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张英的诗 > 双鬟曲·翠袖双双拂画栏原文及翻译赏析

双鬟曲·翠袖双双拂画栏

朝代:清代诗人:张英时间:2023-04-07
翠袖双双拂画栏,教他鹦鹉唤名难。
凭君次第探花信,若个谁分蕙与兰。

诗人张英资料

双鬟曲·翠袖双双拂画栏作者张英

生卒:1637—1708。介绍:清安徽桐城人,字敦复,号乐圃。康熙六年进士,由编修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历任《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 查看详情>>

张英古诗词作品: 《游曹山·知君不负五湖盟》 《山居杂诗·新得清泠绕户泉》 《康熙十九年六月蒙擢授翰林学士兼礼部侍郎纪恩》 《郊外杂诗·西山雨过乱云飞》 《四月望日同五崖南溟诸子出郭游寄畅园遂过丰台看勺药》 《山居幽事·赤脚婢能执爨》 《拟古诗·阮嗣宗咏怀》 《丁丑十月疏辞兼管翰林院詹事得俞旨》 《鹤栈·饮啄伴梅花》 《赋纪恩诗·睿学渊涵迈古今

双鬟曲·翠袖双双拂画栏原文及翻译赏析

双鬟曲·翠袖双双拂画栏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十月望夜·可喜盍簪非俗踪》 - - 李匡德 - - 可喜盍簪非俗踪,浑看诗伴一堂逢。阴晴落月鸡边晓,苍白遥山雪后冬。话罢烟霞殊烂熳,酒中形态不从容。灯前抱膝非关晓,休怪吾人病眼浓。
  • 古诗《后挽诗·甘毁楹书已莫论》 - - 魏源 - - 甘毁楹书已莫论,党秦诬岳又谁昆。盛唐李峤真无子,南宋韩琦漫有孙。地下相逢堂构痛,关西并相斗山尊。尽乘气数玄黄事,休问琅琊与太原。
  • 古诗《草地步月·已抱离家感》 - - 蒋家桢 - - 已抱离家感,偏逢月倍明。荒园孤客影,微火读书声。夜永千重泣,时危一剑横。壮心消欲尽,无寐到三更。
  • 古诗《新霁望岐笠山》 - - 梅尧臣 - - 北望直百里,峨峨千仞青。断虹迎日尽,飞雨带龙腥。阴壑烟云畜,阳崖草木灵。登临终不厌,时许到兹亭。
  • 古诗《少年游·听琴》 - - 黄之隽 - - 花枝酒盏倦风尘。羞认壮年身。明月高时,小灯低处,绿绮又销魂。幽情弹碎秋风里,生怕客窗闻。离绪七条,愁根双结,泪点十三痕。
  • 古诗《閒居杂咏·月过山移影》 - - 黄文仪 - - 月过山移影,风来韵有香。曲栏花正吐,一院露华凉。
  • 古诗《迎銮曲十章·蠲租同海谷》 - - 毛奇龄 - - 蠲租同海谷,复赋遍江淮。不是君王至,何由补助来。
  • 古诗《和林安圣承议别试所即事》 - - 华镇 - - 骤阻文闱密密关,不堪霖雨作新寒。暂违尘鞅閒还好,喜得朋簪静可安。樽俎不陈无过举,笑谈相酢有馀欢。共知佳节行相近,须把程文继日看。
  • 古诗《泛湖·底许行庖旋不空》 - - 陈造 - - 底许行庖旋不空,小舟如织浪花中。盘珍俎实随供给,亦有红衣载短篷。
  • 古诗《不寐效放翁·白纸疏棂亮到晨》 - - 彭孙贻 - - 白纸疏棂亮到晨,乱离无计学沉沦。头陀带发犹劳我,措大多穷强笑人。听雨一眠何减梦,有花半亩不妨贫。腾腾愁病供高枕,万事消磨赖酒神。
  • 古诗《首夏言怀·白日延清景》 - - 胡安国 - - 白日延清景,红芳转绿阴。川云长淡荡,鱼鸟自高深。静养中和气,闲消忿欲心。此情虽不语,沙界总知音。
  • 古诗《厓山大忠祠诗》 - - 李东阳 - - 国亡不废君臣义,莫道祥兴是靖康。奔走耻随燕道路,死生惟著宋冠裳。天南星斗空沦落,水底鱼龙欲奋扬。此恨到今犹不极,厓山东下海茫茫。
  • 古诗《六言·马公带些火色》 - - 刘克庄 - - 马公带些火色,孟生不合山肩。争问唐举相法,谁赠君平卦钱。
  • 古诗《琴操·别鹤操》 - - 曹勋 - - 明月皎皎兮,霜风凄凄,摧云翼兮天之涯。望昆丘之路兮,不可以同归。子其弃予兮,予将畴依。月皎皎兮风凄凄。
  • 古诗《菽庄主人闰五月四十初度重庆》 - - 许南英 - - 五声按律尚蕤宾,犹见双星耀海滨。佳藕为公增一节,灵芝啖我隔三旬。中原日月符新命,闽派风骚属主人。载咏九如天保句,跻堂不厌往来频。
  • 古诗《王使君席同陈内翰赠歌者》 - - 毛奇龄 - - 江城四月柳如丝,锦瑟弹成入破词。太守筵前争认得,大功坊底杜红儿。
  • 古诗《次康节韵质之》 - - 王夫之 - - 俄顷仍千岁,天心常转移。六龙飞不息,三极各乘时。有画皆成象,无声不是希。谁将华顶睡,迢递赠庖羲。
  • 古诗《送超上人过灵隐》 - - 李龏 - - 斗边一塔冷浮光,九里松风揭寺香。君去正当春雨动,雪花消尽石兰芳。
  • 古诗《我太累了》 - - 于小韦 - - 他们是因为恐惧我醒来的时候也会恐惧,后来我终于死了,在战场上血淋淋地倒下他们仍活着累的时候我就要睡觉,当然后来我死了来不及选择任何方式或倒下的姿势我被埋在一棵树下它因为我而繁茂,而飞满好看的虫子只是不在被我梦见我死了...
  • 古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山北溪声一路迎》 - - 杨万里 - - 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响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