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沈明臣的诗 > 偶泊胥江同君房怀古作原文及翻译赏析

偶泊胥江同君房怀古作

朝代:明代诗人:沈明臣时间:2017-07-11
胥江渔火夜磷磷,歌罢吴趋亦怆神。
废苑空洲长是水,屟廊无草不知春。
满城明月乌啼树,一市秋风鹤引人。
古往今来唯有恨,暮山青霭自嶙峋。

诗人沈明臣资料

偶泊胥江同君房怀古作作者沈明臣

沈明臣 (1518-1596) 明代诗人。字嘉则,号句章山人,晚号栎社长,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平生作诗七千余首,与王叔承、王稚登同称为万历年间三大布衣诗人。明臣著有《丰对楼诗选》四十三卷、《越草》一卷。..... 查看详情>>

沈明臣古诗词作品: 《夏宫乐·卧起丹绡昼漏迟》 《搔首·今古浮生亦自怜》 《春尽日刘道士房》 《与高李二生晚步芙蓉江上》 《出猎篇为徐记室与王将军作》 《钱塘潮·低昂天地分高厚》 《谒征西将军庙》 《梁王台·日落梁王台》 《归鸦·归鸦数点晚霞鲜》 《陪宴烂柯山·轻裘缓带一跻攀

偶泊胥江同君房怀古作原文及翻译赏析

偶泊胥江同君房怀古作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赠陈文农·学道通玄两未便》 - - 梁鸿志 - - 学道通玄两未便,不求成佛况生天。隐囊纱帽饶孤赏,骏马春衫最少年。乐事定防曹辈觉,好怀时藉故人传。琵琶声里鲜卑语,俊眼相看剧可怜。
  • 古诗《送李德舆归穿石洞山居》 - - 陈羽 - - 乌巾年少归何处,一片綵霞仙洞中。惆怅别时花似雪,行人不肯醉春风。
  • 古诗《微雪·肤寸英英傍晚浓》 - - 乾隆 - - 肤寸英英傍晚浓,天花几点下峣峰。山灵都解标神异,况是巍巍数岱宗。
  • 古诗《同陈幼木同年泛舟虎丘》 - - 张英 - - 幽谷推元墓,寒香万树栽。如何今日酒,却话去年梅。胜事多延伫,伊人每溯洄。兹游偏月夕,深愧入城来。
  • 古诗《采莲·兰桨轻摇皱縠微》 - - 朱晓琴 - - 兰桨轻摇皱縠微,纤纤映水曳罗衣。新歌一曲香风细,惊起鸳鸯绕岸飞。
  • 古诗《江南曲·黄金买吴儿》 - - 黄省曾 - - 黄金买吴儿,明珠换楚女。七岁作鸾歌,八岁能凤舞。
  • 古诗《旅夜·百卉巳萧索》 - - 李梦阳 - - 百卉巳萧索,哀蛩胡未休。寒天清渭树,落月故乡楼。古人犹涕泪,吾意岂公侯。雍雍南去雁,漂泊向何州。
  • 古诗《送王稹赴大都》 - - 高启 - - 王郎歌莫哀,且酌姑苏台。独客自伤别,诸侯谁爱才。关河千里去,宫阙五门开。未肯轻齐虏,新从下土来。
  • 古诗《题项圣谟小像》 - - 陈曾寿 - - 欲表堂堂国姓朱,故施丹笔映清癯。累臣亦有蒙尘痛,腼面空惭范大夫。
  • 古诗《捣练子·吴兴感旧》 - - 朱彝尊 - - 春雨洒,滴檀栾。独宿江城蜡炬残。正是花时堪下泪,更无人倚玉栏杆。
  • 古诗《喜伦右溪回·三春淑气散熙和》 - - 王渐逵 - - 三春淑气散熙和,弭节乡闾得暂过。此日相怜应尽醉,金陵朋旧已无多。
  • 古诗《过列岫轩辄题小诗》 - - 吕南公 - - 槛前清沼一奁披,墙外横山百马肥。长使座中知爽气,岂烦天际问脩眉。留宾出酒人皆喜,不语看云众未知。饶借俗儒谭尔雅,主公偏重谢家诗。
  • 古诗《癸亥杂感·万事传来不忍闻》 - - 徐炯 - - 万事传来不忍闻,道人脚踏青城云。夜调龙虎金丹熟,坐看江山南北分。凛凛横刀争夏口,嘤嘤有鬼哭秋坟。天风吹下赤松子,我醉欲眠谁与云。
  • 古诗《道经南菁澄翰和益老》 - - 吴天鹏 - - 巍峨黉舍大翻新,曩昔曾为执教人。北往连云南沪渎,今犹留得劫馀身。
  • 古诗《墨梅·一枝的的照人寒》 - - 张道洽 - - 一枝的的照人寒,绝胜溪桥立马看。只恐东风解相怨,漏他消息入毫端。
  • 古诗《水龙吟·楚乡三载中秋》 - - 李曾伯 - - 楚乡三载中秋,倚楼辄值萧萧雨。澄空向午,廉纤数点,又疑虚度。卷起云鬟,掣开妆鉴,喜瞻眉宇。问常娥丰貌,间何阔矣,元不老只如故。 见了悄然无语。但令人不堪怀古。老蟾应记,旧时人物,孙刘陶庾。俯仰皆空,阴晴何恨,芳樽频举。问他年,忆取今宵,人如许月如许。 ...
  • 古诗《挽喻夫人》 - - 员兴宗 - - 太丘落日东郊昏,兰风桂露啼幽痕。 年周九十笑语温,冲头雪矣花仍存。 仙裾拂拂始倚门,扶挟何必烦诸孙。 二鶵前起慰心魂,喻宗老人五院尊。 众口咽矣遍地恩,柔则之馀六四坤。
  • 古诗《二十八日出郊劝农陈泽民见示佳作因次来韵》 - - 吴芾 - - 雨多晴少恐妨农,相劝欣逢日出东。 烟蔼已收霄汉外,江山如在画图中。 相看且喜头俱白,一醉休辞颊暂红。 万事要从勤苦得,莫方丰歉在天公。
  • 古诗《送道士归得日观》 - - 章鉴 - - 风月诗几卷,江湖屐一双。 断蛟怀剑石,跨鹤叩禅窗。 土润岩生雨,林幽寺隔江。 归当访仙隐,相对酒盈缸。
  • 古诗《傍无·丹书大圣初元》 - - 刘克庄 - - 丹书大圣初元,白发先朝遗老。 浪言铁笔犹存,不觉玉山自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