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乾隆的诗 > 桃花寺行宫题范宽江山萧寺图原文及翻译赏析

桃花寺行宫题范宽江山萧寺图

朝代:清代诗人:乾隆时间:2023-04-05
最萧閒处结僧寮,杖策何人过板桥。
好与盘山相印證,淡皴浓黛不相饶。

诗人乾隆资料

桃花寺行宫题范宽江山萧寺图作者乾隆

乾隆是清代高宗年号,前后六十年,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6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出生,于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雍正皇帝第四个儿子,母亲孝圣宪皇后钮..... 查看详情>>

乾隆古诗词作品: 《惠山园·墨妙轩》 《舟过万寿寺·露虫声里岸旋移》 《题纳翠楼·楼名纳翠岂虚言》 《丰泽园演耕·岁举何须习》 《景明楼赏荷·层构巍临内外湖》 《祈谷斋居·微霰虽飘望密零》 《赐直》 《文徵明松阴听瀑图》 《是日宴间复成六韵》 《玉冠峰·一峰高下叠

桃花寺行宫题范宽江山萧寺图原文及翻译赏析

桃花寺行宫题范宽江山萧寺图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题自写墨花卷子》 - - 钱载 - - 静馀翻自爱矜持,小院钩帘夕照时。何似硬黄临旧帖,正裁矮本画乌丝。
  • 古诗《过三衢道士郑云谷出示谢叔达诗因和韵》 - - 李曾伯 - - 世事阅江浪,高情寄空云。佳气挹西爽,好风来南薰。交情怀契阔,行役苦缤纷。一节岁寒在,东山有此君。
  • 古诗《法曲献仙音·风裂残蕉》 - - 汪东 - - 风裂残蕉,露含新菊,画出秋心僝僽。戍角哀吟,断蛩凄咽,黄昏共谁厮守。问路阻千山外,能知此情否。倚阑久。听商声去来高树,禁乍冷唯仗数杯淡酒。懒起索寒衣,想裁缝经遍纤手。转叶飞蓬,似飘零身在江右。待殷勤说与,怕惹玉台人瘦。...
  • 古诗《送客·东门杨柳陌》 - - 王庭圭 - - 东门杨柳陌,车骑散林坰。草绿古今道,马嘶长短亭。人归天北阙,光动斗南星。送客何年了,春蘋又满汀。
  • 古诗《雪朝诗·同云凝暮序》 - - 萧纲 - - 同云凝暮序,严阴屯广隰。落梅飞四注,翻霙舞二袭。实断望如连,恒分似相及。已观池影乱,复视帘珠湿。
  • 古诗《信美亭·蹑屐上危岑》 - - 张嵲 - - 蹑屐上危岑,策杖临孤屿。来往自忘疲,于此时延伫。
  • 古诗《知点寄示入荆州学四绝句次其韵》 - - 廖刚 - - 月照星河织女机,春风花草弄晴晖。楚宫台榭堪寻访,□见容斋数日归。
  • 古诗《半山亭·楚国湖山一望收》 - - 林兆珂 - - 楚国湖山一望收,苍茫何处问蓬丘。断虹晴散诸天雨,乱瀑寒生万树秋。云护丹梯犹舞鹤,峰回碧落自翔虬。排空健翮飞扬甚,瑶草金光恣所求。
  • 古诗《戊寅正月寿张华东年兄七十三初度兼订观海之约》 - - 毕自严 - - 宦海同游五十年,归来衰鬓各皤然。于今抛却人间事,共向王乔问大还。
  • 古诗《蕙兰阁兄作三月梦桃花跟贴随作》 - - 卢青山 - - 我亦梦江南,江南莲无价。谁棹木兰舟,相候莲影下。
  • 古诗《悼亡·四壁都无百事非》 - - 洪亮吉 - - 四壁都无百事非,依然佐读忍朝饥。穷年累日埋头惯,月地花天携手稀。质钏记供除夜宴,购书先鬻嫁时衣。贵来只忆居贫候,宦海频频劝息机。
  • 古诗《寄建安山长徐平父》 - - 林希逸 - - 钓石摩挲久席珍,儒冠非误一朝伸。修程鹏击三千里,次榜龙飞第二人。讲紫阳书聊倚席,纵青云靶早彯缨。十传先辈家声大,又喜中朝诵句新。
  • 古诗《赤枣子·花袅袅,叶萋萋》 - - 汪东 - - 花袅袅,叶萋萋。并禽相唤压枝低。停绣见来愁不语,背人描上茜罗衣。
  • 古诗《愁怀·满眼春光色色新》 - - 朱淑真 - - 满眼春光色色新,花红柳绿总关情。欲将郁结心头事,付与黄鹂叫几声。
  • 古诗《春日即事·梁燕无声半掩关》 - - 姚勉 - - 梁燕无声半掩关,昼长人静觉春閒。 閒中却有农歌起,声在晴烟绿处山。
  • 古诗《招耕道小饮》 - - 郭印 - - 吏曹偷暇日,聊喜一追陪。 竹色侵书卷,花光入酒杯。 红尘门外恶,白发镜中催。 适意成嬉笑,人生得意回。
  • 古诗《喻叔厚总干寄诗甚富》 - - 徐侨 - - 从君把酒炉峰下,去踏黄尘三见秋。 别后便教诗社冷,梦中尤忆草堂幽。 忽承珠玉联佳什,賸喜亭池添胜游。 最想版舆频御处,山花庭草总忘忧。
  • 古诗《小池·深院无人锁曲池》 - - 欧阳修 - - 深院无人锁曲池,莓苔绕岸雨生衣。 绿萍合处蜻蜓立,红蓼开时蛱蝶飞。
  • 古诗《鹦鹉·每闻别雁竞悲鸣》 - - 秦韬玉 - - 每闻别雁竞悲鸣,却叹金笼寄此生。早是翠襟争爱惜,可堪丹觜强分明。云漫陇树魂应断,歌接秦楼梦不成。幸自祢衡人未识,赚他作赋被时轻。
  • 古诗《九日登巴台》 - - 白居易 - -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临觞一搔首,座客亦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