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刘慎荣的诗 > 遣兴·万感方难去原文及翻译赏析

遣兴·万感方难去

朝代:清代诗人:刘慎荣时间:2023-04-06
万感方难去,临时忽又秋。
山河充浩气,天地寄孤舟。
击楫情弥烈,倾杯思更愁。
如何古乐府,惟彼杜康求。

诗人刘慎荣资料

遣兴·万感方难去作者刘慎荣

刘慎荣,字敬轩,青县人。天谊子,诸生。性情疏淡,不慕时荣,能业家学。著有《漱芳轩诗集》。 查看详情>>

刘慎荣古诗词作品: 《题王介山史记读法》 《深州怀古·私恩卵翼曷沾沾》 《海光寺读御碑恭纪》 《喜曾孙春来问字》 《朱静斋副使之任杭州赠言兼以贺其尊人》 《羲御·羲御轮回春复秋》 《铭戈·止戈文为武》 《辟胡传·左氏文章日月光》 《读冯唐传·人识颇牧贤》 《冬景即事·松老风偏静

遣兴·万感方难去原文及翻译赏析

遣兴·万感方难去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寄怀·明月照幽幌》 - - 任崧珠 - - 明月照幽幌,新凉袭素襟。怀君无限意,静院更闻砧。
  • 古诗《潜别离·不得哭》 - - 白居易 - -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 古诗《蝶恋花·为内子作》 - - 刘斯翰 - - 双桨来时春已杳。雨后娉婷,有恨谁能了?十里碧云连白晓,愁红浥露波中俏。折罢长丝天外绕。袅袅亭亭,一朵嫣然好。自是因缘不在早,从来天意怜幽草。
  • 古诗《宝应湖·长天漠漠水淙淙》 - - 王世贞 - - 长天漠漠水淙淙,鼓吹中流引画艭。南人过此看不足,北人即怕莫推窗。
  • 古诗《进经筵讲礼记彻章诗》 - - 刘克庄 - - 惟王建邦国,以礼定乾坤。大分严堂陛,弥文及冠昏。徐行非曰逊,亟拜不为烦。臣岂容私量,人谁越短垣。秦惟损则覆,鲁以秉而存。制备周京奠,仪成汉帝尊。民彝何可泯,经籍未尝燔。明主亲临决,诸儒共讲论。裨谌谩求野,戴圣自专门。伋学方垂范,聃书盍塞源。四篇殊建武,百问陋开元。会稡新编...
  • 古诗《昙花·风怀郁郁守苍苔》 - - 李梦唐 - - 风怀郁郁守苍苔,不遇奇缘不肯开。为报美人多眷顾,一宵吐尽一生才。
  • 古诗《题江郎庙六绝》 - - 陈淳 - - 峙立嶆峨本石形,人其庙貌据何经。祗宜坛壝为民祷,时雨时旸便是灵。
  • 古诗《早发·晨起披星出》 - - 孙承恩 - - 晨起披星出,冰霜凛在襦。凄风欺旧幌,病骨藉重狐。北望瞻天汉,南飞感月乌。须臾曙光动,迤逦见长途。
  • 古诗《脱京口·得风难》 - - 文天祥 - - 空中哨响到孤蓬,尽道江河田相公。神物自来扶正直,中流半夜一帆风。
  • 古诗《呈西平侯沐公》 - - 刘炳 - - 股肱竭力定皇都,开国功成与众殊。玉带朱缨持虎节,翠支金钺护龙车。秦关柱石风云会,汉室山河日月扶。惭愧腐儒无补报,得从门下曳长裾。
  • 古诗《题枫谷卷为杭州喻邦相》 - - 王世贞 - - 春至能青秋更丹,山深不共荻花寒。武林官道知多少,总与行人醉面看。
  • 古诗《蕙兰芳引·晓意》 - - 俞士彪 - - 玉漏半沉,傍花影翠楼深掩。纱槅朦胧,飞过流萤一点。单栖无绪,但醉梦昏沉如魇。到五更风息,隐隐寺钟惊撼。前事萦怀,新愁入鬓,顿自消减。谢残月孤灯,照我旧时枕簟。模糊香字,未堪重览。天欲明门外斗斜河淡。 ...
  • 古诗《六叠前韵和余少云作》 - - 黄景仁 - - 故交零落感参辰,青眼相逢讶许亲。云后我方连日卧,客中君亦举家贫。消愁酒醒愁依旧,叠韵诗多韵斩新。尚有狂名堪作达,不忧甑釜惯生尘。
  • 古诗《会山·我爱蓬莱编》 - - 蒋之奇 - - 我爱蓬莱编,复此会群仙。仙人笑拍手,索我瑶华篇。
  • 古诗《送潘通甫沿牒淮东》 - - 韦骧 - - 火云燄燄野无风,浅涩河流小舸通。尺纸遽传朝命下,翼朝齐送使旌东。道间览物应多感,职外成诗寓几筒。王事念深忘畏景,贤劳安肯动胸中。
  • 古诗《花甲述怀·屈指悬弧日》 - - 薛青萍 - - 屈指悬弧日,匆匆六十年。诗书敦夙契,风月结前缘。心有千秋志,囊无一个钱。苍松撑傲骨,绝不受人怜。
  • 古诗《乙丑二月·美服人争指》 - - 郭曾炘 - - 美服人争指,空名盗亦憎。当关多猛虎,掠野尽饥鹰。衰朽惭筋力,承平想股肱。悠悠青史事,神理久无凭。
  • 古诗《秋兴·廿载栖迟故国山》 - - 李寄 - - 廿载栖迟故国山,避人尚恨在人閒。五湖烟景笼鱼艇,双木松风护死关。蓝玉那能充煖腹,金丹定肯驻衰颜。真仙似以轻狂谪,敢跻瑶池许碏班。
  • 古诗《壁间韵·秋入江湖事事幽》 - - 赵蕃 - - 秋入江湖事事幽,未妨著我咏洪流。 水居三两似相识,苦问来船仍去舟。
  • 古诗《长思仙·勿行功》 - - 侯善渊 - - 勿行功。免劳神。清静无为认本真。和光不染尘。 外其身。自然人。闲向天边玩日轮。云游玉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