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陈宓的诗 > 挽方漕·半生与士共饥寒原文及翻译赏析

挽方漕·半生与士共饥寒

朝代:宋代诗人:陈宓时间:2018-01-26
半生与士共饥寒,百万浑将一掷看。
四十世官持{上竹下汽}节,活人无数奉亲欢。

诗人陈宓资料

挽方漕·半生与士共饥寒作者陈宓

陈宓(1171年-1226年),字师复,兴化人,陈俊卿之子。生年不详,约卒于宋理宗宝历二年。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时无敢慷慨尽言者,宓上封事言:宫中宴饮或至无节,非时赐予为数浩穰,一人蔬食而嫔御不废于击鲜,边事方..... 查看详情>>

陈宓古诗词作品: 《赠林尹仲·八年前会晤》 《入暮·溪光延夕暝》 《南园杂咏·含晖亭》 《得梅溪像·生平尊仰梅溪像》 《和柯东海潘瓜山游南园韵》 《赠丘汉叔·自昔经明岱岳间》 《兴方·梦魂何日不家山》 《南康大雪·嘉定己卯岁》 《宜月·海底初上时》 《云台寺梅坡·不是骚人亲手栽

挽方漕·半生与士共饥寒原文及翻译赏析

挽方漕·半生与士共饥寒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特过柳巷。问乃子尚书病。且谢迟晚。云已平复。设酌半酣。归而有咏》 - - 李穑 - - 问疾西邻谢我顽,登楼举酒共怡颜。青春过半清明后,白日将中暗淡间。蓓蕾满枝藏粉面,峰峦当户逞烟鬟。醉来更约寻芳去,水绕台岩似碧环。
  • 古诗《火浣坛·真火本无候》 - - 张雨 - - 真火本无候,真人自出现。问埽劫灰馀,几见红莲变。
  • 古诗《霞隐·流水桃花几换春》 - - 姜特立 - - 流水桃花几换春,花溪溪上好栖真。此中自有神仙伴,不是秦时避世人。
  • 古诗《晚泛江村·坐叹春风晚》 - - 释今沼 - - 坐叹春风晚,寥寥归故乡。背城向水阔,隔竹到溪长。远岸多芳草,残篱半夕阳。田家但闭户,凫鹭在方塘。
  • 古诗《谒金门·前题·和竹斋韵》 - - 姚华 - - 烟共雨。寂寞山无数。人在富春江上住。客星呼已误。未了酒怀吟绪。棹入沧波深处。春水满江天上去。一帆风更许。
  • 古诗《卞壸墓·当时风俗尚清谈》 - - 马之纯 - - 当时风俗尚清谈,笑道公心瓦石含。临难此曹皆处女,惟公一个是奇男。一门忠孝真难得,六代衣冠孰与参。墓草没头人不见,令人惆怅极无堪。
  • 古诗《忧患中哭沧江兄》 - - 解缙 - - 为忆螺陂字水西,兄为和墨我题诗。看山纵酒携宾客,此是平生得意时。
  • 古诗《后倪妹氏庄·空烟鸟雀翔》 - - 姚燮 - - 空烟鸟雀翔,黍尽晚墟凉。绕阁走江影,隔厨闻饼香。桑麻关虑切,笑语入灯长。愿结茅庐隐,频开栗里觞。
  • 古诗《古乐府·兰死根亦香》 - - 释斯植 - - 兰死根亦香,人死不知处。人死不堪悲,兰香化为雾。
  • 古诗《春晚杂兴·小市湖桥北》 - - 陆游 - - 小市湖桥北,幽居石埭西。蒲深姑恶哭,树密秭归啼。山茗封青箬,村酤坼赤泥。平生汗简手,投老惯扶犁。
  • 古诗《占雷·天阴久》 - - 易静 - - 天阴久,不雨数朝期。忽有雷鸣我军上,前程得捷便占宜,反此我军危。
  • 古诗《赠冯季良·东海黄郎气逼天》 - - 佘翔 - - 东海黄郎气逼天,汉庭诏狱党人年。朔风吹堕燕山雪,藉尔晨昏进橐饘。
  • 古诗《连雪五日有无尽观》 - - 吴龙翰 - - 平生酷爱雪,老我看不足。安得走五台,六月漱寒玉。无计巢雪山,与佛结幽独。方舆多奇观,出门欠车毂。天公副微愿,连朝遣滕六。寒林振琳琅,朔风扇琼木。楼台烱夜光,地灵惊玉局。幻成银世界,一旦饱双目。清冷天地气,吸入空洞腹。剩欲呼夜舟,飘然访林麓。...
  • 古诗《江城夜泊寄所思》 - - 权德舆 - - 客程殊未极,舣棹泊回塘。水宿知寒早,愁眠觉夜长。远钟和暗杵,曙月照晴霜。此夕相思意,摇摇不暂忘。
  • 古诗《孙季泉尚书蔡鹤日台长用韵贺何内翰得请之作再赠》 - - 卢宁 - - 二老文章压汉京,瑶篇春映日华清。蔡邕东观琴中韵,孙绰天台赋里情。芳草满洲分白鹭,杂花生树乱黄莺。漆园司马仙风别,十二楼中咏五城。
  • 古诗《杏花燕子·杏花初破处》 - - 沈周 - - 杏花初破处,新燕正来时。红雨里飞去,乌衣湿不知。
  • 古诗《卖花声·竹外一枝斜》 - - 易顺鼎 - - 竹外一枝斜。凉透纹纱。晓风吹梦堕天涯。输与胎仙眠未醒,抱月偎霞。芳讯到林家。幽思偏赊。南楼倚笛鬓先华。解道暗香疏影句,不负梅花。
  • 古诗《赠陈子槐野》 - - 王廷陈 - - 蚤岁君才过一时,儒冠白首竟伤悲。图南久拟冲天起,战北从知值数奇。闭户交游今渐绝,传经童冠日相随。老夫偃蹇同心事,携手苍山歌紫芝。
  • 古诗《宫词·中宫赐雪玉成峰》 - - 王珪 - - 中宫赐雪玉成峰,滴露堆寒冷照空。 三十六窗明月夜,姮娥浑在水晶宫。
  • 古诗《避地·避地岁时晚》 - - 杜甫 - - 避地岁时晚,窜身筋骨劳。诗书遂墙壁,奴仆且旌旄。 行在仅闻信,此生随所遭。神尧旧天下,会见出腥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