿凇·园林初日静无风原文及翻译赏析

霿凇·园林初日静无风

朝代:宋代诗人:曾巩时间:2023-04-08
园林初日静无风,霿凇开花处处同。
记得集英深殿里,舞人齐插玉笼

诗人曾巩资料

霿凇·园林初日静无风作者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 查看详情>>

曾巩古诗词作品: 《和酬赵宫保致政言怀》 《郡斋即事·画戟森门宠误蒙》 《甘露寺多景楼》 《秋怀·流水寒更澹》 《谷隐寺·岘南众峰外》 《诗一首·食肉遗马肝》 《汉阳泊舟·暂泊汉阳岸》 《郡楼·满眼青山更上楼》 《秋日·阴气先赢纵秋热》 《二月八日北城闲步

霿凇·园林初日静无风原文及翻译赏析

霿凇·园林初日静无风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伤春·香离粉破甚春惭》 - - 陈子龙 - - 香离粉破甚春惭,风劲无光不媚蓝。蚁阵徙排唯怯斗,蜂衙不静为分贪。苔青昏眼文埋冢,星白荒铓剑破函。沉闷几添燕社雨,欲酣无国梦无庵。案:陈忠裕公全集卷十五与几社壬申合稿卷十,皆收伤春二首,但两者所收第二首却非同一首诗,因此伤春实有三首诗。此诗陈忠裕公全集未收。 ...
  • 古诗《物外杂题·高城今旷野》 - - 陆游 - - 高城今旷野,比屋昔朱门。道上传呼过,遥遥几世孙。
  • 古诗《烛龙·封略谁容限烛龙》 - - 耶律铸 - - 封略谁容限烛龙,终将天地入牢笼。云兴飙起威名将,也好先收弟一功。
  • 古诗《偈答梅中丞·本无家可归》 - - 李贽 - - 本无家可归,原无路可走。若有路可走,还是大门口。
  • 古诗《次韵临汀邬先生》 - - 陈献章 - - 水满江门弄钓时,一篇谁借病翁诗。忽闻天外舒长啸,都与人间作广基。海月偶纡南海望,风花未遣北人知。欲知此后相思处,千载神交在舞雩。
  • 古诗《怀仙歌·昆崙山势倚天嵬》 - - 卢楠 - - 昆崙山势倚天嵬,弱水千年四下回。花开王母三桃树,云拥周王八骏来。
  • 古诗《南游绝句·双栝拿空风雨哀》 - - 黄浚 - - 双栝拿空风雨哀,白门犹剩此池台。残棋打劫休东望,霜气遮天野鹜来。
  • 古诗《夏日饮表弟刘敬宇水亭》 - - 于慎行 - - 亦有池台胜,如君结搆稀。横槎能作榭,蟠木可为矶。漫取花行酒,真愁露湿衣。层轩销暑气,赤日石林微。
  • 古诗《次韵张仲宗绝粮五绝》 - - 葛胜仲 - - 高贤往往突不墨,造化从来一小儿。执戟逐贫曾有赋,柴桑乞食岂无诗。
  • 古诗《中元登先墓·野黍离离陇日悬》 - - 边贡 - - 野黍离离陇日悬,故山行处转凄然。燕关楚泽三千里,春露秋霜十四年。柳子敢忘丘墓想,王生真废蓼峨篇。清川锦树俱愁思,赐断孤村急暮蝉。
  • 古诗《哭华姜·九月云中道路难》 - - 屈大均 - - 九月云中道路难,雪花如掌打征鞍。可怜生女方弥月,使出兰闺犯岁寒。
  • 古诗《述意·皎然进退自分明》 - - 郑孝胥 - - 皎然进退自分明,中止休疑业未成。天道从来看后起,祇将白发待还京。
  • 古诗《泛杯岩·境佳因得水》 - - 许及之 - - 境佳因得水,洲窈故名盘。引作流觞饮,岩边听激湍。
  • 古诗《寿张耀轩先生六十晋七》 - - 许南英 - - 敷政荷兰三十年,甘棠垂荫遍全棉。楚材晋用臣持节,萧矩曹随弟著鞭。班马千秋文笔壮,女牛七夕寿星躔。不须海客求丹诀,颐养天和任自然。
  • 古诗《雪中戏元德元龄二弟》 - - 裘万顷 - - 袖间出手不应迟,柳絮渔蓑总是诗。二妙得君真所喜,一寒如我有谁知。
  • 古诗《送淳尉海陵併寄示潚》 - - 楼钥 - - 处己幸寡过,居官勿愿余。 动成经岁别,賸寄几行书。 公退仍多学,心清任索居。 但知行所职,通塞听何如。
  • 古诗《代胡僧留别》 - - 刘言史 - - 此地缘疏语未通,归时老病去无穷。 定知不彻南天竺,死在条支阴碛中。
  • 古诗《感怀·徘徊不能寐》 - - 孟郊 - - 徘徊不能寐,耿耿含酸辛。中夜登高楼,忆我旧星辰。 四时互迁移,万物何时春。唯忆首阳路,永谢当时人。 长安佳丽地,宫月生蛾眉。阴气凝万里,坐看芳草衰。 玉堂有玄鸟,亦以从此辞。伤哉志士叹,故国多迟迟。 深宫岂无乐,扰扰复何为。朝见名与利,莫还生是非。 姜牙佐周武,世业永巍巍。...
  • 古诗《望禁门松雪》 - - 王涯 - - 宿云开霁景,佳气此时浓。瑞雪凝清禁,祥烟幂小松。 依稀鸳瓦出,隐映凤楼重。金阙晴光照,琼枝瑞色封。 叶铺全类玉,柯偃乍疑龙。讵比寒山上,风霜老昔容。
  • 古诗《敬简王明府》 - - 杜甫 - - 叶县郎官宰,周南太史公。神仙才有数,流落意无穷。 骥病思偏秣,鹰愁怕苦笼。看君用高义,耻与万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