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金涓的诗 > 送杨学谕还浦江·萍迹相逢又一年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杨学谕还浦江·萍迹相逢又一年

朝代:宋代诗人:金涓时间:2023-04-07
萍迹相逢又一年,小楼情味共凄然。
半窗灯影看书坐,四壁秋声听雨眠。
浦汭暮云迷去雁,樵溪春水忆归船。
重游莫负华山约,须趁梅花早著鞭。

诗人金涓资料

送杨学谕还浦江作者金涓

金涓(1306-1382),字德源,号青村,义乌人。元末明初知名学者和诗人。其一生幽居在野,不应征聘,咏水歌山,传道授业,深为时人与后世钦敬。元大德十年(1306)四月十九日,金涓出生于义乌县县治之西风光绮丽的绣..... 查看详情>>

金涓古诗词作品: 《送杨仲齐之武川训导》 《村居·荒草无行路》 《送杨志仁之浙西佥宪》 《自述·独倚层楼眼界宽》 《春兴·草阁成迁次》 《江楼有见·睡起无忙事》 《游佛堂·石田级级黍离离》 《美人图·綵云宫殿月阑干》 《云门道中·三月山南路》 《秋日山中·不记秋风几日晴

送杨学谕还浦江·萍迹相逢又一年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杨学谕还浦江·萍迹相逢又一年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界湖楼·西水源为东水委》 - - 弘历 - - 西水源为东水委,影湖帆至界湖楼。乍登曲岸疑入画,欲返长河更换舟。几席虽清曾几坐,湖山信美讵淹留。漫言孤彼春光度,犹觉惭斯半日游。
  • 古诗《淑清院·淑者和之象》 - - 弘历 - - 淑者和之象,清为丽以初。稚春最切矣,小院乃相如。慢韵西江磬,閒披东壁书。莫嫌物华勒,暖律善吹嘘。
  • 古诗《感怀·此身无骨重燕台》 - - 崔荣江 - - 此身无骨重燕台,心与形骸并劫灰。浑璞曾经开璧玉,栋梁也许斫樗才。行藏悖世当多舛,白袷蒙尘自久哀。抽茧平生丝已乱,何机织就又重裁。
  • 古诗《自辛亥八月乘京汉车南下今岁四月复由此路北上感赋》 - - 陈曾寿 - - 口衔石阙腹车轮,衣上重沾京汉尘。鹑首十年仍此醉,鸡声独夜对何人。滔天终有还清日,誓水难酬未死身。山色凭河青到眼,太行何意尚嶙峋。
  • 古诗《看梅·竹篱围著一株梅》 - - 韩淲 - - 竹篱围著一株梅,不道青春昨夜回。繁蕊嫩条花萼底,也须知我有诗来。
  • 古诗《竹枝便面·广寒宫里碧琅玕》 - - 史谨 - - 广寒宫里碧琅玕,叶叶清风起暮寒。自有凌霜高节在,敲门未许俗人看。
  • 古诗《忆江南·嗟永诀》 - - 周翼椿 - - 嗟永诀,□极痛成空。二竖销磨眠未稳,夜台清梦杳无踪。何处见慈容。
  • 古诗《题东家壁·斜阳步屧过东家》 - - 陈与义 - - 斜阳步屧过东家,便置清樽不煮茶。高柳光阴初罢絮,嫩凫毛羽欲成花。群公天上分时栋,闲客江边管物华。醉里吟诗空跌宕,借君素壁落栖鸦。
  • 古诗《羁滞贵阳·漏天不放十分晴》 - - 吴寿彭 - - 漏天不放十分晴,护得牂牁积翠青。几驿西南芳草路,黔陵山上数旗亭。
  • 古诗《赠张惟爱秀才》 - - 朱朴 - - 有美人兮山之阴,我欲放舟何处寻。几时射策蓬莱殿,犹自读书松桂林。神交千里梦已接,诗社百年情独深。芙蓉可折不可寄,江水浩浩伤人心。
  • 古诗《赠友纳宠·鸳鸯幅幅画图成》 - - 章甫 - - 鸳鸯幅幅画图成,百结同心百媚生。免俗为谁聊尔尔,怜香应自惜卿卿。红绡睡足脂痕腻,白雪圆匀粉汗清。莫怪流珠光不定,掌中歌舞本来轻。
  • 古诗《如梦令·送春》 - - 沈谦 - - 病起忍将春送。弱草依花风动。犹自泥残莺,不唤春回何用。如梦。如梦。但觉翠颦增重。
  • 古诗《示若临侍者·一思面门摘不断》 - - 释普济 - - 一思面门摘不断,放下重新买草鞋。有路莫行无路入,照顾浑家落险崖。
  • 古诗《附顾禄和韵·千里神龙化作翁》 - - 袁凯 - - 千里神龙化作翁,月明吹笛倚龙宫。曲声不许人间听,散入重湖半夜风。
  • 古诗《茄留社·自有蛮儿能汉语》 - - 孙元衡 - - 自有蛮儿能汉语,谁言冠冕不相宜?叱牛带雨晚来急,解得沙田种芋时。
  • 古诗《寄题·快矣标名厥趣高》 - - 欧阳澈 - - 快矣标名厥趣高,端能教子振风骚。麈挥捷辩重冯席,笔洒新诗夺宋袍。冷笑三投方鉴玉,雄图一钓便连鳌。行行指点青云步,烜赫英声冠誉髦。
  • 古诗《和吕秘校·能建功名是俊豪》 - - 徐积 - - 能建功名是俊豪,区区时辈乃儿曹。班超投笔宁无志,樊哙横行谢见褒。兵法每羞孙膑诈,将才惟爱武侯高。他年不负东平约,待假偏师入不毛。
  • 古诗《瘦削者》 - - 周公度 - - 当一个瘦削者爱上另一个瘦削者他们的爱是瘦的他们的日子是更瘦的他们不可能改变什么。
  • 古诗《雪后梅边·半身苍藓雪槎枒》 - - 方岳 - - 半身苍藓雪槎枒,直到顶头才数花。 看尺玉林山上下,还须渠是当行家。
  • 古诗《田家乐·篱外人行犬吠》 - - 张时彻 - - 篱外人行犬吠,树头日出乌惊。 壁上高悬耕耒,织麻自补鱼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