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李延兴的诗 > 秋日杂兴·飞楼上倚泬寥天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日杂兴·飞楼上倚泬寥天

朝代:明代诗人:李延兴时间:2023-04-06
飞楼上倚泬寥天,野色荒凉万井烟。
落日荷花白舫外,西风桂树画阑边。
明妃夜泣琵琶月,宛马秋肥苜蓿田。
千古河山几争战,一登高处一潸然。

诗人李延兴资料

秋日杂兴·飞楼上倚泬寥天作者李延兴

李延兴,[元](约公元1368年前后在世)字继本,以字行,东安人,徙居北平。生卒年不详,约明初前后在世。少以诗名。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登进士第。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值元末之乱,隐居不仕。河朔学者多从之..... 查看详情>>

李延兴古诗词作品: 《和友人韵·恩幸千年遇》 《和友人韵·乱臣倾庙社》 《东波洗砚池·毫分赤壁雨》 《登隗台用希颜韵》 《雨·熟睡昏昏白昼长》 《与戴元礼黄山人期登石径山谒道陵而山人不至》 《杏园·好花红白出邻墙》 《咏怀·辛苦怜吾弟》 《鸣皋亭·晴皋一片雪》 《雪和饶倅·风起六花飞满檐

秋日杂兴·飞楼上倚泬寥天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日杂兴·飞楼上倚泬寥天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同张若仲林六长家传八兄青霭居听雨》 - - 阮大铖 - - 灵雨能时沛,中和泽并敦。兼收雷电用,不市稻粱恩。终夜犹鸣竹,高峰自闭门。与君观此夕,视听亦何尊。
  • 古诗《月·寥寥天地内》 - - 曹松 - - 寥寥天地内,夜魄爽何轻。频见此轮满,即应华发生。不圆争得破,才正又须倾。人事还如此,因知倚伏情。
  • 古诗《正心楼·层楼涵碧拥孤城》 - - 钟芳 - - 层楼涵碧拥孤城,八面玲珑混太清。堂奥定从卑处达,经纶元自静中生。星河气展皇王业,草木春呈造化情。满眼风光熏欲醉,主翁犹自唤惺惺。
  • 古诗《峡山飞来寺·晓入翠微寺》 - - 车邦佑 - - 晓入翠微寺,迢遥上半空。云藏帝子阁,日射梵王宫。已觉尘嚣远,恍如霄汉通。天开奇胜地,偏镇十洲雄。
  • 古诗《过友人故居·故人何处去》 - - 陈琏 - - 故人何处去,柴门掩绿苔。多情双燕子,春社复飞来。
  • 古诗《和平甫越州·六朝开国尽东州》 - - 沈遘 - - 六朝开国尽东州,此地常居第一流。四海今皆归圣主,万兵犹得视元侯。江山执胜登临好,市邑空残赋役稠。我去正应千百虑,不知能复纵吟不。
  • 古诗《还山忆旧·相见必破颜》 - - 释函可 - - 相见必破颜,来往永无期。出塞将十年,始如初逐时。
  • 古诗《比玉将行次前韵留别再和》 - - 钱谦益 - - 十载清游在眼中,霜林共惜小春风。白头伴侣三人在,约略心期爱晚枫。
  • 古诗《常通判惠虞美人花亦名双鱼儿花》 - - 袁说友 - - 好景无穷巷,名园有异姿。春今十分好,花又一番奇。比目红绡结,双鱼碧玉枝。孤窗还遣伴,空忆美人词。
  • 古诗《颂古·生涯如梦若浮云》 - - 释道川 - - 生涯如梦若浮云,活计都无绝六亲。留得一双青白眼,笑他无限往来人。
  • 古诗《送家兄赴浙·岐路易为情》 - - 皇甫汸 - - 岐路易为情,那兼骨肉行。同兹恋南树,忽是饯西京。碧水通吴苑,青山带越城。无因乡国近,遂使别离轻。
  • 古诗《梓潼道中·小市孤烟起》 - - 杨慎 - - 小市孤烟起,平冈落日斜。素林惊夕鸟,锦石戴寒花。怅别关河晚,凭高眺望赊。上亭今夜月,流影梦还家。
  • 古诗《冷红簃填词图》 - - 曾习经 - - 西风久下藤州泪,社作今无竹屋词。解训二窗微妙旨,樵风一卷亦吾师。
  • 古诗《江楼·江帆留不住》 - - 张元凯 - - 江帆留不住,美人在天涯。高楼日暮心,肠断芙蓉花。
  • 古诗《近事·华屋邱墟一再经》 - - 洪繻 - - 华屋邱墟一再经,此中民物日凋零。国家食货皆机阱,官法卫生半死刑。行部趣耕无雨泽,敲门巡警有雷霆。鲁褒爱作钱神论,清浊何须辨渭泾!
  • 古诗《双溪即景·山禽啼罢水禽啼》 - - 林占梅 - - 山禽啼罢水禽啼,烟树云泉惬碧栖。待得两堤桃尽放,双溪即是武陵溪。
  • 古诗《送龚鼎臣修撰知兖州》 - - 刘攽 - - 楚国清名世岂知,郡章新得泰山归。静思雕鹗霜天势,却看蓬瀛客旆飞。去国鬓毛休变色,还家传瑞已生辉。翠华早晚东巡守,驰道离宫接帝畿。
  • 古诗《送国瑞侄女》 - - 费墨娟 - - 床联风雨喜同心,数载相依直到今。绣凤窗前陪昼永,吟诗灯下伴更深。黯然折柳情难尽,行矣临歧泪满襟。从此知音人远隔,高山流水冷瑶琴。
  • 古诗《虞美人·金泥捍拨春声碎》 - - 李弥逊 - - 金泥捍拨春声碎。恨入相思泪。醉欺秋水绿云斜。浑似梦中重到阿环家。 主人著意留春住。不醉无归去。只愁银烛晓生寒。明日落花飞絮满长安。   
  • 古诗《清溪亭·波平渺渺草萋萋》 - - 曹纬 - - 波平渺渺草萋萋,远目非昏望欲迷。 敢以安閒侵白鸟,聊将衰病照清溪。 百年无事双蓬鬓,万里归心独杖藜。 徙倚无人见牢落,水流东去夕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