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无可的诗 > 秋日寄厉玄先辈·杨柳起秋色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日寄厉玄先辈·杨柳起秋色

朝代:唐代诗人:无可时间:2017-05-25
杨柳起秋色,故人犹未还。别离俱自苦,少壮岂能闲。
夜雨吟残烛,秋城忆远山。何当一相见,语默此林间。

诗人无可资料

秋日寄厉玄先辈作者无可

无可 ,唐代诗僧,俗姓贾,名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贾岛从弟,苦吟诗人。少年时出家为僧,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 查看详情>>

无可古诗词作品: 《行汉水晚次神滩阻风》 《春日送丽处士归龙山》 《赠诗僧·寒山对水塘》 《冬日诸禅自商山礼正师真塔回见访》 《菊·东篱摇落后》 《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三首次本韵》 《冬夜姚侍御宅送李廓少府》 《送章正字秩满东归》 《送僧归中条·夜叶动飘飘》 《送灵武李侍御

秋日寄厉玄先辈·杨柳起秋色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日寄厉玄先辈·杨柳起秋色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酉谷杂咏·黄土冈》 - - 权万 - - 时登黄土冈,前看复回顾。逶迤石溪流,隐映青岩树。
  • 古诗《情·吾友许夫子》 - - 元天锡 - - 吾友许夫子,相亲如弟兄。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情。
  • 古诗《病中戏书·人类皆同孝父情》 - - 元天锡 - - 人类皆同孝父情,载持筵席远投呈。病夫见子今难得,却叹彝伦甚不明。
  • 古诗《除夕·残腊禅房静》 - - 唐伯元 - - 残腊禅房静,青灯玉漏迟。不眠成隐几,独酌更支颐。年尽他乡夜,人过半百时。自怜游子意,吾道况如丝。
  • 古诗《梅花集句·旅馆谁相问》 - - 李龏 - - 旅馆谁相问,霜晴冻叶飞。花当陇上发,边色满戎衣。
  • 古诗《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 - 杜甫 - - 老夫卧稳朝慵起,白屋寒多暖始开。江鹳巧当幽径浴,邻鸡还过短墙来。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戏假霜威促山简,须成一醉习池回。
  • 古诗《赠朱司训致仕诗三章》 - - 霍韬 - - 陟陟武夷,千仞其巍。武夷有蕨,武夷有薇。采采蕨薇,薄慰我饥。陟陟武夷,千仞其巍。武夷有井,武夷有池。井冽泉寒,池浴云飞。陟陟武夷,千仞其巍。武夷有凤雏,武夷有灵蓍。饵彼凤雏,握彼灵蓍。优哉优哉,其时其几。...
  • 古诗《别秋省诸郎·少习城旦言》 - - 王世贞 - - 少习城旦言,谬窃文苑迹。晚途不自意,秋省忝常伯。峨峨贯索垣,一星化为客。诸贤感诚契,送我太平陌。言别无期会,我衰何足惜。曾氏语哀矜,杨公称不惑。此身勿易视,此日勿轻掷。勿以簿牍繁,于心生别择。心境苟未光,诗书有徽纆。...
  • 古诗《观猎·角鹰初下秋草稀》 - - 王昌龄 - -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 古诗《帖子词·景龙门上华灯动》 - - 崔敦诗 - - 景龙门上华灯动,黄鹄池边翠浪通。一一春光须作主,从今二十四番风。
  • 古诗《青溪小姑曲·开门白水》 - - 无名氏 - - 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 古诗《饮辅国公园亭歌者绛儿索诗书四绝句》 - - 姚燮 - - 晴色中宵上画屏,贴波莲叶动疏星。迷茫吹到风鸥语,可是江湖梦里听?
  • 古诗《句·压角旧仪烦阁老》 - - 吴充 - - 压角旧仪烦阁老,濡毫逋责费公移。
  • 古诗《次和陈病树辛未除夕四律》 - - 梁鸿志 - - 不羡乘轩鹤,翻成尺泽鲵。腰因艺花折,头为检书低。孤往疑风汉,朋来学醉泥。人间尽岐路,何用辨东西。
  • 古诗《秋声·西风初起雁声微》 - - 王恭 - - 西风初起雁声微,千里关河叶尽飞。借问凄凉何处落,五陵松柏远依依。
  • 古诗《冬日感怀·河淮重寄宠旌旄》 - - 陈鹏年 - - 河淮重寄宠旌旄,方略频传霄汉高。中夜扁舟偕畚锸,经年匹马狎波涛。庙堂正切宣防计,簿领仍悬抚字劳。渐看海疆今沃壤,桑田儿女献春醪。
  • 古诗《葬花·自负花锄泪暗揩》 - - 彭鹤濂 - - 自负花锄泪暗揩,自嗟身世叹无家。落红不作沾泥絮,独向园中自葬花。
  • 古诗《齐天乐·黄帘绿梦秋无数》 - - 张采庵 - - 黄帘绿梦秋无数,萧萧趁凉飞渡。破月三更,颓坟七尺,添得沉魂低语。星星黍黍,又青碎游燐,欲行还住。照影寒光,土花湿染夜来露。前身是兰是杜。便灵根腐尽,重托微羽。草际招寻,墙阴祝咒,至竟漂流何处?当年绣户,问纨扇新裁,素风知否?且去呼灯,客窗常念汝。 ...
  • 古诗《次韵恩平郡王游山登寺中小阁》 - - 史浩 - - 天边倚萧寺,小阁翠微中。烟霭三峰秀,松杉一径通。潮音从耳悟,尘虑转头空。堪笑林间弋,犹思落塞鸿。
  • 古诗《逍遥咏·万灵通有感》 - - 赵光义 - - 万灵通有感,臧否在名人。 志诚昭明德,清净见於真。 奉道惟恭谨,修持原本因。 广将求利益,苦乐救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