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余怀的诗 > 戊申看花诗·宝林双树影婆娑原文及翻译赏析

戊申看花诗·宝林双树影婆娑

朝代:清代诗人:余怀时间:2017-06-26
宝林双树影婆娑,普照花间系玉珂。
如此春光独憔悴,可怜只是恨人多。

诗人余怀资料

戊申看花诗作者余怀

余怀(1616-1696),清初文学家。字澹心,一字无怀,号曼翁、广霞,又号壶山外史、寒铁道人,晚年自号鬘持老人。福建莆田黄石人,侨居南京,因此自称江宁余怀、白下余怀。晚年退隐吴门,漫游支硎、灵岩之间,征歌选曲,..... 查看详情>>

余怀古诗词作品: 《劳劳亭·蔓草离离朝送客》 《长信宫·玉台妆罢无人见》 《子用济有远行诗以贻之》 《远游诗·衡岳闲游遇懒残》 《高楼对酌怆然有思》 《子用济有远行诗以贻之·野雀从南来》 《戊申看花诗·寺对钟陵第一峰》 《戊申看花诗·五十年来老病愁》 《勖用济》 《戊申看花诗·寺对钟陵第一峰

戊申看花诗·宝林双树影婆娑原文及翻译赏析

戊申看花诗·宝林双树影婆娑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千尺雪·回廊下转接溪斋》 - - 弘历 - - 回廊下转接溪斋,面对飞流落涧涯。想像寒山听雪阁,春音春物总相谐。
  • 古诗《题丘山寺·几代儒家业》 - - 张祜 - - 几代儒家业,何年佛寺碑。地平边海处,江出上山时。故国人长往,空门事可知。凄凉问禅客,身外即无为。
  • 古诗《寄芸叟·未老已前胡不归》 - - 孔平仲 - - 未老已前胡不归,何须斑白及衰羸。婆娑石上弄明月,卧看春风生桂枝。
  • 古诗《同以祥赴试过张性夫宿》 - - 顾清 - - 梦破沧洲明月低,水村依约有鸣鸡。江神借我天风便,墙柳枝枝尽向西。
  • 古诗《访王枫斋学长因忆往事题赠》 - - 余菊庵 - - 客舍对床眠,羊城梅雨天。一灯两臒影,四壁半残篇。论艺多同见,研医独务专。流光不肯住,兹事十年前。
  • 古诗《次韵和吴侍郎睡足成咏》 - - 宋庠 - - 何处西台乐,高眠万虑沈。杯盘春席罢,风雨画堂深。气胜龟调息,魂交蝶伴心。有人惊晓漏,颠倒整衣簪。
  • 古诗《功勋五位颂·枯木花开劫外春》 - - 良价 - - 枯木花开劫外春,倒骑玉象乘麒麟。而今高隐千峰外,月皎风清好日辰。
  • 古诗《蔡子应郎中挽诗》 - - 李弥逊 - - 三生曾结在家因,半世相从渐老身。曲几团蒲分夜静,斜风细字寄情亲。伯牛命矣元非病,桑户嗟来已反真。我亦无心趁哀乐,每怀前事一伤神。
  • 古诗《柳梢青·花朝》 - - 左锡璇 - - 好景难描。春光如织,又是花朝。杨柳多情,海棠无力,风雨飘摇。晓妆情味无聊。有多少馀酲未消。一缕离愁,三分春思,都上眉梢。
  • 古诗《杂书·献岁亦未春》 - - 方回 - - 献岁亦未春,骤暖似炮烙。衣汗欲索扇,一变雪霰作。头岑万钧重,喉棘痰屡壳。旬日不能出,如虎坐受缚。脱或死客中,何异纥干雀。
  • 古诗《赠佚名·以邹鲁正学为宗》 - - 成惕轩 - - 以邹鲁正学为宗,铅椠研摩,兼及酉阳千卷客;继郑莫诸贤而起,江山啸咏,但看甲秀一楼高。
  • 古诗《答人问种芭蕉》 - - 张采庵 - - 杂芳不种种芭蕉,两打秋声百丈潮。更有一枝怀素笔,借他新叶作冰绡。
  • 古诗《江上闻鹧鸪》 - - 寇准 - - 水村烟树与云平,闲倚孤舟念远行。无奈乡心倍寥落,残阳中有鹧鸪声。
  • 古诗《至上高邑·上蔡人归古县封》 - - 阮阅 - - 上蔡人归古县封,蜀江依旧水流东。 末山云散庵犹在,敖岭丹成井已空。
  • 古诗《江州税亭清坐》 - - 董嗣杲 - - 西郭江头坐午前,春汀裂笛出商船。 才晴旅舍湔裙雨,未晚军营发爨烟。 泥饮自知人共厌,思归相视眼徒穿。 征亭逢著田间老,又说今朝损额钱。
  • 古诗《赠陈钱二别乘》 - - 陈造 - - 花气浮迟日,莺歌佐缓觞。 肯孤留客意,兼贷著书忙。 畴昔朋游乐,扶携醉后狂。 因君话尘外,清兴顿能长。
  • 古诗《腊茶并三诗送李元诚》 - - 陈造 - - 北风吹霜战林樾,菊花雕零梅未发。 留君无物供吟笔,一炷沉烟伴清绝。 骚人悲凄为摇落,舟挽不回仍此别。 还家试碾壑源春,何似卢郎三百月。
  • 古诗《六月闵雨·汤帝咨嗟惩六事》 - - 黄庭坚 - - 汤帝咨嗟惩六事,汉庭灾异劾三公。 圣朝罪己恩宽大,时雨愆期旱蕴隆。 东海得无冤死妇,南阳疑有卧云龙。 传闻已减大官膳,肉食诸君合奏功。
  • 古诗《晚兴·并檐幽鸟语璁珑》 - - 陆游 - - 并檐幽鸟语璁珑,一榻萧然四面风。 客散茶甘留舌本,睡余书味在胸中。 浮云变态吾何与,腐骨成尘论自公。 剩欲与君谈此事,少须明月出溪东。
  • 古诗《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 - 李白 - -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斜低建章阙,耿耿对金陵。 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长川泻落月,洲渚晓寒凝。 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征。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