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李光的诗 > 千岩亭·家用好处寻难遍原文及翻译赏析

千岩亭·家用好处寻难遍

朝代:宋代诗人:李光时间:2019-08-01
家用好处寻难遍,日月当门只卧龙。
欲尽南山岩壑胜,须来亭上少从容。

诗人李光资料

千岩亭·家用好处寻难遍作者李光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与李纲、赵鼎、胡铨并称南宋四名臣,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进士,调知开..... 查看详情>>

李光古诗词作品: 《李子从家观李成所画吴越山水图》 《庭植惠雪菊严冬盛开》 《赠林湘·先君师建学》 《赴金陵舟过霅川偶作》 《辛未岁旦用苏子由韵成两诗寄诸子侄》 《离天姥五里入石桥路》 《己巳二月已发书殊不尽意偶成长句寄诸子侄并示元发商叟德举资万里一笑》 《人日立春呈元成进道二兄》 《人日偶得酒果因与客饮成鄙句并纪海外风物之异》 《览义叟·冷艳孤芳孰与俦

千岩亭·家用好处寻难遍原文及翻译赏析

千岩亭·家用好处寻难遍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答赠姚春木·相逢皆少壮》 - - 张问陶 - - 相逢皆少壮,馀力且题笺。风格中年定,时名众口偏。开怀原偶托,挥手任无传。缭绕神仙字,蟫鱼大可怜。
  • 古诗《宜春令·东西寺》 - - 汪廷讷 - - 东西寺。左右曹。近臣荣惭非誉髦。侍从帷幄。万机喉舌将何效你。休猜做似舅贤甥。只愁我滥竽廊庙。须知汗马功勋。或堪图报。
  • 古诗《过龙洞口占·古洞一村烟》 - - 文上杰 - - 古洞一村烟,风光瞥眼前。绿阴浓野树,春意动山泉。僧踏云边路,人耕雨后田。碧桃开两岸,谁棹武陵船。
  • 古诗《早发鄂渚·五里亭东晓色分》 - - 张咏 - - 五里亭东晓色分,数峰连络倚青云。回头却愧公车役,孤负沧洲野鹤群。
  • 古诗《汪由敦长生位联》 - - 李宗昉 - - 政并白苏遗泽远;文成雅颂继声难。
  • 古诗《印度洋海难·谁遣狂龙捲怒波》 - - 陈忠平 - - 谁遣狂龙捲怒波,生灵十万化南柯。尔曹莫向阎罗问,埋骨青山剩几何。
  • 古诗《月下独酌·春月娟娟映水清》 - - 胤禛 - - 春月娟娟映水清,一斟一酌听泉声。微风暗拂花枝动,几点残红扑酒罂。
  • 古诗《半峰庵听秀上人弹琴》 - - 黄乔栋 - - 高僧理鸣琴,古调盈人耳。涛生松下风,龙起钵中水。听罢犹冷然,月出疏篁里。
  • 古诗《皇太子释奠会作诗》 - - 颜延之 - - 国尚师位,家崇儒门。禀道毓德,讲艺立言。浚明爽曙,达义兹昏。永瞻先觉,顾惟后昆。大人长物,继天接圣。时屯必亨,运蒙则正。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庶士倾风,万流仰镜。虞痒饰馆,壑图炳睟。怀仁憬集,抱智麇至。踵门陈书,蹑屩献器。澡身玄渊,宅心道秘。伊昔周储,聿光往记。思皇世哲,体元作嗣...
  • 古诗《题柯敬仲杂画》 - - 虞集 - - 雨过苍苔石,云生野岸泉。幽怀春冉冉,稚子秀娟娟。
  • 古诗《大水除厅前小屋》 - - 郑侠 - - 庭下新来不掩门,洒然无复旧时喧。小锄轻瓮从兹起,无补清时合灌园。
  • 古诗《上清乐·秀华峰下五灵都》 - - 赵佶 - - 秀华峰下五灵都,元景神君握化枢。真火有功能造物,销镕五毒出阴途。
  • 古诗《两广督署慈禧太后四旬万寿灯联》 - - 待考 - - 普天尽沐恩波,望黼扆而群钦保赤;率土皆沾恺泽,集童叟而快读誊黄。
  • 古诗《生查子·当年血战踪》 - - 顾随 - - 当年血战踪,试问谁曾见。相对话兴衰,剩有双双燕。男儿白发生,挥泪肠应断。海水泣斜阳,又被风声乱。
  • 古诗《太原行·甲申天崩明不腊》 - - 李锴 - - 甲申天崩明不腊,九庙神灵哭阊阖。嚆矢由来启仁圣,我祖鹰扬委身正。金戈铁马气轶群,往往传避飞将军。太原言言贼城守,矢石如山计持久。蔽身土簏一何怯,被羽先登老谋捷。明月不见旧牙旗,寒雁乱下汾河湄。...
  • 古诗《庚午大雨·夜半观天象》 - - 方回 - - 夜半观天象,无星定肯晴。 河流兼市没,船势与楼平。 未杀漂摇意,仍添飒洒声。 人膏饫鱼鳖,真宰忍忘情。
  • 古诗《七月一日出城舟中苦热》 - - 苏轼 - - 凉飙呼不来,流汗方被体。 稀星乍明灭,暗水光弥弥。 香风过莲芡,惊枕裂鲂鲤。 欠伸宿酒余,起坐濯清泚。 火云势方壮,未受月露洗。 身微欲安适,坐待东方启。
  • 古诗《窗下戏咏·三尺清池镜面平》 - - 陆游 - - 三尺清池镜面平,翦刀叶底戏鱼行。 吾曹安得如渠乐,傍渚跳波过此生?
  • 古诗《暮春长安郊游二音》 - - 袁中道 - - 暮春春始遍长安,杨柳青青拂水端。 若似江南春太早,而今那得嫩条看。
  • 古诗《咏铁马鞭》 - - 李昌符 - - 汉将临流得铁鞭,鄂侯名字旧雕镌。须为圣代无双物,肯逐将军卧九泉。汗马不侵诛虏血,神功今见补亡篇。时来终荐明君用,莫叹沉埋二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