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艾性夫的诗 > 书无闷寮·对客清谈妙入神原文及翻译赏析

书无闷寮·对客清谈妙入神

朝代:宋代诗人:艾性夫时间:2018-04-04
对客清谈妙入神,舌乾时与供先春。
东州米价北门雁,一语不须来溷人。

诗人艾性夫资料

书无闷寮·对客清谈妙入神作者艾性夫

艾性夫,字天谓。江西东乡人。元朝讲学家、诗人。与其叔艾可叔、艾可翁齐名,人称临川三艾先生。 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艾性夫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宪可并称抚..... 查看详情>>

艾性夫古诗词作品: 《十梅韵·江梅》 《棠渡初雪·雪风吹冻冰人须》 《和靖祠与故宅皆无梅》 《深村·索居无远兴》 《归大五侄天觉砚》 《赠广信医博士陈云泉》 《哭林止庵·止庵诸老行》 《题曾逵臣草虫》 《元旦·不管髼松雪满颠》 《杂言·枯桐斲山骨

书无闷寮·对客清谈妙入神原文及翻译赏析

书无闷寮·对客清谈妙入神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踏沙行·清明野祭》 - - 林士模 - - 一瓣心香,四年泪血。三杯酒酹清明节。我来插柳吊孤魂,三生竟是音容绝。细雨檠寒,征鸿梦歇。吞声杜宇啼残月,年年肠断此台江,茫茫江水三更咽。
  • 古诗《亡儿十年祭·未忍观衣物》 - - 林士模 - - 未忍观衣物,何堪吊夜魂。晓鸡惊噩梦,暮雪倚空门。侍病深怜我,寻尸愧负君。家园摇落处,无复醒晨昏。
  • 古诗《雪夜访王稚钦投赠》 - - 皇甫汸 - - 清时不善宦,幽谷遂遗材。秪自焚鱼卧,从人结驷来。漆园寒罢灌,竹径晚犹开。更有相忘乐,何言兴尽回。
  • 古诗《黄荷花·芙蕖异种擅轻盈》 - - 彭孙贻 - - 芙蕖异种擅轻盈,宛在中央弄色明。日莹缃云香雨过,月移金井露华清。似随西土毗卢现,不逐东昏顾步生。开向秋江谁比貌,骚人何用更餐英。
  • 古诗《赴都别伯兄启图》 - - 区怀年 - - 严冬戒原野,群动咸休栖。胡我事行迈,而乃轻别离。别离讵云苦,所虞旷庭闱。林萱有馀芳,明发殷中怀。分情变寒律,埙篪声凄凄。系恋不忍前,涕泗沾人衣。出户三太息,仰见浮云驰。...
  • 古诗《赠知命弟离戎州》 - - 黄庭坚 - - 道人终岁学陶朱,西子同舟泛五湖。船窗卧读书万卷,还有新诗来起予。
  • 古诗《伯氏有作次韵再呈诸兄》 - - 李流芳 - - 床头瓮满不须赊,池上秋凉尚有花。数亩正当风槛绿,三间新带月廊斜。清言吾辈还多味,高枕从来便是家。莫怪相邀仍简略,知君爱酒不嫌茶。
  • 古诗《蝶恋花·秋思》 - - 陈翡翠 - - 阵阵金风吹未歇。雨扑风斜,渐近题糕节。欲采黄花盈袖折。隔墙啼鸟偏饶舌。檐马叮咚随打叶。强慰加餐,无奈愁肠结。罗袂飘摇愁病怯。篱边莫说囊萸日。
  • 古诗《过苏溪·处处溪环舍》 - - 楼钥 - - 处处溪环舍,家家石累墙。有时逢老稚,无事只耕桑。野色撩诗思,村醪引醉乡。山川已如许,急雨更斜阳。
  • 古诗《上巳独坐·萧然门巷野人家》 - - 刘诜 - - 萧然门巷野人家,山鸟行阶啄草芽。上巳焚香看易罢,自冲微雨整幽花。
  • 古诗《孙氏午沟桥亭》 - - 王庭筠 - - 闲来桥北行,偶过桥南去。寂寞独归时,沙鸥晚无数。
  • 古诗《题荔支·绛袖冰肌画本难》 - - 王象晋 - - 绛袖冰肌画本难,骈肩含笑倚阑干。清霜且莫来相姤,闻道佳人不耐寒。
  • 古诗《艳情·春风杨柳陌》 - - 黄之隽 - - 春风杨柳陌,红粉绮罗人。映月回雕扇,铺花作锦䄄。王昌是东舍,宋玉在西邻。好保千金体,双蛾枕上颦。
  • 古诗《涉江采芙蓉·美人隔千里》 - - 陶益 - - 美人隔千里,四德齐凤凰。声韵谐律吕,文绮动辉光。梧叶飘金井,游子之何方。十书不一到,情如针刺伤。
  • 古诗《避兵遣怀·江阔烽烟冷》 - - 周紫芝 - - 江阔烽烟冷,城危战骑骁。虏从诸道入,将拥溃兵骄。万国昼多垒,三军夜击刁。干戈空满眼,蛇豕不胜枭。
  • 古诗《邻院牡丹凋谢作此悼之》 - - 萧梦霞 - - 繁华一瞥竟成烟,冷到朱门益怆然。绿叶埋春迷粉蝶,红楼飘雨苦啼鹃。英雄末路原如此,富贵收场亦可怜。好事由来容易尽,莫歌金缕怨当年。
  • 古诗《诉衷情·春风无赖逐杨花》 - - 张中行 - - 春风无赖逐杨花,扑地入谁家?疏帘不掩幽思,和梦到天涯。多少恨,碧窗纱,凤钗斜。誓言流水,望断长安,负了年华。
  • 古诗《生查子·夜色明河静》 - - 王予可 - - 夜色明河静,好风来千里。水殿谪仙人,皓齿清歌起。 前声金中,後声银河底。一夜岭头云,绕遍楼前水。
  • 古诗《贼平后送人北归》 - - 司空曙 - -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 古诗《榆林郡歌》 - - 王维 - - 山头松柏林,山下泉声伤客心。千里万里春草色,黄河东流流不息。黄龙戍上游侠儿,愁逢汉使不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