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丘濬的诗 > 题程彦实尚书晴洲卷·少居河北老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程彦实尚书晴洲卷·少居河北老江南

朝代:宋代诗人:丘濬时间:2020-12-18
少居河北老江南,风月随身到处参。
最是芳洲晴景好,泥融沙煖水光涵。

诗人丘濬资料

题程彦实尚书晴洲卷·少居河北老江南作者丘濬

丘濬(1421年-1495年),字仲深,琼山人,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被明孝宗御赐为理学名臣。丘濬历事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朝,先后出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翰林院学..... 查看详情>>

丘濬古诗词作品: 《送杜侍御出宰英德》 《江行·缓步沙头散晚愁》 《咏史·万人丛里击龙车》 《为杂咏·云中双阙俯秦淮》 《得过且过》 《史以复之·纷纷国步苦艰难》 《题寄南华寺·红梅过去到黄梅》 《春日即事·蝶趁飞花舞》 《夜泊近渔舟有感》 《踏莎行·春日会友人梁氏园游赏

题程彦实尚书晴洲卷·少居河北老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程彦实尚书晴洲卷·少居河北老江南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哭赵元公孝廉》 - - 宋琬 - - 猎猎悲风捲素旓,几人相送出西郊。下泉可有良朋否,畏说人间广绝交。
  • 古诗《虎丘生公说法堂》 - - 员兴宗 - - 折天一径入林幽,乱石牙牙蹲虎丘。不为生公夜点首,世间般若自头头。
  • 古诗《爱菊行二章·我闻素心人》 - - 何吾驺 - - 我闻素心人,东篱爱种菊。花白似莲衣,花黄似粟玉。花紫照青牛,花红然若木。殊姿异巾履,奇葩纷伦族。坐对富百官,开轩交福禄。曰此日精华,不受樊篱局。朝来一花开,欣然召閒足。...
  • 古诗《再题南山别墅》 - - 蓝仁 - - 携家自爱鹿门耕,避世何须谷口名。黄菊正开扶短杖,白衣不至对空罂。隔溪渔笛随风细,何处牛歌起月明。兄弟几人今只影,空搔短发愧馀生。
  • 古诗《减字木兰花·岭头独览》 - - 倪称 - - 岭头独览。诗料森然纷满眼。倒影摇湖。西子新妆定不如。溪南更胜。一片寒光明泻镜。赖有新诗。不负西山万叠奇。
  • 古诗《李处郁语·飧若入咽》 - - 不详 - - 飧若入咽,百无一全。
  • 古诗《折岸蓼入供胆瓶》 - - 陆彦章 - - 渌水朱华太有情,兴持杯酒映寒檠。过江若与莼鲈遇,已让秋风第一盟。
  • 古诗《登高凉山谒墓》 - - 陈廷光 - - 云气拥松楸,佳城生意幽。扫残黄叶路,奠遍绿新刍。想像音容在,瞻衣涕泗流。东迁祷灵墓,端为护行舟。
  • 古诗《廿三日至蒲圻谢中丞出迎时年九十二鹤发丹容尚能骑乘真人中瑞也口占二绝以纪其盛》 - - 袁宏道 - - 曾看沧海化红尘,云过沙飞阅世人。便是圣朝祥瑞物,何须芝草与麒麟。
  • 古诗《西湖四时·万顷琉璃蹙翠鳞》 - - 范纯仁 - - 万顷琉璃蹙翠鳞,日迟风暖物华新。千花百草游人路,应谓壶中别有春。
  • 古诗《寓舍偶题·四海戎麾满》 - - 甘瑾 - - 四海戎麾满,中原汗马疲。龙蛇伤纪岁,麟凤叹非时。土贡包茅废,边防羽檄驰。杜陵忧国念,蒦闷强裁诗。
  • 古诗《送赵君十绝·皂盖朱轓练水滨》 - - 汪莘 - - 皂盖朱轓练水滨,春生秋杀总精神。须知爱士何曾泛,屈指应无第二人。
  • 古诗《登千佛山·出郭偕双彦》 - - 蔡汝楠 - - 出郭偕双彦,登岩扣梵筵。松云龙洞口,花雨佛楼前。济水南流合,华峰北斗连。照临齐地小,共览一灯燃。
  • 古诗《静观徐先生挽卷》 - - 符锡 - - 两傅名藩事巳非,府中懿范见应稀。金枝重系兰苕在,风雨龙丘有□归。
  • 古诗《春日卧病·老病东山客》 - - 边贡 - - 老病东山客,青春意飒然。祗因愁不去,翻与醉相牵。草檄怀公干,登楼忆仲宣。几时莲叶里,重放北湖船。
  • 古诗《高阳台·懒》 - - 何振岱 - - 喧叶猜林,摇枝压柳,近湖日暮多风。醉怯吟悭,春前事事都慵。坐来无事行偏倦,为梅花偶出帘栊。鬓云松几日筠奁,不照眉峰。幽人可是耽禅悦,怕沉思往岁,重说游踪。只道书来,倩人烛底开封。呵寒拈颖频频放,写相思墨未曾浓。问欢悰一任寥天,过尽青鸿。 ...
  • 古诗《王公考绩·风送老莺啼禁树》 - - 杨继盛 - - 风送老莺啼禁树,春随红旆过江干。文昌夜度三台近,玉剑晴浮五月寒。一代云龙虚鼎席,百年礼乐属春官。相逢若问留台客,为道归思鬓已残。
  • 古诗《不知吟·不知阴阳》 - - 邵雍 - - 不知阴阳,不知天地。 不知人情,不知物理。 强为人师,宁不自愧。
  • 古诗《忆君王·依依宫柳指宫墙》 - - 谢克家 - - 依依宫柳指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
  • 古诗《雅安人日次旧韵·人日滞留江上村》 - - 苏轼 - - 人日滞留江上村,定知芳草怨王孙。 题诗寄远方挥翰,扶杖登高独出门。 柳色忍看成感叹,花前归思自飞翻。 浮阳披冻虽才弄,已觉春工漏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