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李东阳的诗 > 寿陈石斋母节妇竹枝原文及翻译赏析

寿陈石斋母节妇竹枝

朝代:明代诗人:李东阳时间:2023-04-05
慈竹生孙正满坡,闭门秋色转婆娑。
桃花柳絮无拘束,纵得春光亦不多。

诗人李东阳资料

寿陈石斋母节妇竹枝作者李东阳

李东阳生于正统十二年六月九日,卒于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 查看详情>>

李东阳古诗词作品: 《卿勿言》 《王仁辅见和雪后西华联句用韵答之》 《九日和王世赏韵》 《送萧履庵之镇宁》 《墓山八韵·玉屏耀金》 《斋居日待诸同官不至》 《寄庄孔旸·背郭诛茅草盖堂》 《雪后早朝》 《郊行二首柬张遂逸亲家·芒鞋随意踏青莎》 《正月四日受郊戒复陪庙享是日饮福受胙皆免

寿陈石斋母节妇竹枝原文及翻译赏析

寿陈石斋母节妇竹枝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同心兰画扇·青棠合欢花》 - - 蒋士铨 - - 青棠合欢花,红豆相思树。不及连枝兰,清芬在君御。
  • 古诗《自东淘至河阜访戴岳子不遇止宿溪上新斋》 - - 吴嘉纪 - - 到岸兴犹在,水花秋气鲜。竟游安道墅,不返子猷船。烟火鱼盐内,图书雁鹜前。家僮留客宿,益识主人贤。
  • 古诗《送观物初禅师退院后归灵隐》 - - 李龏 - - 击残涂毒抖衣尘,便挂轻帆破浅春。后夜冷泉池上看,白云明月是閒身。
  • 古诗《浮邱社怀赵太史》 - - 黄鏊 - - 仙客青牛早度关,回车即入侍天颜。登龙尚忆闻三昧,窥豹空惭见一斑。云锁傅岩看雨作,春留葛井有丹还。江湖万里频翘首,山斗应从梦里攀。
  • 古诗《叶已畦招集二弃草堂用昌黎醉赠张秘书韵》 - - 毛正学 - - 叶生我密戚,才名宿有闻。为儒号漫士,作吏称神君。十年卧丘壑,雅意在斯文。结庐横山畔,屋角饶烟云。芙蓉围清池,篱菊初舒芬。我来草堂上,邂逅沮溺群。促坐共传杯,丝竹鸣宵分。高踪媲猿鹤,正尔成一军。四筵歌既醉,起视各半醺。斜月在木末,清影微氤氲。聚会此时节,诸贤意何云。窃叹风雅...
  • 古诗《课儿联·欲谱朋来瑟》 - - 梁鼎芬 - - 欲谱朋来瑟;来吹子晋笙。
  • 古诗《次洪景伯韵·午夜崩腾玉马飞》 - - 曾惇 - - 午夜崩腾玉马飞,春前腊后未为迟。正怜灞上诗无继,似与山阴客有期。摇荡江花迷远渚,埋藏海峤失多歧。谁能作句催端水,清绝台州别驾诗。
  • 古诗《送许处士·高情自与俗人疏》 - - 张籍 - - 高情自与俗人疏,独向蓝溪选僻居。会到白云长取醉,不能窗下读闲书。
  • 古诗《李子送小景·李君小景入斯文》 - - 徐渭 - - 李君小景入斯文,不用毫端力一分。更是山腰能简便,墨痕断处便成云。
  • 古诗《偶题·宿雨池馆净》 - - 龚璛 - - 宿雨池馆净,閒官造请稀。石榴朱夏色,山鹊青云飞。遐瞩临风槛,冲襟散暑衣。陈编抚芳润,脉脉发初稀。
  • 古诗《张白斋席上次韵》 - - 王应鹏 - - 久知名笔重南金,白首相看即此心。竹院已高亭午日,又移书榻过槐阴。
  • 古诗《行路难·维舟崖寺试追攀》 - - 钱澄之 - - 维舟崖寺试追攀,却说飞来自皖山。乡国十年归未得,暂留此地算生还。
  • 古诗《苏学士南海笠屐图》 - - 陈肇兴 - - 乌台诗案从空起,抉摘瑕疵到鱼豕。阴霾白日昏蔽天,从此诗人无完理。东坡先生诗中豪,挥毫烟云动盈纸。一官潦倒落南荒,贬谪连年濒九死。自署识字耕田人,老向荒郊亲耒耜。置酒桄榔椰叶山,舣舟蜑户龙冈水。白须红带意态閒,藤帽棕鞋标格美。至今相距七百年,生气隆隆图画里。头戴圆笠双...
  • 古诗《嘲瑞常联·三国谋臣巴夏礼》 - - 待考 - - 三国谋臣巴夏礼;八门提督瑞芝山。
  • 古诗《寄汀漳守备西指挥》 - - 王鏊 - - 几年作镇过龙溪,记得将军旧姓西。威洗沙尤烽尽灭,政平海国贡初齐。金山别后多成望,玉洞閒来且自跻。缓带临戎无一事,花骢时向北风嘶。
  • 古诗《菖蒲涧·寸根九节结孤芳》 - - 李纲 - - 寸根九节结孤芳,青剑凌波日日长。幸有仙方辨真赝,医师休更进菖阳。
  • 古诗《咏閒·幽蹊亲见花苞拆》 - - 史浩 - - 幽蹊亲见花苞拆,静室频看香篆移。莫道閒中无事业,此般消息有谁知。
  • 古诗《题画·芦花风起水天宽》 - - 陈豪 - - 芦花风起水天宽,午睡垂头正饱餐。消受个中凉意味,此儿曾未梦长安。
  • 古诗《酷相思·丁巳》 - - 陈曾寿 - - 嫩柳鹅黄千万缕,更密衬桃千树。者一段春光难画取。红不断绿如许。绿不断红如许。北去南来移景序,只换得伤心据。便占断湖山佳处住。春归也人将去。人归也春将去。
  • 古诗《题灵鹫窗·翠合初疑无路往》 - - 刘子翚 - - 翠合初疑无路往,停鞭邂逅成清赏。 僧炉坐稳纸窗明,细雨忽来山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