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曾巩的诗 > 叹嗟·夜叹不为絺绤单原文及翻译赏析

叹嗟·夜叹不为絺绤单

朝代:宋代诗人:曾巩时间:2018-03-12
夜叹不为絺绤单,昼嗟不为薇蕨少。
天弓不肯射胡星,欃枪久已躔朱鸟。
徐扬复忧羽虫孽,襄汉正病昭回杳。
力能怀畏未足忧,忧在北极群阴绕。

诗人曾巩资料

叹嗟·夜叹不为絺绤单作者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 查看详情>>

曾巩古诗词作品: 《和酬赵宫保致政言怀》 《郡斋即事·画戟森门宠误蒙》 《甘露寺多景楼》 《秋怀·流水寒更澹》 《谷隐寺·岘南众峰外》 《诗一首·食肉遗马肝》 《汉阳泊舟·暂泊汉阳岸》 《郡楼·满眼青山更上楼》 《秋日·阴气先赢纵秋热》 《二月八日北城闲步

叹嗟·夜叹不为絺绤单原文及翻译赏析

叹嗟·夜叹不为絺绤单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送李教授归平海》 - - 赵浚 - - 少年当日海东游,玉节朱幢碧树秋。白首如今浑似梦,送君芳草思悠悠。
  • 古诗《独坐·又起江南兴》 - - 李穑 - - 又起江南兴,新黄著橘林。买舟何日去,费我十年吟。流水随归意,长风激壮心。行藏难自断,天地圣恩深。
  • 古诗《有感·场屋当年负隽声》 - - 陆文圭 - - 场屋当年负隽声,白头牢落竟何成。一生受用兔园册,千载应无麟阁名。被服易招山鸟怪,题诗难学野狐精。羊裘老弃渔滩上,印绶新加少傅荣。
  • 古诗《久雨·祇忆风回雪》 - - 刘敞 - - 祇忆风回雪,俄惊地出雷。沈阴连甲子,春事总归来。湖水寒侵夜,江云去复回。开年厌卑湿,不待熟黄梅。
  • 古诗《跌伤伏枕有劝醲酒者暂忘所苦因有一绝》 - - 权德舆 - - 一杯宜病士,四体委胡床。暂得遗形处,陶然在醉乡。
  • 古诗《水调歌头·可望不可即》 - - 龙榆生 - - 可望不可即,流盼若为情。素蛾冉冉来下,生色绣围屏。谁省婵娟深意,入谷穿林相媚,历乱撒琼英。玉树粲银浦,目眩苦难名。恍然见,凌波远,转娉婷。满天风露归去,下界跃鱼更。万户光摇木杪,积水交横荇藻,冷浸一潭星。聊用永兹夕,肝胆与俱清。...
  • 古诗《太和公主和蕃》 - - 王建 - - 塞黑云黄欲渡河,风沙眯眼雪相和。琵琶泪湿行声小,断得人肠不在多。
  • 古诗《重访云栖即景杂咏》 - - 乾隆 - - 修篁深处小延俄,又觉檐阴几许过。山鸟啅林还太古,野花绘壁自春和。
  • 古诗《西江月·春半》 - - 朱淑真 - - 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卷帘无语对南山,已觉绿肥红浅。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恰如飞鸟倦知还,澹荡梨花深院。
  •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 - 苏轼 -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古诗《三香图·微步凌波见袜痕》 - - 王谊 - - 微步凌波见袜痕,玉容相向总无言。夜深髣髴香尘过,疑是杨花姐妹魂。
  • 古诗《水调歌头·癸丑生日》 - - 方岳 - - 老子兴不浅,归矣复言归。不知归又何处,知我者何希。幸有青山一片,付与白云千载,便可乐渔矶。且尽一杯酒,春瓮晓生肥。倩梅花,邀涧叟,醉林扉。五年今已如此,莫倚健于飞。日月笼中双鸟,今古人间一马,五十五年非。归去不归去,未了北山薇。...
  • 古诗《送刘公求还庐陵兼属张元亨》 - - 赵蕃 - - 雪后梅增炯炯,风前柳政徐徐。道上有诗堪写,人回不用空书。
  • 古诗《泊淮·月白沙明春满天》 - - 霍与瑕 - - 月白沙明春满天,抱将明月伴春眠。从来马上艰难曲,不入江南浪子船。
  • 古诗《次韵黄簿九日》 - - 吴可 - - 客里登高意若何,笑扶藜杖兴还多。叶金委地谁能布,山剑横天不受磨。随遇可无挥翰手,感时空有断肠歌。尚怜把菊烟尘外,自镜衰容半欲酡。
  • 古诗《溪口福音堂联》 - - 王树人 - - 福求自多,与孔佛一理;音大而远,传东西半球。
  • 古诗《岭南杂录·倔强冯陵距海垠》 - - 汪广洋 - - 倔强冯陵距海垠,半为鱼鳖半为尘。只今编户闻声教,遗类何由辨马人。
  • 古诗《次韵周公谨见寄》 - - 马廷鸾 - - 涪翁雪堂仙,分谊故不疏。投之孤芳篇,托根岂云虚。报以蟠桃实,一尝千载馀。洗髓蹑阆苑,游于物之初。
  • 古诗《送王竹庵北归》 - - 赵国华 - - 寒食天涯遇故人,湖城旅思作平分。绿波梦好惭江令,春草吟成对范云。失意宦如花耐冷,知心别似雁离群。泺源门外千条柳,为语依依远送君。
  • 古诗《再赋·意外欢娱意外愁》 - - 孙保圻 - - 意外欢娱意外愁,飞轮脱辐断绸缪。双眸愧识金银气,一面难消粉黛羞。未必佳人皆薄命,浪传夫婿可封侯。蓬莱别有游仙路,乱箭沉沉碧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