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石孝友的诗 > 阮郎归·烛花吹尽篆烟青原文及翻译赏析

阮郎归·烛花吹尽篆烟青

朝代:宋代诗人:石孝友时间:2023-04-05
烛花吹尽篆烟青。
长波拍枕鸣。
西风吹断雁鸿声。
离人梦暗惊。
乡思动,旅愁生。
谁知此夜情。
乱山重叠拥孤城。
空江月自明。

诗人石孝友资料

阮郎归·烛花吹尽篆烟青作者石孝友

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宋孝宗乾道二年进士。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 石孝友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明《唐..... 查看详情>>

石孝友古诗词作品: 《好事近·微雨洒芳尘》 《水调歌头·美人在何许》 《忆秦娥·秦楼月》 《西江月·拽尽风流露布》 《菩萨蛮·雪香白尽江南陇》 《眼儿媚·何须著粉更施朱》 《江城子·相逢执手也踟蹰》 《品令·困无力。几度偎人》 《水调歌头·送张左司》 《临江仙·一霎狂云惊雨过

阮郎归·烛花吹尽篆烟青原文及翻译赏析

阮郎归·烛花吹尽篆烟青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次韵张辛伯见赠》 - - 郭嵩焘 - - 将军脱剑橐弓后,为扫东山卧谢安。楚岫云寒三户雨,蜀江风涨五湖澜。据鞍顾盼犹思赵,结驷纵横枉挟韩。一笑钓台高百尺,白头何意起投竿。
  • 古诗《拟灭胡歌三绝》 - - 郭之奇 - - 鸭绿江头秋水溟,燕支山下晓笳停。汉时玉塞休中闭,此日金微即外扃。
  • 古诗《郑香圃兄续弦赋此以贺》 - - 洪以南 - - 洞房花烛瑞光腾,春色洋洋妙趣生。弹罢瑶筝重鼓瑟,宜家宜室乐和鸣。
  • 古诗《次韵题李介人箑即送其之西征幕》 - - 曾广钧 - - 太白仙人下晴昊,诗才剑气相鲜清。能于雪夜入淮蔡,似有间道行阴平。金盏泛君忧国泪,芳春负此阅耕情。恨君未袭偷簪智,妄语奇功事不明。
  • 古诗《十二月看牡丹》 - - 金朝觐 - - 花事能回隔岁春,冬烘倍觉长精神。终须富贵趋炎热,知否旁多冷眼人。
  • 古诗《乙亥再复命退朝作》 - - 康麟 - - 封章重奏上金銮,喜得天颜两度看。银汉月低仙仗晓,玉阶霜重绣衣寒。自惭谫薄沾恩早,谁谓精忠报国难。退食从容还北望,丹心飞傍五云端。
  • 古诗《长相思·惜花期》 - - 龚鼎孳 - - 惜花期,订花期。诉向花愁知未知。天怜两道眉。望中疑,梦中疑。斗帐檀丝月午时。香泥塑蝶痴。
  • 古诗《石竹·娟小卉足清幽》 - - 乾隆 - - 㛹娟小卉足清幽,张耒还思王子猷。世上宁无伪君子,底须责备草花流。
  • 古诗《爱妾换马·行雨蛾眉去》 - - 胡应麟 - - 行雨蛾眉去,追风骏足来。金羁沙苑秣,宝屧画廊苔。太息专房艳,长鸣伏枥材。何当效周穆,騄耳上瑶台。
  • 古诗《过眼·过眼谁知果与因》 - - 郑孝胥 - - 过眼谁知果与因,物华易换我难春。风怀收拾应将尽,祇作花前怅惘人。
  • 古诗《依韵和张椿·一年三十有馀旬》 - - 陆佃 - - 一年三十有馀旬,最爱韶华是令辰。坐久落花深一尺,睡馀浅粉看重匀。况当诸县无公事,且与云楼作主人。今日与君俱白发,看花情味尚青春。
  • 古诗《村居杂诗·独立偶怀古》 - - 刘因 - - 独立偶怀古,临风还自伤。一声樵唱起,回首暮山苍。
  • 古诗《海云坐雨·孤窗念常静》 - - 谢长文 - - 孤窗念常静,境远自消愁。几研足清对,忘言意亦幽。
  • 古诗《九日不出·九日真成昼闭门》 - - 梁鸿志 - - 九日真成昼闭门,药炉书卷共黄昏。凭高何处寻京国,独卧从知稳梦魂。霜叶微红人尽醉,晚花孤碧客无言。西山旧是经行地,知有兵尘没屐痕。
  • 古诗《送僧之姑苏》 - - 林逋 - - 被请阊门寺,扁舟积水遥。几程冲腊雪,一饭泊村桥。岑色晴空映,檀烟远吹飘。公台悉余镇,讲罢即相招。
  • 古诗《贺新郎·和前韵》 - - 辛弃疾 - - 觅句如东野。想钱塘风流处士,水仙祠下。更隐小孤烟浪里,望断彭郎欲嫁。是一色空濛难画。谁解胸中吞云梦,试呼来草赋看司马。须更把,上林写。 鸡豚旧日渔樵社。问先生带湖春涨,几时归也。为爱琉璃三万顷,正卧水亭烟榭。对玉塔微澜深夜。雁鹜如云休报事,被诗逢敌手皆勍者。春草梦,...
  • 古诗《次韵汪英春九日酒边》 - - 陈著 - - 有客相过风雨秋,唾飞珠玉胜珍羞。 但知女似谢道蕴,不道吾为马小游。
  • 古诗《闲吟·居洛八九载》 - - 邵雍 - - 居洛八九载,投心唯二三。 相逢各白首,共坐多清谈。 人事已默定,世情曾久谙。 酒行勿相逼,徐得奉醺酣。
  • 古诗《感道傍枯柳》 - - 程嘉燧 - - 婆裟枯柳尚毵毵,白发青骊泪满衫。 一路残花仍汴水,十年春梦落江潭。 黄河岸徙孤蓬直,明月巢空越鸟南。 旧侣重来余半死,敢论生意叹何堪。
  • 古诗《戏赠李主簿》 - - 施肩吾 - - 官罢江南客恨遥,二年空被酒中消。 不知暗数春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