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喻坦之的诗 > 晚泊旴·广苇夹深流原文及翻译赏析

晚泊旴·广苇夹深流

朝代:唐代诗人:喻坦之时间:2023-04-06
广苇夹深流,萧萧到海秋。
宿船横月浦,惊鸟绕霜洲。
云湿淮南树,笳清泗水楼。
徒悬乡国思,羁迹尚东游。

诗人喻坦之资料

晚泊旴作者喻坦之

喻坦之,晚唐诗人,名列咸通十哲。唐懿宗咸通年间屡试不中,后久居长安,与建州刺史李频为友,今存诗十八首,见于》卷七百一十三,事迹见于《唐才子传》。(约公元八七四年前后在世)字不详,。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 查看详情>>

喻坦之古诗词作品: 《代北言怀·困马榆关北》 《送友人游蜀·为儒早得名》 《题耿处士林亭》 《送友人游蜀·为儒早得名》 《春游曲江·误入杏花尘》 《归江南·归日值江春》 《灞上逢故人·花落杏园枝》 《大梁送友人东游》 《晚泊富春寄友人》 《商于逢友人·行役何时了

晚泊旴·广苇夹深流原文及翻译赏析

晚泊旴·广苇夹深流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肩舆·肩舆徐复向西寻》 - - 弘历 - - 肩舆徐复向西寻,衣渐生凉山渐深。不是游怀太酣放,情知创得待予吟。
  • 古诗《庙湾夜泊·薄昏洲渚鸥凫静》 - - 郭祥正 - - 薄昏洲渚鸥凫静,照网渔家灯火红。尽道龙归井泉浊,明朝愿借一帆风。
  • 古诗《郑香谷主政挽词》 - - 王松 - - 过从晨夕廿馀年,城郭人民几变迁!种德如公宜上寿,埋愁似我愿长眠!及身早定千秋业,入梦难图一面缘!通德门中无恶客,好将此语慰黄泉。
  • 古诗《听读锤之歌·难消才气总飞腾》 - - 宋词 - - 难消才气总飞腾,挥笔万言意未穷。边寨马铃声渐远,太行山色绿将浓。低吟儿女情如水,高唱英雄气若虹。劫后诗人犹未老,一鸣依旧似黄钟。
  • 古诗《句·一夜黄星照官渡》 - - 徐铉 - - 一夜黄星照官渡,本初何面见田丰。
  • 古诗《灵山口·陵高类登天》 - - 范成大 - - 陵高类登天,斗下剧窥井。衡从十里近,底用许多岭。秋雨酿春泥,掀淖力扛鼎。仆夫负隅哭,邂逅忧性命。旧嗤子猷狂,夜半桨归艇。方知兴尽处,顷步令人瘿。
  • 古诗《卜算子·散策问芳菲》 - - 王炎2 - - 散策问芳菲,春半花犹未。蓓蕾枝头怯苦寒,恰似人憔悴。人莫恨花迟,天自催寒去。雨意才收日气浓,玉靥红如醉。
  • 古诗《次韵沃梅泉见寄并见和鄙韵》 - - 方一夔 - - 谩道萍踪日夜浮,自惭迟钝恋菟裘。圣传杯里兰亭帖,婢熟山中笠泽秋。有信付将来去燕,无心寄与没浮鸥。去年曾记梅花下,细雨离魂阻胜游。
  • 古诗《大司马统师至姑苏久旱霖雨适降》 - - 王问 - - 方召佐周宣,王师动以天。式瞻灵雨降,恰在福星前。杀气穷桑海,华滋润芋田。山农有谣颂,应并凯歌传。
  • 古诗《对月·偶然开醉眼》 - - 陈伟 - - 偶然开醉眼,沧海几扬尘。容我春云懒,还卿面目真。三杯遥接古,万里近随身。恍入清凉国,葛天归旧民。
  • 古诗《和固道韵问谹父小疾》 - - 王洋 - - 旧传传箭聊城,海内群工旧名。况有文章老伴,朱颜碧落仙卿。
  • 古诗《元宫词·梦觉银台画烛残》 - - 周宪王 - - 梦觉银台画烛残,窗前风雪满雕栏。为嫌衾薄和衣睡,火冷金垆夜半寒。
  • 古诗《邑志·虎须频捋继同人》 - - 周馨桂 - - 虎须频捋继同人,谔谔怀忠耻具臣。朝杀谏官非细事,却叫解纲颂皇仁。
  • 古诗《高廷礼水墨二图·重林茅舍清溪口》 - - 王恭 - - 重林茅舍清溪口,山人醉倒黄精酒。峰头昨夜春雨多,起拂萝衣听寒溜。
  • 古诗《见寄·夙学谁知子》 - - 释道潜 - - 夙学谁知子,源流务所滋。风骚追五柳,禅寂拟长髭。桂魄元昭晰,浮云自蔽亏。险夷终一节,吾以古为师。
  • 古诗《妙光堂·一体全时万象生》 - - 黄裳 - - 一体全时万象生,只缘虚静到圆明。阴阳了取归根旨,但看蟾光与日精。
  • 古诗《黄河入海口》 - - 安琪 - - 一堆堆细浪鱼一样追赶着我们的船一堆堆细浪翻滚着来不及吐气歇息,来不及喊叫就被我们的船带往黄河入海口我们在船上紧闭双唇,微眯双眼风掀动的头发零乱如同说不出的话语风多么大,海鸥多么安静地飞翔降落,偶尔叼起它们的食物我们在船上我们在黄河上黄河黄河入黄海黄河黄河入渤...
  • 古诗《九锁山·天吴泣海枯》 - - 王易简 - - 天吴泣海枯,化石空山中。 陵谷历千变,倒倚蓬莱风。 铁壁立峭绝,轂波漾玲珑。 前岩寄游屧,大巧藏神功。 素屏三十丈,画手谁与同。
  • 古诗《别秀亭·作郡说贫人肯信》 - - 方回 - - 作郡说贫人肯信,屋今售矣亦无田。 囊中诗稿三千首,案上书灯十二年。 马死尚难求别马,船归不过驾空船。 秀亭手种花如锦,回首春风一惘然。
  • 古诗《鸡冠花·一枝秾艳对秋光》 - - 罗邺 - - 一枝秾艳对秋光,露滴风摇倚砌傍。 晓景乍看何处似,谢家新染紫罗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