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弘历的诗 > 数诗再效鲍照体·一时思靖缅原文及翻译赏析

数诗再效鲍照体·一时思靖缅

朝代:清代诗人:弘历时间:2023-04-08
一时思靖缅,讵曰非兵佳。
二字蹈轻敌,况复失徘徊。
三年克鬼方,亦既云惫哉。
四夷要守在,尹戍语诚赅。
五岁定西域,疆宇非不开。
六诏铜出坑,铸错洵不该。
七旬舞干羽,事难效两阶。
八政末曰师,迷复易象排。
九原吊国殇,尤为难恝怀。
十韵例明远,敬遵天理恢。

诗人弘历资料

数诗再效鲍照体作者弘历

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 查看详情>>

弘历古诗词作品: 《独乐寺·高阁耸云红》 《静室口号·一岁之间偶一来》 《雨·彻夜问云薄》 《春·触目意訢訚》 《金山妙高台和苏轼韵》 《北郊礼成回跸御园即目成咏》 《月山·远岸高低列假山》 《命蠲缓福建各府州县钱粮诗以志事》 《留佳亭·西湖山居额留馀》 《澄虚榭·水榭额澄虚

数诗再效鲍照体·一时思靖缅原文及翻译赏析

数诗再效鲍照体·一时思靖缅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出沭阳口号·征衫斜挂早春天》 - - 袁枚 - - 征衫斜挂早春天,绾绶潼阳愧两年。路饯酒倾七十里,赠行诗载一千篇。无情胥吏多垂泪,满地儿童尽折鞭。平日使君嫌枳棘,者回回首亦潸然。
  • 古诗《春雨旅怀柬叶少宰以冲吴廷尉玉华两先生》 - - 阮大铖 - - 旷野欣相率,朝饥耻负薪。静衔彭泽酒,平视葛天民。鱼雾冯潮吐,禽烟逐树新。时情正多感,不独戒黄巾。
  • 古诗《养素书屋·山一伏一起》 - - 弘历 - - 山一伏一起,河一回一往。尺蠖屈求伸,虚室暗为朗。万理尽如斯,学固贵涵养。养之莫若素,华文心则放。书屋偶有会,返已失又爽。
  • 古诗《小立·未能白袷不胜裘》 - - 黎简 - - 未能白袷不胜裘,二月天南似晚秋。小立柳阴凉耐得,新雷蕴藉晓风柔。
  • 古诗《对山斋·四邻无处不佳山》 - - 弘历 - - 四邻无处不佳山,奚独书斋对此间。偶尔相逢今及古,笑兹多事往和还。试看触目依然者,莫若无心付以閒。老杜名言恒在忆,向来题句总须删。
  • 古诗《绿阴·江南春已老》 - - 宗粲 - - 江南春已老,绿叶展芳林。几日落花尽,连番新雨深。窗中人似梦,帘外昼偏阴。偶向回廊倚,沾来翠满襟。
  • 古诗《咏唐时回铜器》 - - 乾隆 - - 不是辛尊与启匜,考时应入李唐时。缠头回鹘人斯用,喂肉葡萄宫所遗。噶爱旁行粗可识,冰斯古籀岂咸知。迁其重器兹先兆,伫待俘来罢远师。
  • 古诗《甲寅春日江村即事》 - - 朱谋晋 - - 农家月令重阴晴,每看春图记五行。稻圃雨多嫌谷日,麦田风最怯清明。占乌旧信江南俗,叱犊时闻谷口声。村市朝来竞箫鼓,朱幡使者远催耕。
  • 古诗《寒日有思·霓虹灯晚照中宵》 - - 崔荣江 - - 霓虹灯晚照中宵,萍梗行藏是北漂。囊涩不堪赊酒绿,正愁白袷抵寒潮。
  • 古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 - 王之涣 -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古诗《乙未岁除·五十五时官早休》 - - 方回 - - 五十五时官早休,即今七十复何求。亦思稍为儿孙计,政恐深贻祖父羞。岂不忆家良有说,偶然得酒更无忧。诸公富贵新桃版,我是春前旧土牛。
  • 古诗《将抵洞子头阻水》 - - 杨廷理 - - 沿岭松杉鸟道斜,炊烟起处辨人家。西风夜雨连宵泊,饱听滩声走白沙。
  • 古诗《芙蓉洲·翠幄临流结绛囊》 - - 刘珵 - - 翠幄临流结绛囊,多情长伴菊花芳。谁怜冷落清秋后,能把柔姿独拒霜。
  • 古诗《采桑子·茜窗闲煞丹青笔》 - - 赵尊岳 - - 茜窗闲煞丹青笔,画稿嫞临。薄怯罗襟。秋入屏帷问浅深。渐深秋似春犹浅,最是而今。孤负春心。残梦都随断续砧。
  • 古诗《逢吉·老夫时作白头吟》 - - 戴复古 - - 老夫时作白头吟,爨下焦桐孰赏音。 敢望荆溪作诗跋,自惭弊帚享千金。
  • 古诗《义利吟·意不若义》 - - 邵雍 - - 意不若义,义不若利。 利之使人,能忘生死。 利不若义,义不若意。 意之使人,能动天地。
  • 古诗《采莲·藕花深处好徘徊》 - - 范成大 - - 藕花深处好徘徊,不奈华筵苦见催。 记取南泾茭叶露,月明风熟更重来。
  • 古诗《寄友·柴门流水钓矶闲》 - - 史鉴 - - 柴门流水钓矶闲,梦绕天涯鬓已斑。 酒债诗逋还未了,又随人去看青山。
  • 古诗《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 - - 李白 - - 潮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相逢问愁苦,泪尽日南珠。 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 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
  • 古诗《东湖临泛饯王司马》 - - 张九龄 - - 南土秋虽半,东湖草未黄。聊乘风日好,来泛芰荷香。 兰棹无劳速,菱歌不厌长。忽怀京洛去,难与共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