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李石的诗 > 题李都画枯木·毫端看运斤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李都画枯木·毫端看运斤

朝代:宋代诗人:李石时间:2023-04-05
毫端看运斤,笔老木亦老。
莫画春风枝,秋来厌枯槁。

诗人李石资料

题李都画枯木作者李石

李石,字知几,资阳人。陆游《老学庵笔记》载其本名知几,后感梦兆,改名石,而以知几为字。《宋史》不为立传。《资川志》载其举进士高第,绍兴末以荐任太学博士,黜成都学官。乾道中再入为郎,后历知合州、黎州..... 查看详情>>

李石古诗词作品: 《小桃·方春花气苏》 《陪韩守刘村看牡丹》 《扇子诗·白白红红不直钱》 《扇子诗·蜂蜜新房日课》 《黎州鹿鸣宴·圣化如时雨》 《游铜梁县云岩》 《扇子诗·行脚归来马簸箕》 《扇子诗·黄叶鸣林卷地风》 《扇子诗·本来骑鹤上扬州》 《次韵孙翊尉·口头截断不须工

题李都画枯木·毫端看运斤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李都画枯木·毫端看运斤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侨居·清樽移就曲栏西》 - - 赵显命 - - 清樽移就曲栏西,失喜沙堤响客藜。柳沼微澜犹漾日,槐庭小雨不成泥。雪涛笺轴题将遍,金缕衣歌唱更低。圣世容吾钟鼓乐,流觞佳约郭东溪。
  • 古诗《灵谷寺雨中与项司成水心言别即宿月泉庵》 - - 阮大铖 - - 松境不知雨,苍寒自有声。于兹酌春酒,一为驻云旌。野鹤来衔绶,芳梅试点羹。山厨陈紫芋,何异嫩残情。
  • 古诗《循堤遂至圣化寺南溪堂有作》 - - 弘历 - - 风拂鳞塍爽且凉,肩舆迤逦赏烟光。绿苗簇簇将成穗,已觉流匙玉粒香。
  • 古诗《见人采野菜曰马兰头者且以烹食之法见告戏作》 - - 李达 - - 庙堧逢老妇,见摘马兰头。快剪披榛入,轻笼带土收。泉烹香叶净,虾煼绿苗柔。归报山妻去,明朝合早求。
  • 古诗《甑山·谁家遗巨甑》 - - 仲弘道 - - 谁家遗巨甑,突兀俯林丘。经岁无人到,烟云自去留。
  • 古诗《次韵聂茂宣见贻就简陆伯渊》 - - 郯韶 - - 扬雄宅里曾相识,甫里祠前会面时。白日过门应问字,青春别墅只围棋。隔溪水涨桃花屋,深巷鸡鸣桑树枝。甚欲相从二三子,篝灯细雨共谈诗。
  • 古诗《谒金门·闲院宇》 - - 卢祖皋 - - 闲院宇。独自行来行去。花片无声帘外雨。峭寒生碧树。做弄清明时序。料理春酲情绪。忆得归时停棹处。画桥看落絮。
  • 古诗《采莲棹歌·荷叶罗裙一色裁》 - - 黄之隽 - - 荷叶罗裙一色裁,荷花香里棹舟回。舟小风多渡不得,早潮才落晚潮来。
  • 古诗《上巳日紫峡山人席上》 - - 朱朴 - - 三月三日天气新,杏花飞帘散馀春。但将酩酊酬佳节,何用浮名绊此身。城外青山如屋里,东家蝴蝶过西邻。一年好景君须记,能解閒行有几人。
  • 古诗《清明·漫天柳絮雪纷纷》 - - 李江 - - 漫天柳絮雪纷纷,万里家山入梦魂。风景不殊人事异,可怜买酒过江村。
  • 古诗《霁雪亭·千树玉成林》 - - 薛嵎 - - 千树玉成林,远香清可寻。几疑安道在,直得老逋吟。迥与春风异,唯宜昼日阴。尘中无此景,羡尔弃华簪。
  • 古诗《送王君实西台御史》 - - 宋褧 - - 樊川韦曲称閒情,卉木林泉画不成。毕竟高明挂霄汉,终南峻岭渭流清。
  • 古诗《寄萧教谕·见说昆山县》 - - 李昌祺 - - 见说昆山县,孤城在水乡。汐潮通海近,云树接吴长。夏暑圩田熟,秋阴学舍凉。年年春色里,桃杏烂宫墙。
  • 古诗《送王御史还松江》 - - 王绂 - - 拟复乌台任,如何便乞还。特恩怜母老,多病许身閒。旧业松陵曲,扁舟泖水间。晏眠应有梦,衣绣肃朝班。
  • 古诗《秦陇杂诗·赳若生时鹰骏扬》 - - 伯昏子 - - 赳若生时鹰骏扬,一朝化俑仲尼伤。子车三子昔临穴,黄鸟交交止棘桑。
  • 古诗《木兰花慢·万花深处隐》 - - 张炎 - - 万花深处隐,安一点世尘无。步翠麓幽寻,白云自在,流水萦纡。携歌缓游细赏,倩何人重写辋川图。迟日香生草木,淡风声和琴书。安居。歌引巾车。童放鹤我知鱼。看静里闲中,醒来醉後,乐意偏殊。桃源带春去远,有园林如此更何如。回首丹光满谷,恍然却是蓬壶。 ...
  • 古诗《和奇父壁间留题》 - - 胡寅 - - 竹杖轻坚野服宽,岁寒庆得见苍官。 世情无限残霜叶,昨日青青今日丹。
  • 古诗《和鲁宪见寄·一笑同登卷雨楼》 - - 吴芾 - - 一笑同登卷雨楼,相欢曾记昔年不。 几凭诗句论心曲,屡折花枝作酒筹。 醉里忘形俱可乐,别来握手两无由。 何时倾倒还如旧,月下花前恣献酬。
  • 古诗《雨中蛛丝·网罗最密是蛛丝》 - - 杨万里 - - 网罗最密是蛛丝,却被秋蚊圣得知。 粘著便飞来不再,蛛丝也解有疏时。
  • 古诗《晚秋野兴·彻底无能彻骨贫》 - - 陆游 - - 彻底无能彻骨贫,自怜虚作六朝民。 学因病废捐长日,志与年衰媿古人。 露湿乱萤飞暗庑,霜清饥雀噪空囷。 一生眼境常如此,草赋凭谁问大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