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钱宰的诗 > 题李伯时仕女图·霜落黄梧汉月高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李伯时仕女图·霜落黄梧汉月高

朝代:明代诗人:钱宰时间:2017-07-19
霜落黄梧汉月高,西窗对月剪征袍。
妾心不忆交河冷,手冷难裁金剪刀。
海棠半拆银烛辉,春愁且莫剪春衣。
下阶立得花阴没,如此月明人未归。

诗人钱宰资料

题李伯时仕女图作者钱宰

钱宰(1299-1394)字子予,一字伯均,会稽人。生于元成宗大德三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年九十六岁。元末明初诗人。至正间中甲科,亲老不仕。洪武二年,征为国子助教。作《金陵形胜论》、《历代帝王乐章》,..... 查看详情>>

钱宰古诗词作品: 《题燕喜亭·高堂白日迥》 《分题赋镜湖送张用中》 《秋江晚渡》 《拟古·迢迢牵牛星》 《题柯敬仲画竹》 《泠风台·列御寇》 《云中两烈妇》 《秋望·一雁下荒浔》 《泛舟新湖塘次王敬助韵》 《石泉山房·白石何齿齿

题李伯时仕女图·霜落黄梧汉月高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李伯时仕女图·霜落黄梧汉月高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凯歌进新疆·白雪罩祁连》 - - 王震 - - 白雪罩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
  • 古诗《惊蛰雾霾中度污染》 - - 幻庐 - - 安排起蛰一雷惊,试启陈封熟几成。影别三冬长蓄势,香回七国又纷争。为探晓雾蒙茸眼,漫听春潮消涨声。容易流光抛匝月,开缄犹说乱群莺。
  • 古诗《钱侯寺·福唐钱氏子》 - - 丘葵 - - 福唐钱氏子,爵命古诸侯。老树护灵镇,神鸦迎客舟。晨昏两潮汐,尸祝几春秋。参佐凭风景,轻嚣走不休。
  • 古诗《颂古·当日临崖看浒眼》 - - 释梵言 - - 当日临崖看浒眼,至今观水忆南泉。赵州头戴草鞋去,渔翁腰带好牵船。
  • 古诗《再次韵·江头野花红欲然》 - - 成廷圭 - - 江头野花红欲然,春去秋来不记年。寻得秦皇系缆石,青沙一色草如烟。
  • 古诗《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 - - 司马光 - - 芳菲触目已萧然,独著金衣奉老仙。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万卉不成妍。
  • 古诗《布金亭·流水落花无赖瘦》 - - 江峰青 - - 流水落花无赖瘦;夕阳芳草可怜肥。
  • 古诗《忆钱塘江·昔年乘醉举归帆》 - - 李觏 - -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 古诗《谢人惠扇子及茶》 - - 齐己 - - 鎗旗封蜀茗,圆洁制鲛绡。好客分烹煮,青蝇避动摇。陆生誇妙法,班女恨凉飙。多谢崔居士,相思寄寂寥。
  • 古诗《赋得五云多处是三台送许令公应朝》 - - 孙继皋 - - 三台星朗五云鲜,万国朝正向九天。陛拥郎官元列宿,台书太史总非烟。玑衡望里祥光合,环佩声中瑞霭缠。曳履旧惭曾践斗,随君心到玉皇前。
  • 古诗《道中杂兴·姚黄花中君》 - - 刘一止 - - 姚黄花中君,芍药乃近侍。我尝品江梅,真是花御史。不见雪霜中,炯炯但孤峙。
  • 古诗《洛阳道·洛阳宫中花柳春》 - - 冯著 - - 洛阳宫中花柳春,洛阳道上无行人。皮裘毡帐不相识,万户千门闭春色。春色深,春色深,君王一去何时寻。春雨洒,春雨洒,周南一望堪泪下。蓬莱殿中寝胡人,鳷鹊楼前放胡马。闻君欲行西入秦,君行不用过天津。天津桥上多胡尘,洛阳道上愁杀人。...
  • 古诗《玉楼春·叠韵谢童挥使报鹊喜》 - - 夏言 - - 西园日日烦君到。喜信仍能报吾早。翚翼应占莞簟祥,鹊巢自是熊罴兆。仙楼高出云林杪。每藉经营心力巧。会当荐尔隶司空,岁晚还膺天上诏。
  • 古诗《被酒呈原丈·被酒残灯耿欲然》 - - 沈尹默 - - 被酒残灯耿欲然,孤怀差共使君贤。千秋碧血原遗憾,一世黄书只浪传。倒海龙蛇刚起陆,画江旗帜敢遮天。成名竖子嗟无识,绿水青山又十年。
  • 古诗《秋官韵·秦州石经半埋土》 - - 边贡 - - 秦州石经半埋土,藓剥苔封谁为开。凭君觅取吴中本,江上云帆日往来。
  • 古诗《疏檐·疏檐团鸟雀》 - - 毕仲游 - - 疏檐团鸟雀,画壁饱风霜。汲水三村远,诛茅半亩强。斋钱随客意,佛事寄僧堂。月落人相对,阴阴塔影长。
  • 古诗《虞美人·二月二日寄砚之》 - - 石任之 - - 檀笺每恨新裁后。寒色吹仍透。青春剩向骨中销。可惜当年不语误今朝。梦魂羁我如重雾。梦也无由住。帝乡幸是著春衫。管得落花时候对花惭。
  • 古诗《答王文举·茫茫尘土欲安之》 - - 贺铸 - - 茫茫尘土欲安之,珍重吾人个处期。 绿野相随一藜杖,青山正对两茅茨。 自怜悾惚负平昔,尚敢婆娑临暮迟。 第恐阿戎犹喜仕,它时不与五君诗。
  • 古诗《和浔阳宰感旧绝句》 - - 李中 - - 追感古今情不已,竹轩闲取史书看。 欲亲往哲无因见,空树临风襟袖寒。
  • 古诗《齐州送祖三》 - - 王维 - -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