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李煜的诗 > 望远行·碧砌花光照眼明原文及翻译赏析

望远行·碧砌花光照眼明

朝代:唐代诗人:李煜时间:2023-04-05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
馀寒欲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
黄金台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诗人李煜资料

望远行·碧砌花光照眼明作者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 查看详情>>

李煜古诗词作品: 《亡后见形诗》 《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亡后见形诗·异国非所志》 《秋莺》 《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 《梅花·殷勤移植地》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赐宫人庆奴》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望远行·碧砌花光照眼明原文及翻译赏析

望远行·碧砌花光照眼明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奉天门退朝作》 - - 李詹 - - 庭燎煌煌玉佩鸣,金门夜辟趁钟声。陪臣咫尺闻天语,朝退东方尚未明。
  • 古诗《晨兴·晨兴双眸清》 - - 李穑 - - 晨兴双眸清,盥栉身更轻。小娃进笔砚,悠悠方寸情。吟哦风雅源,幸哉生太平。阳阳古君子,远矣闻其声。世道日交泰,南风何时赓。
  • 古诗《风云会四朝元》 - - 高明 - - 春闱催赴。同心带绾初。叹阳关声断。送别南浦。早已成间阻。谩罗襟泪渍。谩罗襟泪渍。和那宝瑟尘埋。锦被羞铺。寂寞琼窗。萧条朱户。空把流年度嗏。。瞑子里自寻思。妾意君情一旦如朝露。君行万里途。妾心万般苦。君还念妾。迢迢远远。也须回顾。 ...
  • 古诗《无边风月之阁》 - - 弘历 - - 风月无边一阁閒,春和秋爽两犹娴。却缘惕息怀无逸,片刻何曾乐此间。
  • 古诗《舟次庐陵闲伯兄妹将别泣不休余呼小妓作歌以乱之又手书二绝促闲伯过舟》 - - 范当世 - - 春水滔滔更不留,离人半日泥行舟。鸡鸣月落吾当去,拚对江山一月愁。
  • 古诗《只恐人间都未知》 - - 邵雍 - - 酒到醺酣处,花当烂漫时。醺酣归酩酊,烂漫入离披。
  • 古诗《次韵和幼春山中岁暮杂感》 - - 林朝崧 - - 忆昔缨裙沪上游,果然人世有丹丘。吴歌子夜妖姬唱,郢曲阳春上客酬。回首欢场成梦影,投身荒岛足悲愁。佳期愿待江波绿,更泛五湖三泖舟。
  • 古诗《和规和尚·老来心地烂如泥》 - - 释怀深 - - 老来心地烂如泥,卜得胥湖作虎溪。七十二峰烟浪阔,听他游子路头迷。
  • 古诗《三十诗史·大略雄才自古难》 - - 朱青长 - - 大略雄才自古难,朝班新改作奇观。民生戚戚千言伪,国丑鳞鳞万纸弹。新鬼两模皇帝制,故人争拜圣贤官。恒河无量诸天佛,一现昙花转眼残。
  • 古诗《行营凿井得泉》 - - 杨士奇 - - 凿井得泉水,清泠碧照人。铜瓶罢远汲,稍解仆夫勤。
  • 古诗《次仪真·征车昨发都门外》 - - 苏葵 - - 征车昨发都门外,颇怪真州道路长。今日从容行自到,宦途心事底须忙。
  • 古诗《集句联·顷来树佳政》 - - 陈继昌 - - 顷来树佳政;时还读我书。
  • 古诗《廿九日邀同人至陈渡草堂小集》 - - 洪亮吉 - - 陆行四里馀,水行乃三倍。登楼望江城,正与郭门背。西蠡河外通西滆,引水入桥高数尺。秋林八月山果红,山鸟啄堕溪流中。风吹欲出桥门锁,鸟口啄残鱼腹果。园扉阴阴当昼开,主人不约客亦来。君不见满堂花香客酩酊,网得一鱼长似艇。...
  • 古诗《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 - - 杜正伦 - - 李门余妄进,徐榻君恒设。清论畅玄言,雅琴飞白雪。寒云暧落景,朔风凄暮节。方欣投辖情,且驻当归别。
  • 古诗《偈颂·俊鹞不打篱边兔》 - - 释宗杲 - - 俊鹞不打篱边兔,猛虎终不食伏肉。毛头星现北斗前,把断天关并地轴。
  • 古诗《有感寄侯缮部》 - - 钱谦益 - - 设罗门巷省諠哗,公叔文成每自嗟。对影攒头如缩猬,向人张口似神鸦。养成丛棘终为刺,锄过芳兰可作花。叹息要离坟畔土,他年真欲累侯芭。
  • 古诗《神宗皇帝·北极回天象》 - - 毕仲游 - - 北极回天象,西陵法帝居。松门黄道直,帐殿紫宸虚。宴罢千秋节,哀缠六尺舆。御诗兼手诏,新见睿思书。
  • 古诗《鲍明远·一代孤鸣实寡俦》 - - 李希圣 - - 一代孤鸣实寡俦,颜延毁誉欲相仇。碧云清丽无风骨,莫把参军配惠休。
  • 古诗《丙戌人日与内侄汪景渊同饮于宜晚》 - - 陈著 - - 忆昔儿嬉祖母旁,如今甲子一周强。 尽窗三世亲亲话,分付儿孙此意长。
  • 古诗《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发地多奇岭》 - - 沈约 - - 发地多奇岭。干云非一状。合沓共隐天。参差互相望。郁律构丹巘。崚嶒起青嶂。势随九疑高。气与三山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