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森川竹蹊的诗 > 南歌子·梅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南歌子·梅月

朝代:现代诗人:森川竹蹊时间:2023-04-06
夜冷花梢月,春寒月下花。
一脉暗香赊。
翠禽飞去后,影横斜。

诗人森川竹蹊资料

南歌子·梅月作者森川竹蹊

森川竹溪(1869-1917),日本人,明治、大正年间汉诗人。名键藏,字云卿,号竹溪,别号鬓丝禅侣。 查看详情>>

森川竹蹊古诗词作品: 《酷相思·竹里残莺愁暗诉》 《满江红·丙申岁晚赋》 《绕池游·倚阑干处》 《夏云峰·月明前》 《太常引·自题二十四岁小照》 《贺新郎·题霞庵濹上题衿诗卷后》 《绛都春·韶光渐老》 《撷芳词·采兰》 《满江红·癸巳岁晚填词五阕》 《瑞雪浓慢·雪霁

南歌子·梅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南歌子·梅月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怀人诗·伏几字云巢》 - - 蒋士铨 - - 伏几字云巢,手铸秦汉文。不解世俗书,择术知所尊。卒为圣人徒,虞庠妥其魂。
  • 古诗《长沙怀古用杜工部韵》 - - 罗庶丹 - - 登山临水自逶迤,秋草萋萋满泽陂。九畹兰芳谁作佩,六朝松古已无枝。登高望远三湘阔,呵壁寻图八景移。一曲高歌摅蓄念,江干黄竹尚垂垂。
  • 古诗《过金陵寄徐驾部》 - - 李濂 - - 乌啼板桥浦,露落厉阳树。夜闻青山钟,扬帆过江去。
  • 古诗《那吒令·当日个结交》 - - 马致远 - - 当日个结交。有周瑜鲁肃。当日个量宽。有王阳贡禹。今日个义让。无管仲鲍叔。则我这运未通。时难遇。枉了狂图。
  • 古诗《李紫函出灵谷相访道值即过集小斋听友人弹琴》 - - 阮大铖 - - 敝庐即不远,携手复同归。应门识好客,为启松下扉。草堂进茗粥,藤架摊絺衣。清商何处来,有客弹金徽。一弹秋水白,再弹雨雪飞。琴止良话开,竹露清微微。
  • 古诗《暮春用唐寿卿韵》 - - 曹伯启 - - 一天晴碧日迟迟,暑气蒸人力自微。幽径雨馀芳草合,小园风急乱花飞。卧思沂上歌诗去,梦到山阴祓禊归。还忆去年乘小骏,西湖游罢北山围。
  • 古诗《菩萨蛮·嬉春曲拟飞卿体》 - - 钱斐仲 - - 趁晴预约嬉游伴。晓窗多谢莺声唤。春水一篙深。画船垂柳阴。银壶提玉乳。携取红牙去。万一有新词。清歌佐酒卮。
  • 古诗《龙门岩·未到子陵台》 - - 张伯玉 - - 未到子陵台,先见龙门石。万物镇群峰,闯然耸双壁。清泉界中道,亢若高门辟。樵童走深径,渔户掩沈碧。白首钓鱼郎,不知有行客。
  • 古诗《题处士林亭·帝里高人宅》 - - 李涛(信臣) - - 帝里高人宅,苍苔绕径深。卷帘山入户,摘果鸟移林。石沼养龟水,月台留客琴。生涯一樽酒,名利不关心。
  • 古诗《江楼月夜闻笛》 - - 刘沧 - - 南浦蒹葭疏雨后,寂寥横笛怨江楼。思飘明月浪花白,声入碧云枫叶秋。河汉夜阑孤雁度,潇湘水阔二妃愁。发寒衣湿曲初罢,露色河光生钓舟。
  • 古诗《送项平甫倅池阳》 - - 姜夔 - - 项君声名天宇窄,与君俱是荆湖客。向来相闻不相值,长安城中乃相识。论文要得文中天,邯郸学步终不然。如君笔墨与性合,妙处特过苏李前。我如切切秋虫语,自诡平生用心苦。神凝或与元气接,屡举似君君亦许。西湖一曲古墙阴,清坐论诗夜向深。见谓人间有公等,不知来者不如今。乾坤虽大知...
  • 古诗《潇湘楼杂忆·银湾渺渺隔云端》 - - 孙原湘 - - 银湾渺渺隔云端,谁道恩波天样宽。膏露暗施花叶上,不留痕迹教人看。
  • 古诗《净社山中即事》 - - 许及之 - - 拾得閒身傍佛庐,吟边不解著工夫。晚来好处无人领,净社山中闻鹧鸪。
  • 古诗《二部使邀陪傅伯恭侍御游灵隐观石洞飞来峰》 - - 游朴 - - 万垒云根一窦通,珊瑚交柱玉玲珑。烟霏境隔鸿濛外,日月光分窈窕中。竺国何年初断鹫,篮舆此日乍陪骢。兴来更蹑峰头屐,归去翩翩欲御风。
  • 古诗《看酿酒·六月调神曲》 - - 王绩 - - 六月调神曲,正朝汲美泉。从来作春酒,未省不经年。
  • 古诗《挽诗·至行无瑕玷》 - - 刘一止 - - 至行无瑕玷,今人见古人。伤时心独切,接物语能真。丘壑寻春旧,松杉堕泪新。飘零一樽酒,无复听谆谆。
  • 古诗《河口雨泊寄弟》 - - 高心夔 - - 雨气合天地,江村何处边。孤樯心共拄,五柳路如悬。糠覈终相倚,风波历自怜。平生望云泪,为尔续长川。
  • 古诗《卜算子·感旧》 - - 苏轼 - -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 古诗《送陈先生之洪井寄萧少卿》 - - 徐铉 - - 闻君仙袂指洪崖,我忆情人别路赊。知有欢娱游楚泽,更无书札到京华。云开驿阁连江静,春满西山倚汉斜。此处相逢应见问,为言搔首望龙沙。
  • 古诗《雍和·前夕视牲》 - - 褚亮 - - 前夕视牲,质明奉俎。沐芳整弁,其仪式序。 盛礼毕陈,嘉乐备举。歆我懿德,非馨稷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