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皇甫冉的诗 > 送荣别驾赴华州·直到群峰下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荣别驾赴华州·直到群峰下

朝代:唐代诗人:皇甫冉时间:2017-04-11
直到群峰下,应无累日程。高车入郡舍,流水出关城。
草色田家迥,槐阴府吏迎。还将海沂咏,籍甚汉公卿。

诗人皇甫冉资料

送荣别驾赴华州作者皇甫冉

皇甫冉(约公元718年-约公元771年),字茂政,男,汉族文人。祖籍甘肃泾州,出生于润州丹阳。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据《唐诗三百..... 查看详情>>

皇甫冉古诗词作品: 《送安律师·出家童子岁》 《酬杨侍御寺中见招》 《同李万晚望南岳寺怀普门上人》 《送陆鸿渐赴越》 《送裴员外往江南》 《病中对石竹花》 《招隐寺送阎判官还江州》 《送萧献士》 《送李山人还》 《清明日青龙寺上方赋得多字

送荣别驾赴华州·直到群峰下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荣别驾赴华州·直到群峰下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燕山春暮·金水桥边蜀鸟啼》 - - 张羽 - - 金水桥边蜀鸟啼,玉泉山下柳花飞。江南江北三千里,愁绝春归客未归。
  • 古诗《甲申元旦·缠天兵气惨难春》 - - 钱钟书 - - 缠天兵气惨难春,日历无端判故新。稍慰哀情闻吉语,强开恶抱答佳辰。才名薄俗宜遭贱,世味贫家最识真。不肯教閒书胜笔,偶拈题句已如神。
  • 古诗《春夜·千古兴怀洙泗滨》 - - 吴与弼 - - 千古兴怀洙泗滨,无由一接杏坛春。自怜弱质生来晚,空作纷纷世上人。
  • 古诗《嘲林和靖·寺里掇斋饥老鼠》 - - 许洞 - - 寺里掇斋饥老鼠,林间咳嗽病猕猴。豪民遗物鹅伸颈,好客临门鳖缩头。
  • 古诗《紫盖寺同大中玄穆》 - - 区怀瑞 - - 蹑云元不易,况与岫僧期。绀引春光早,青归腊意迟。峰莲千万叶,筇竹两三枝。暂远微官累,飞书洞里知。
  • 古诗《咏步摇花诗·珠华萦翡翠》 - - 沈满愿 - - 珠华萦翡翠,实叶间金琼。剪葆不似制,为花如自生。低枝拂绣领,微步动瑶瑛。但令云髻插,蛾眉本易成。
  • 古诗《永胜寺门联·永和风日宜吾辈》 - - 僧颖勤 - - 永和风日宜吾辈;胜地园林得□□。
  • 古诗《过梅关·去年二月出梅关》 - - 韩雍 - - 去年二月出梅关,今岁承恩又复还。碌碌尘途三十载,不知何日遂投闲。
  • 古诗《辛未夏四月·地僻墙皆蜗篆》 - - 张萱 - - 地僻墙皆蜗篆,林深叶半虫书。兀坐肘曾生柳,临流我亦是鱼。
  • 古诗《和张大著颠字韵》 - - 魏了翁 - - 步弱扛丰分疾颠,不将臭腐易芳鲜。眼前富贵蚁奔垤,膜外功名鸥避船。忠愤无因尘乙夜,隐忧深觉负丁年。一窗风雨看书卷,三度京梅雪可怜。
  • 古诗《予至汝南林干夫王叔经亦自朗陵至携酒夜过开元精舍见访二君各谈中条天台之胜因赋》 - - 欧大任 - - 严城击柝夜临关,斗酒能寻讲寺间。宦业君犹持笔橐,乡心吾已视刀环。司空亭寄王官谷,支遁铭题瀑布山。处处烟萝偏有梦,平舆东望白云还。
  • 古诗《诞日·常忆垂弧日》 - - 叶颙 - - 常忆垂弧日,俄惊学易年。高情轻富贵,雅志乐林泉。白发三千丈,清吟数百篇。行藏皆在我,消长系乎天。
  • 古诗《江行无题·新野旧楼名》 - - 钱珝 - - 新野旧楼名,浔阳胜赏情。照人长一色,江月共凄清。
  • 古诗《清禅者游方》 - - 蒋敦复 - - 金风露浥菊花秋,杞棘当途何处游。衡岳康庐相撞著,恐伊未是汝同流。
  • 古诗《丑奴儿慢·秋海棠二则》 - - 黄人 - - 落霞千点,来觅玉阶秋梦。算比著黄花更瘦,翠袖轻笼。非粉非脂,天然生就可怜红。含羞背立,不胜罗绮,幽意千重。秀竟可餐,柔真无骨,卯酒微中。便相对盈盈解语,总带愁容。合配癯仙,奈伊从未识春风。万千珍重,日烘欲化,月写难工。 ...
  • 古诗《欧娄报名上山下乡》 - - 吴寿彭 - - 廿载城隈托一廛,痴顽积习欲全蠲。不求老去书遮眼,愿得欧娄供力田。
  • 古诗《晨游影寺·村鸡唱晓宿酲醒》 - - 吴金水 - - 村鸡唱晓宿酲醒,山色迎人满眼青。丹柿如霞围野寺,金风似梦送檐铃。晶莹十里泉无垢,幻化千般石有灵。闲上林边最高阁,心经说与老猿听。
  • 古诗《为韵·梅花破朝寒》 - - 王之道 - - 梅花破朝寒,似欲壮行色。 骎骎小骊驹,回首便数驿。 一鹗在云路,鸷鸟空累百。 从令马宾王,不是新丰客。
  • 古诗《月上海棠·秋风鹤发双龟手》 - - 段成己 - - 秋风鹤发双龟手。不如意事十常九。蓬*映闲阶,嗟丛菊汝奚为秀。衡门掩,问字无人载酒。永惟道德初心负。向上将求古人友。三叹抱遗编,蔼余馥残膏谁嗅。趣时样,竟*羔裘豹袖。 ...
  • 古诗《题岳州僧舍》 - - 裴说 - - 喜到重湖北,孤州横晚烟。鹭衔鱼入寺,鸦接饭随船。 松桧君山迥,菰蒲梦泽连。与师吟论处,秋水浸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