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罗伦的诗 > 题汉宫图·白蛇中断赤旂开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汉宫图·白蛇中断赤旂开

朝代:明代诗人:罗伦时间:2023-04-05
白蛇中断赤旂开,四百年中梦两回。
惟有终南旧山色,雨馀犹自送青来。

诗人罗伦资料

题汉宫图·白蛇中断赤旂开作者罗伦

罗伦(1431-1478),明代理学家、状元。字应魁,一字彝正,号一峰。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家贫好学。成化二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抗疏论李贤起复落职,谪泉州市舶司提举,次年复官改南京,居二年,以疾辞归,隐于金..... 查看详情>>

罗伦古诗词作品: 《铁鹤亭·一笛西风梦不惊》 《题徐节妇卷用张方伯韵》 《寿王劲翁·碧云门榻南山秋》 《题春夜宴桃李园图赠陈粹之》 《送刘师览分教沅陵》 《湖西八景·三峡回清》 《太极池·太极池边草一亭》 《寄谢元吉·曾见西湖柱史歌》 《唐曲江·古往来今成代谢》 《谒草庐先生祠

题汉宫图·白蛇中断赤旂开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汉宫图·白蛇中断赤旂开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复题·豁于游笠泽》 - - 李奎报 - - 豁于游笠泽,酣却醉兰亭。仙岛鳌头碧,蛮天鸟外青。渔灯明极浦,僧屧响空庭。过客诗中识,何须面对形。
  • 古诗《所思·十年两鬓霜华催》 - - 徐枋 - - 十年两鬓霜华催,独客怀人对酒杯。东海尚留一老在,南溟不见双鱼来。天寒萧寺共羁旅,目断中原半草莱。落日凭高千里望,伤心更复一登台。
  • 古诗《晨起·群雀晓啾啾》 - - 陈献章 - - 群雀晓啾啾,闭门春事幽。下床花到眼,招手鹤朝头。永日还书卷,衰年但酒瓯。醉来江柳下,笑引子陵钩。
  • 古诗《占星·星相打》 - - 易静 - - 星相打,攻守两茫茫。遇战血流交满野,攻城不下好堤防,宴犒赏儿郎。
  • 古诗《丹徒江口晚望》 - - 赵国华 - - 日暮群帆集,长江此一隅。涛声来白下,山势走丹徒。寺远钟依约,云寒雪有无。射堂游胜地,樽酒不愁沽。
  • 古诗《赋月中桂·天上何年种》 - - 陈深 - - 天上何年种,婆娑碧树幽。根盘蟾窟古,花落鹫峰秋。祇恐冰轮碍,时烦玉斧修。素娥久延伫,攀折使人愁。
  • 古诗《军中苦乐谣·旌表门前路几弯》 - - 周霆震 - - 旌表门前路几弯,浮图坡下日衔山。马上长身单白纻,双双缓辔打毬还。
  • 古诗《作风鸢图·剡藤湘篾一片雪》 - - 徐渭 - - 剡藤湘篾一片雪,彷佛孤飞野鹤云。画取此图酬酒债,未为轻薄有钱人。
  • 古诗《金徵士留宿江馆阻雨连夕》 - - 高启 - - 莫辞同宿掩书帏,兵后萧条故旧稀。预恐明朝风雨歇,满江春水送君归。
  • 古诗《次韵钱唐怀古》 - - 杨载 - - 山回禁籞入云长,无复陈兵卫两厢。千石金钟埋野草,万年珠树落秋霜。龙文不徙阳人聚,鸟篆终降轵道旁。九市尘埃来衮衮,一江波浪去茫茫。
  • 古诗《即事感怀·水满池鱼跃上阶》 - - 方鹤斋 - - 水满池鱼跃上阶,门关路藓绿侵柴。伤心又听连宵雨,翻手都成匝地霾。涸辙馀生供獭祭,筑堙政策笑狐埋。仓储卖尽还筹账,慈善同胞劝孔怀。
  • 古诗《游西溪·一径回环思渺然》 - - 高圭 - - 一径回环思渺然,丛林万竹绿参天。溪边更看垂垂柳,荡漾晴空万里烟。
  • 古诗《题髑髅图·漆园傲世者》 - - 杨士奇 - - 漆园傲世者,放言出糟粕。大观天地间,玩化以嘲谑。昼夜自恒理,生死等酬酢。存顺而殁宁,焉往非吾乐。
  • 古诗《得严子问书并忆其从弟颢亭》 - - 施闰章 - - 岁暮南州雨雪繁,素书千里达江门。才非阮瑀推同调,诗得钟嵘有定论。垂老馀生难闭户,忧时独坐易伤魂。平原兄弟三年别,谁共西泠浊酒樽。
  • 古诗《从塞上偕内子南还赋赠·去年寒食在平凉》 - - 屈大均 - - 去年寒食在平凉,汝妹催上鞦韆场。明岁花田踏青去,小姑三五牵衣裳。
  • 古诗《诗一首·吴兴太守美如何》 - - 王安国 - - 吴兴太守美如何,太守从来恶祝鮀。生若不为上柱国,死时犹合作阎罗。
  • 古诗《甲午节事·江湖满地感无端》 - - 吴虞 - - 江湖满地感无端,命将终思议筑坛。不见军输同卜式,更闻盐铁论桓宽。南人虚说攻心易,西域深愁断臂难。自愧布衣徒潦倒,琼楼玉宇正高寒。
  • 古诗《周济美挽词》 - - 韩元吉 - - 乃翁持橐旧知名,两郡分符见典型。 禁闼方应驰儁步,中台俄忽随修翎。 故人零落风前叶,北空漂流雨后萍。 白马素车三巷路,沔兼腊雪酒林坰。
  • 古诗《到三山·违乡数驿肆驰驱》 - - 陈宓 - - 违乡数驿肆驰驱,正是年华欲换时。 山色万家开户牖,水锦十里列旌旗。 物情欣泰随方见,世态暄凉只自知。 一别南台兹六载,重来尽记道间奇。
  • 古诗《次韵答晴·西水今年没渚洲》 - - 丘逢甲 - - 西水今年没渚洲,涨痕重叠水边楼。 藏蛟石洞深难伐,穴蚁金堤溃未修。 农舍荒凉场九月,炊烟延眺米千舟。 知君东下高吟处,祗有哀鸿与和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