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王守仁的诗 > 太息·一日复一日原文及翻译赏析

太息·一日复一日

朝代:明代诗人:王守仁时间:2023-04-06
一日复一日,中夜坐叹息。
庭中有嘉树,落叶何淅沥。
蒙翳乱藤缠,宁知绝根脉。
丈夫贵刚肠,光阴勿虚掷。
头白眼昏昏,吁嗟亦何及。

诗人王守仁资料

太息·一日复一日作者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 查看详情>>

王守仁古诗词作品: 《莲花峰·夜静凉飒发》 《元夕木阁山火》 《八咏以答之·忆与美人别》 《重游无相寺次韵》 《去妇叹·依违出门去》 《林间睡起·林间尽日扫花眠》 《家僮作纸灯·寥落荒村灯事赊》 《平八寨·见说韩公破此蛮》 《咏良知·人人自有定盘针》 《南霁云祠·死矣中丞莫谩疑

太息·一日复一日原文及翻译赏析

太息·一日复一日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十三日欧隐君元章见过黄茂才君甫偶至同集》 - - 李英 - - 知己相投道谊真,茅斋促膝慰吾贫。笑看篱下千枝菊,快食盘中一味莼。说剑多年雄是玉,隐居高士鬓如银。杖钱沽酒须酬醉,百岁光阴见几人。
  • 古诗《仪真道中·过尽长淮未见山》 - - 李弥逊 - - 过尽长淮未见山,倦寻残梦独凭栏。风烟渐欲回春眼,不似蒋陵江上看。
  • 古诗《寄景梁御史·清朝恢制度》 - - 曹伯启 - - 清朝恢制度,台阁任儒臣。昔预联镳客,今为避路人。拔茅言在耳,迁木句伤神。奔走情无赖,西风起问津。
  • 古诗《送薜府判之广东》 - - 王冕 - - 酾酒临江亦壮哉,别离无奈故徘徊。喜聆乌府文章盛,又见尧天日月开。万里邮传清誉远,百蛮歌动好官来。吟边休说梅花老,不是山中宰相才。
  • 古诗《冬至上陵途中杂咏》 - - 边贡 - - 山中风日暖,蔼蔼似初春。乱石牛羊径,时逢扫叶人。
  • 古诗《占鸟·城营内》 - - 易静 - - 城营内,四面鸟声鸣。千万结成鸣噪去,急须固守本城营,坚执战伤兵。
  • 古诗《余谢病东归王秀才见寄今潘秀才南棹奉酬》 - - 许浑 - - 酷似牢之玉不如,落星山下白云居。春耕旋搆金门客,夜学兼修玉府书。风扫碧云迎鸷鸟,水还沧海养嘉鱼。莫将年少轻时节,王氏家风在石渠。
  • 古诗《十三绝句·安化跳梁即日平》 - - 王鏊 - - 安化跳梁即日平,中原群盗敢纵横。鸿都造乱谁堪使,除是君王自领兵。
  • 古诗《灞陵怨别·终南残月挂城头》 - - 钱杜 - - 终南残月挂城头,花落旗亭水乱流。不用风前折杨柳,琵琶弹出灞陵秋。
  • 古诗《天仙子·斑簟纹生双腕缬》 - - 毛奇龄 - - 斑簟纹生双腕缬。梦中欲笑开娇靥。醒来记得许多情,檀兽爇。钗燕热。侍婢相看那能说。
  • 古诗《赠别道端良秀长老》 - - 巨赞 - - 难波存古谊,别绪涌心头。待到明年健,名山处处留。
  • 古诗《及第后将谒告先归留赠成甫》 - - 晁补之 - - 还家消息约蔷薇,眼看蔷薇日日稀。 不踏龙头游碧落,君恩许伴晚莺归。
  • 古诗《点绛唇·岘首亭空》 - - 王安中 - - 岘首亭空,劝君休堕羊碑泪。宦游如寄,且伴山翁醉。 说与鲛人,莫解江皋佩。将归思,晕红萦翠,细织回文字。
  • 古诗《读楞严·人人有路证无还》 - - 洪咨夔 - - 人人有路证无还,一念才差隔万山。 识得吾儒无妄卦,筏城长语尽须删。
  • 古诗《赵园饮·不谓东君雨后春》 - - 陈造 - - 不谓东君雨后春,尚多红紫待游人。 天香更有西京种,来伴宾筵笑脸新。
  • 古诗《水调歌·养气兼养勇》 - - 巫山神女 - - 养气兼养勇,岂不丈夫哉。何人刚欲斗力,谩向此间来。莫论施身文绣,看取兼人胆谅,胸次尽嵬嵬。独步登坛后,诸子尽舆台。 笑渠侬,身贲育,伎婴孩。虚娇自恃,未识金德木鸡才。始也旁观退听,少则直前交臂,智与力俱摧。世有赏音者,为唱凯歌回。...
  • 古诗《雪观顾夫人哀诗》 - - 刘克庄 - - 吾母尤高洁,夫人亦步趋。 书窗共残烛,禅几对团蒲。 不愧顾家妇,能存赵氏孤。 郎君奉鸾诰,聊足报亲劬。
  • 古诗《感皇恩·庚寅立春》 - - 张之翰 - - 日日苦思春,春来何处。积雪层冰正无路。春风吹面,万里故人相遇。隔年离别恨,从头诉。 鬓发清霜,形容枯树。渐觉人生不如故。唯春最好,底用一年一度。有心当不放,春归去。
  • 古诗《夏日闲居杂兴·自著荷衣学灌畦》 - - 李濂 - - 自著荷衣学灌畦,厌闻车马到幽栖。 始知天地真刍狗,安得形容似木鸡。 卧爱柳风鸣枕畔,坐看梅雨过村西。 邻翁若叩闲居乐,只问诗奚与酒奚。
  • 古诗《秋歌·当信抱梁期》 - - 萧衍 - - 当信抱梁期。莫听回风音。镜中两入髻。分明无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