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强至的诗 > 偶书净信院壁·系舟曾访远公庐原文及翻译赏析

偶书净信院壁·系舟曾访远公庐

朝代:宋代诗人:强至时间:2023-04-05
系舟曾访远公庐,游屐重来一纪馀。
惟有湖山如往日,懒将前事问禽鱼。

诗人强至资料

偶书净信院壁作者强至

强至,字几圣,钱塘人。乾兴元年生。庆历五年,乡试第一,庆历六年进士,皇佑二年皇祐三年充泗州司理参军,至和二年(1055年)任浦江令、东阳、元城令。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 查看详情>>

强至古诗词作品: 《入山谒怡然上人因成短篇皆书即时事》 《某伏睹判府司徒侍中置酒宴客即时雪作谨成七言律诗上献》 《依韵和居方观崔生画》 《对雪·影乱侵书幌》 《春尽·江花飘去不留春》 《依韵和彭九及之归养之什》 《压书玉兔·白玉双蹲兔》 《菊·花浓新出黄金矿》 《游华藏寺·我今作邑水云乡》 《送程公辟郎中知洪州

偶书净信院壁·系舟曾访远公庐原文及翻译赏析

偶书净信院壁·系舟曾访远公庐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欢迎毛主席莅渝》 - - 熊瑾玎 - - 胜利欢腾日,高车降九龙。为开新局面,因示大谦恭。望见果身胖,迎谈真兴浓。长沙一长别,重庆又重逢。握策确无误,驱倭力正雄。成功今有此,领导足尊崇。
  • 古诗《夕阳岩·岩落金乌影半收》 - - 王纶 - - 岩落金乌影半收,牧童归去笛横牛。鲁阳千载戈犹在,挽却馀光为岳留。
  • 古诗《和西湖即席·四明太守爱西湖》 - - 舒亶 - - 四明太守爱西湖,想像桃源旧日图。不放尘埃生水面,为传风月到皇都。花开别屿千机锦,稻熟僯田万斛珠。闻说儿童骑竹马,至今昂首望通衢。
  • 古诗《太子太保致仕李公挽辞》 - - 苏颂 - - 子厚论先友,文章忆稚年。一时陪俊杰,四纪奉周旋。兰玉高门盛,松筠晚岁坚。风流今已矣,感旧独潸然。
  • 古诗《梅花十咏·欲开》 - - 张至龙 - - 凝成姑射姿,幽洁世所独。春近迫芳心,羞涩破唇玉。
  • 古诗《题西湖春景·吴山下瞰西湖水》 - - 王鏊 - - 吴山下瞰西湖水,山外青山相对起。前朝遗迹何处寻,高下亭台花雾里。又闻西域灵鹫峰,飞堕西湖东岸东。穿花映柳隐复见,游人如在锦绣之丛中。上天竺,下天竺,三十六峰如立玉。钱塘潮涌雪山来,海门巨浪高如屋。我生山水夙所好,咫尺钱塘未曾到。未曾到,神先游。画里见山如旧识,前身已似到...
  • 古诗《江心道中·年康不可失》 - - 陈仁锡 - - 年康不可失,遗秉寡妇攘。及此召业户,官家蠲逋粮。
  • 古诗《冬夜无寐书以自适》 - - 段成己 - - 四壁摧颓手重泥,一枝随意即成栖。归来已化千年鹤,老去慵听半夜鸡。世事荣枯都是幻,物情长短不须齐。寸心耿耿何人会,隐几西窗月色低。
  • 古诗《杂书·一毫不敢昧苍天》 - - 方回 - - 一毫不敢昧苍天,生世明年七十年。自恨肉身无报答,日常饱饭夜安眠。
  • 古诗《凯歌词·郊圻草木沾天泽》 - - 黄佐 - - 郊圻草木沾天泽,淮海鱼龙识圣颜。闻道赓歌临相第,唐虞今复在人间。
  • 古诗《茶庵观茶·脚底晴雷殷殷过》 - - 陈焕 - - 脚底晴雷殷殷过,浮山四面布干戈。鎗旗不染阴山血,留与人间战睡魔。
  • 古诗《自咏·公私颇多事》 - - 白居易 - - 公私颇多事,衰惫殊少欢。迎送宾客懒,鞭笞黎庶难。老耳倦声乐,病口厌杯盘。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
  • 古诗《挽刁景纯·承明通佚老》 - - 刘攽 - - 承明通佚老,仁智远归居。门下无留客,灯前不废书。舞筵交履舄,倚杖及田庐。以此为家事,忘年八十馀。
  • 古诗《杂诗·国命方屯厄》 - - 吕本中 - - 国命方屯厄,吾曹何所依。白驹将老至,黄鸟恨春归。柳巷清阴合,花蹊红蕊稀。主忧闻未解,涕泗望天畿。
  • 古诗《周公·明堂摄政朝群后》 - - 王十朋 - - 明堂摄政朝群后,四海流言孺子疑。何事召公犹不说,丹心惟有鬼神知。
  • 古诗《寄怀郑芝庭上舍》 - - 商景泰 - - 玉立仙才郑子真,王园曾与逐车尘。悬弧尚记同庚子,解剑恒思订甲寅。竞病每联茅店雨,尖叉时煮瓮头春。西风昨夜敲檐马,坐对黄花似故人。
  • 古诗《潘幼南比部任扬州教授六年矣》 - - 方仁渊 - - 一江遥隔水盈盈,佳句开缄四座惊。芳草难萦孤客梦,落花留恨故人情。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为报平安眠食好,年来心节喜双清。
  • 古诗《题惠山泉·惠山泉似雪初消》 - - 王阮 - - 惠山泉似雪初消,不数松江第四桥。解挹清冷洗氛祲,何时再有李文饶。
  • 古诗《菩萨蛮·谁能画取沙边雨》 - - 祖可 - - 谁能画取沙边雨。和烟澹扫蒹葭渚。别岸却斜晖。采莲人未归。 鸳鸯如解语。对浴红衣去。去了更回头。教侬特地愁。
  • 古诗《老马》 - - 姚合 - -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