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沈采的诗 > 扑灯蛾·净原文及翻译赏析

扑灯蛾·净

朝代:明代诗人:沈采时间:2023-04-08
净:可怜一妇人。可怜一妇人。
激烈男儿志。甘自把身躯须臾丧吾龙泉也。
魂飞魄散。好教我一身无计。
到如今怎生区处。只恐汉兵又来至。

诗人沈采资料

扑灯蛾·净作者沈采

沈采,号练川。有传奇《千金记》、《还带记》、《四节记》。 查看详情>>

沈采古诗词作品: 《滴溜子·生》 《玉芙蓉·生》 《忆多娇·知此信》 《懒画眉·陈平上》 《棹角儿·急攘攘特来报知》 《驻云飞·外》 《川拨棹·生上》 《双胜子·丑提灯笼外上》 《香柳娘·丑》 《玉芙蓉·末

扑灯蛾·净原文及翻译赏析

扑灯蛾·净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题吴衡阳太守葛君碑》 - - 邵晋涵 - - 横水移槎后,谁题墓上阡。书分皇象体,人忆赤乌年。感慨三分逝,权舆八法全。华阳留片石,犹带古湘烟。
  • 古诗《于平原作·赵地虽称广幅员》 - - 弘历 - - 赵地虽称广幅员,平原已在极东边。封君仍用国中事,名正于斯未信然。
  • 古诗《秋日再经盱眙县寄李长官》 - - 崔致远 - - 孤蓬再此接恩辉,吟对秋风怅有违。门柳已凋新岁叶,旅人犹著去年衣。路迷霄汉愁中老,家隔烟波梦里归。自叹身如春社燕,画梁高处又来飞。
  • 古诗《九日登飞来顶》 - - 梁以壮 - - 好是临江绝峭间,瀑高秋霞听潺湲。频来此地能忘世,渐老于情许住山。病久已同黄菊瘦,梦恬宁碍白云閒。樵童肯为予沽酒,醉卧松根不忍还。
  • 古诗《送灵》 - - 齐己 - - 此去清凉顶,期瞻大圣容。便应过洛水,即未上嵩峰。残照催行影,幽林惜驻踪。想登金阁望,东北极兵锋。
  • 古诗《虞美人·红情尽处郎情薄》 - - 樊增祥 - - 红情尽处郎情薄。傍晚风花落。鬓丝依旧去春青。什九误人都说燕和莺。诗人远寄秋娘蕙。柳黄衣系缕金思。泪洒雨中花是可人词。
  • 古诗《送琛上人归宜兴之福源》 - - 徐溥 - - 阳羡昔相见,雨花吹满台。都城复邂逅,坐使尘襟开。捧檄即归去,叙别仍徘徊。云中振金策,水上浮木杯。白日洒甘雨,青山响法雷。松枝若寄我,绝胜江南梅。
  • 古诗《江神子/江城子·十日荷塘小隐赏桂呈朔翁》 - - 吴文英 - - 西风来晚桂开迟。月宫移。到东篱。簌簌惊尘,吹下半冰规。拟唤阿娇来小隐,金屋低,乱香飞。重阳还是隔年期。蝶相思。客情知。吴水吴烟,愁里更多诗。一夜看承应未别,秋好处,雁来时。...
  • 古诗《山居杂诗·墐户喜冬序》 - - 曹勋 - - 墐户喜冬序,秋容换霜风。可叹景物移,只在笑谈中。菊茂远先见,蓼疏寒更红。老怀欣自惬,渐享爱日功。
  • 古诗《嵩阳宫古柏·云散烟飞岫亦枯》 - - 袁宏道 - - 云散烟飞岫亦枯,风霜不上老肌肤。山中怪事知多少,石母生儿定有无。
  • 古诗《綦江道中·故国长牵梦》 - - 江源 - - 故国长牵梦,衣半梁泥风。风烟愁远道,饥渴念深闺。涧草长书带,野花开蒺藜。物情有如此,短句促吾题。
  • 古诗《山中·茅葺山堂竹打篱》 - - 方岳 - - 茅葺山堂竹打篱,尚馀老鹤共襟期。一生朝市几何日,五亩园林都是诗。身后谁浇胸磊磊,命中不带印累累。薄田有秫聊堪酿,尽足秋崖作受持。
  • 古诗《望秦川·绿意横塘腻》 - - 胡斗南 - - 绿意横塘腻,春痕夹岸肥。轻舟又向渡头移。恰是桃花落后雨来时。烟积溶溶恨,云添渺渺思。鲤鱼风信未全非。可有莫愁双桨趁潮归。
  • 古诗《南柯子·岁近鸟飞疾》 - - 唐芑 - - 岁近鸟飞疾,宵分蜡泪流。纸窗生白月光浮,无奈冷风掀树闹枝头。梦去层城迥,醒来单枕羞。山鸡喔喔带更筹,搅乱一生愁绪在高楼。
  • 古诗《还闽·传宣铃索待中宵》 - - 钱谦益 - - 传宣铃索待中宵,夙夜宁知帝座遥。自分朴忠要圣主,何烦激切拟先朝。丹墀虎豹纷相伏,白简鱼龙莽自骄。摒挡箧箱留谏草,欲令惇史记唐尧。
  • 古诗《更漏子·效温飞卿》 - - 樊增祥 - - 涩莺吭,黏蝶翅。雨滴梧桐雕砌。挑菜女,踏青人。闭门愁一春。金丝柳。柔荑手。玉色凤州新酒。凭一酌,散千忧。当垆眉萼秋。
  • 古诗《题泛五湖游东山图》 - - 喻良能 - - 陶朱西子功名后,安石东山隐遁初。 画图三挹春风面,豁得平生俊气无。
  • 古诗《题致仕李太传园亭》 - - 司马光 - - 汉家飞将种,气概耿清秋。 解去金貂贵,来从洛社游。 清商拥高宴,华馆带长流。 可笑班超老,崎岖万里侯。
  • 古诗《不寐·非关枕上爱哦诗》 - - 杨万里 - - 非关枕上爱哦诗,聊复销愁片子时。 老眼强眠终不梦,空肠暗响诉长肌。 翻来覆去体都痛,乍暗忽明灯为谁。 只道昼长无那著,夜长难柰不曾知。
  • 古诗《太白老人》 - - 张籍 - - 日观东峰幽客住,竹巾藤带亦逢迎。暗修黄箓无人见,深种胡麻共犬行。洞里仙家常独往,壶中灵药自为名。春泉四面绕茅屋,日日唯闻杵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