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俞士彪的诗 > 南柯子·髻挽桃儿小原文及翻译赏析

南柯子·髻挽桃儿小

朝代:清代诗人:俞士彪时间:2021-10-24
髻挽桃儿小,裙拖带子长。阑干斜倚背残阳。风里花枝零乱,不成妆。
假意调鹦鹉,閒情品凤凰。避郎端的又兜郎。便道有时嗔怪,也难忘。

诗人俞士彪资料

南柯子·髻挽桃儿小作者俞士彪

俞士彪,字季瑮,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诸生,曾官崇仁县丞。与毛先舒、徐士俊、丁澎、毛奇龄、张台柱、洪升等唱和。著有《玉蕤词钞》。..... 查看详情>>

俞士彪古诗词作品: 《浪淘沙·才得话绸缪》 《如梦令·羞杀影儿成两》 《生查子·趁着玉釭明》 《满庭芳·槿蕊揉红》 《双鸾怨·和毛稚黄先生韵》 《踏莎行·菱鉴蒙尘》 《满江红·憔悴支离》 《鹊桥仙·落梅千点》 《贺新郎·送佟梅岑归金陵》 《蝶恋花·几上玉炉初断火

南柯子·髻挽桃儿小原文及翻译赏析

南柯子·髻挽桃儿小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萤入书室·炳烛焚膏念已灰》 - - 赵翼 - - 炳烛焚膏念已灰,夜深暗坐眼慵开。流萤只道犹勤学,飞入书窗映字来。
  • 古诗《听广播有感·记读江皋血祭篇》 - - 谢觉哉 - - 记读江皋血祭篇,空拳抗暴气无前。一声音似春雷震,改换人间改换天。
  • 古诗《贞孝篇·日昼暝》 - - 施闰章 - - 日昼暝,霜夏落。女无夫,空仓雀。谁使露中花,变作风中箨。与君约为婚,妾未识君门。为君奉姑舅,未侍君箕帚。春风吹兮桃李枝,山有松兮心不移。死不难兮心独悲,辛苦韶华空尔为。 ...
  • 古诗《水龙吟·立春日偶赋》 - - 张尔田 - - 岫眉澹锁愁黛,小帘梦断东风路。箫声暮巷,尘驰宝勒,花笼蜜炬。冻柳舒荑,瘦梅藏韵,九街春煦。看红幡影转,钗头彩胜,还写遍,宜男句。肠断凌波洛浦。醉围春秦筝绣柱。歌前酒畔,千桃妆靥,盘花红缕。阆苑迁莺,谢巢归燕,吟怀何许。祗南枝绛蜡,横窗送喜,入新年语。...
  • 古诗《亚终献和宁之曲》 - - 无名氏 - - 金石和奏,豆笾惟丰。祠官奉事,齐敬精衷。笙吟伊浦,鹤驻缑峰。是保是飨,灵德无穷。
  • 古诗《与潘王二丈同游南康郡圃致爽亭》 - - 陈宓 - - 瀑秩秩而可闻,山靡靡而旁绕。待皓月于台端,睇明河于木杪。
  • 古诗《挽刘人熙联·与王而农朱元晦今古争辉》 - - 孙洪伊 - - 与王而农朱元晦今古争辉,千载一堂论学术;值陶斯泰克鲁巴后先殂谢,两年三度吊耆英。
  • 古诗《竹{土岛}围棋》 - - 林朝崧 - - 鸟啼白昼静,竹■对楸枰。林深人不见,时闻落子声。
  • 古诗《和陈如心咏小舫落成》 - - 区元晋 - - 一叶休言小,乘春可共移。探梅无近景,系柳有新诗。剡曲心频到,朱明梦屡飞。风光归遍览,不博子陵矶。
  • 古诗《送刘轺秀才江陵归宁》 - - 张祜 - - 出告游方是素辞,喜君回棹不逾时。荆门暮指连山远,郢国春归上水迟。樽酒惜离文举坐,郡斋谁覆中宣棋。殷勤莫忘趋庭日,学礼三馀已学诗。
  • 古诗《宿嘉州·卧我层楼上》 - - 汪茂荣 - - 卧我层楼上,嘉州夜未央。江声侵旅梦,渔火识归航。酒力摄心暖,霜威透骨凉。他年忆巴蜀,诗料满奚囊。
  • 古诗《促拍满路花·和白仙词》 - - 易顺鼎 - - 忠臣惭保保,孝子愧安安。文章还远逊,赵闲闲。年来勋业,分付水精盘。末路真堪笑,一事无成,英雄儿女神仙。问何时委蜕如蝉。返我太虚天。茂陵封禅稿,任丛残。御风骑气,撒手谅非难。骨肉团栾好,蕊珠兜率,方知即在庐山。...
  • 古诗《削籍东归留别秣陵诸相知》 - - 安希范 - - 十年惭窃禄,一日效愚忠。戆直曾何补,疏狂甘固穷。但令图史足,不愧橐囊空。欲问归田事,斋心祝岁丰。
  • 古诗《舟中望昆山·一岫俯川陆》 - - 彭孙遹 - - 一岫俯川陆,天晴翠欲流。不嫌城郭近,转觉石林幽。白日楼台暝,清晖岛屿浮。春山浓似画,黛色扑行舟。
  • 古诗《留别同学·荐牍方登特诏崇》 - - 刘绎 - - 荐牍方登特诏崇,温纶婉谕体臣衷。小人有母烦深眷,帝德如天本大公。自问行藏思往哲,敢为矫激慕高风。两朝知遇将何答,欲表陈情语转穷。
  • 古诗《长相思·柳青青》 - - 洪适 - - 柳青青。酒清清。雨脚涔涔忆渭城。一尊和泪倾。 山青青。水清清。水阔山重不计程。愁堆长短亭。  
  • 古诗《偈公·四月明十五日结》 - - 释咸杰 - - 四月明十五日结,七月十明五日解。 六只骰子满盆红,大都只是看头米。
  • 古诗《莲·采茶莫掣叶》 - - 宋自逊 - - 采茶莫掣叶,掣叶伤莲根。 食子莫弃心,味苦生意存。
  • 古诗《水阁即事·水阁开窗景不偏》 - - 张镃 - - 水阁开窗景不偏,断桥堤柳尽横前。 平生到处居人后,已有貂珰泊画船。
  • 古诗《寄刘凝远峦》 - - 赵蕃 - - 曾因下府识元龙,深觊归途得款从。 顾我殊非黄叔度,多君不愧郭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