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区越的诗 > 汤涧松诞日次韵·白社非陶社未光原文及翻译赏析

汤涧松诞日次韵·白社非陶社未光

朝代:明代诗人:区越时间:2023-04-06
白社非陶社未光,可堪长笛怨山阳。
多君弄置当年调,留得横斜满树香。

诗人区越资料

汤涧松诞日次韵作者区越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 查看详情>>

区越古诗词作品: 《汤外史新居落成》 《寿封君张别驾华诞》 《访友·一春无柰雨淩侵》 《秋日答汤外史》 《苦雨和何雩峰遣怀》 《寿李前川诞日》 《寿日和紫厓李同知》 《贻杭僧清涌·山水苍苍万壑秋》 《秋饮通津宅·学古无期取信今》 《元旦·蓝尾初醒守岁卮

汤涧松诞日次韵·白社非陶社未光原文及翻译赏析

汤涧松诞日次韵·白社非陶社未光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醉和李太仆止仲》 - - 南有容 - - 烟翠千家自满帘,前宵微雨也廉纤。知君自有追风马,期我华亭醉碧帘。
  • 古诗《云林石室·借石可为室》 - - 弘历 - - 借石可为室,倩云常作林。云林互宾主,石室恒幽深。何当忘万虑,于兹究梵音。咄哉言失之,倦勤时未临。一日未歇肩,无逸应勖心。
  • 古诗《金山雨望·烟树重重两岸间》 - - 玄烨 - - 烟树重重两岸间,流云著水水漫漫。江烟江树无穷尽,不让蓬瀛岛上山。
  • 古诗《挽张之洞联·鼎湖龙去》 - - 陈云诰 - - 鼎湖龙去,天地同悲,惟公顾命元臣,建议慰安中外望;辽海鹤归,朝野太息,况我迂疏后学,论材谬负哲人知。
  • 古诗《春尽和郭三果园》 - - 曹家达 - - 新树阴阴苏幕遮,鬓丝禅榻损年华。漫扶残醉归樊素,何处回廊梦谢家。庭草暮寒怜碧玉,海棠春睡褪红霞。废垣过雨无人迹,薄暮东风野荠花。
  • 古诗《Angkor城杂题》 - - 饶宗颐 - - 寂寥宫殿日西斜,尽道芜城是帝家。蔓草难图人去后,一藤终古接天涯。
  • 古诗《赋成都张氏蜀锦园》 - - 孙松寿 - - 乾坤开关记王春,剑阁峥嵘拱帝城。不许此花归阆苑,锦台南畔古今情。
  • 古诗《自诒·莫笑幽栖僻》 - - 陆游 - - 莫笑幽栖僻,谋生亦未疏。残囷具薄粥,半俸补残书。均节贫无患,安恬疾可除。虽云苦寒近,随手蓄薪樗。
  • 古诗《送钱使者·玉翰飞过汉江东》 - - 李新 - - 玉翰飞过汉江东,蜀道三年兴已穷。明日登山临水去,故园啼鸟落花空。闻今自草延英奏,合下人推长者风。燕麦兔葵初乱眼,欲将修翼问归鸿。
  • 古诗《云山胜地·黄云近垄复遐阡》 - - 乾隆 - - 黄云近垄复遐阡,想像丰年入颂笺。二十年来衣食足,黔黎犹戴圣恩宣。
  • 古诗《往潮连人事·独速蓑衣舞我航》 - - 陈献章 - - 独速蓑衣舞我航,数家烟树隔迷茫。不将起倒供人事,祗为看花也未忙。
  • 古诗《阳谷城有狮子楼传武松搏杀西门庆于此》 - - 陈仁德 - - 登楼我自拜英雄,想见当年气若虹。改尽沧桑今日事,西门个个总从容。
  • 古诗《夏日陪葛刺史胡少府吕尹汪三山人饮曹公东湖水亭》 - - 宋登春 - - 支枕茅檐下,秋风正到时。菊花开较晚,鸿雁故来迟。栖托终何事,行歌且杖藜。百年非有道,心迹岂无疑。
  • 古诗《有怀洪复翁入郡城纳金课》 - - 方一夔 - - 故人东下濯沧浪,见说金沙作斗量。昔想万钱还跨鹤,晚知六博亦亡羊。诗传剑阁烟霞藁,地入桐庐云水乡。潇洒满怀无处着,归程何况接新凉。
  • 古诗《金溪道中·春意藏山川》 - - 包恢 - - 春意藏山川,如童蒙未发。一朝兴勃然,触处争英杰。
  • 古诗《亡友内翰赵公晦叔哀诗》 - - 戴表元 - - 振鹭庭中饤坐身,行藏空寄软蒲轮。上来鬼泣荆山璞,猎罢人惊鲁外麟。死肯扣阍排贵倖,贫犹倾橐施乡亲。平生一一明经术,隽永依然世泽新。
  • 古诗《杂画·江水春春碧》 - - 边贡 - - 江水春春碧,江门昼昼开。荒村过客少,独自扫苍苔。
  • 古诗《夏初临·春暮,闺秀徐若冰制三泖渔庄图扇见惠,并系以诗》 - - 王昶 - - 燕子初飞,鼠姑已谢,南薰谁得招凉。画扇轻罗,远贻喜自吴航。墨痕犹伴粉痕香。写明珠小字成行。南楼清暇,玉屏东望,遥忆渔庄。新诗婉约,妙绘空濛,团圞影里,宛见江乡。官梅亭舍,于今便作羲皇。况有篬筤。付雕镌并置书床。意难忘。飞琼寄声,更报瑶章。 ...
  • 古诗《西江月·客有感于明季》 - - 卢前 - - 客有感于明季,弘光毕竟庸夫。望风先自出南都。进退大家失据。何似艰危今日,吾民微禹其鱼。执殳谁欲作前驱。众口咸呼曰去。
  • 古诗《和赠和龙妙空禅师》 - - 杨夔 - - 翰林遗迹镜潭前,孤峭高僧此处禅。出为信门兴化日,坐当吾国太平年。身同莹澈尼珠净,语并锋铓慧剑坚。道果已圆名已遂,即看千匝绕香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