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杨万里的诗 > 戊戌正月二日雪作原文及翻译赏析

戊戌正月二日雪作

朝代:宋代诗人:杨万里时间:2023-04-06
梦回纸帐怪生寒,童子传呼雪作团。
已被晓风融作水,头巾不裹起来看。

诗人杨万里资料

戊戌正月二日雪作作者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 查看详情>>

杨万里古诗词作品: 《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跋眉山程仁万言书草》 《池亭·小沼才阶下》 《溪行险绝·山不人烟水不桥》 《送刘茂材主簿之官理定》 《寄广东提刑林谦之司业》 《霜夜·月影全无只有星》 《罗溪望夫岭·行役家家寄刀尺》 《中秋前一夕携酒与子仁侄登多稼亭》 《游西湖·春光欲动意犹迟

戊戌正月二日雪作原文及翻译赏析

戊戌正月二日雪作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哭房师米慎亭先生》 - - 邓廷桢 - - 一绾铜章万事非,画眉深浅与时违。黄金散尽家空破,白发梳残客不归。遗爱犹应罢舂相,吊丧谁为解骖騑。招魂宋玉萧条甚,欲问巫阳泪满衣。
  • 古诗《北清江引·人生聚散皆如此》 - - 梁辰鱼 - - 人生聚散皆如此。莫论兴和废。富贵似浮云。世事如儿戏。唯愿普天下做夫妻都是咱共你。
  • 古诗《和刘彦冲·大鹏不飞时》 - - 江湜 - - 大鹏不飞时,自足九万里。何尝因候风,而慕鴳决起。矧予质区瞀,本惭天下士。浮沉乡里间,遇坎固应止。一笑得涂忙,彼哉夸毗子。
  • 古诗《苑西书楼宴坐兼答陈生》 - - 区大相 - - 小楼东面禁林芬,闲坐高谈到夕曛。天近彩云排牖入,风回清漏隔花闻。观书滥许三坟富,对酒才过数盏醺。见说名山好藏副,欲探石室与论文。
  • 古诗《仲春再雪与禅衲夜话》 - - 程公许 - - 蓬莱不肯著痴仙,放去湖山一任颠。术不竞时甘敛退,僧知同趣喜留连。春深半地雪盈尺,云破遥林月一弦。拨尽灰寒吟未稳,不如攲枕惬昏眠。
  • 古诗《致政检法牛公挽章》 - - 曹彦约 - - 门户关州县,交游及弟昆。每于尊俎后,窥见典刑存。岂不昏姻重,常疏药石言。矧闻丹旐发,心绪正沄沄。
  • 古诗《武功县中作·邻里皆相爱》 - - 姚合 - - 邻里皆相爱,门开数见过。秋凉送客远,夜静咏诗多。就架题书目,寻栏记药窠。到官无别事,种得满庭莎。
  • 古诗《访乌继善不值明日以诗见寄遂次韵答之》 - - 戴良 - - 青云志已乖,白头玄懒草。家贫无宿储,逐食在远道。风霜减容鬓,忧虞损襟抱。不有同心人,谁其慰枯槁。
  • 古诗《在告家居示内》 - - 张耒 - - 虽云官事简,不似在家安。晏晏妇子语,嬉嬉儿稚闲。甘餐失粗粝,独酌置杯槃。老觉偎绥好,莫将年少看。
  • 古诗《壬申春晓西园即事五绝》 - - 郭之奇 - - 试借风光共剪裁,霞分红艳雪分皑。含情此日休相妒,同是当年一手栽。
  • 古诗《凤城归舟次石壁逢罗守阃学制野泊苶话》 - - 释今无 - - 春波明媚客途宽,忽得相逢野泊难。看鬓有谁怜老衲,问年无计惜穷官。閒云远远侵茶绿,春草茸茸着雾寒。吟尽奚囊好诗句,黄昏长薄散金盘。
  • 古诗《林处士墓·高冢犹栖处士魂》 - - 胡奉衡 - - 高冢犹栖处士魂,风流名并白苏存。空亭鹤去无年代,绕墓梅开有子孙。径转小桥穿石磴,波摇清影照芳樽。湖山常是先生主,南宋诸陵不可论。
  • 古诗《菩萨蛮·湖上即事》 - - 侯寘 - - 楼前曲浪归桡急。楼中细雨春风湿。终日倚危阑。故人湖上山。高情浑似旧。只枉东阳瘦。薄晚去来休。装成一段愁。
  • 古诗《白荷·草塘伫立最堪思》 - - 金鉴才 - - 草塘伫立最堪思,梦里孤衷似旧时。不是风波平彻底,冰清玉白又谁知。
  • 古诗《送张颉仲举知奉新》 - - 王安石 - - 故人为邑士多称,繇赋宽赊狱讼平。老吏闭门无重糈,荒山开陇有新粳。方挥玉麈日边坐,又结铜章天外行。此去料君归不久,挟材如此即名卿。
  • 古诗《怀元度·舍南舍北皆春水》 - - 王安石 - - 舍南舍北皆春水,恰似蒲萄初拨醅。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多病独登台。
  • 古诗《钦之尧夫·闭目念前古》 - - 司马光 - - 闭目念前古,飘然一烘尘。 两仪仍似旧,万物互争新。 轩冕荣何在,箪乐最乐真。 众人俱我笑,我说笑其人。
  • 古诗《春日·鸣鸠乳燕寂无声》 - - 苏轼 - - 鸣鸠乳燕寂无声,日射西窗泼眼明。 午醉醒来无一事,只将春睡赏春晴。
  • 古诗《停云·停云霭霭》 - - 陶渊明 - -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 古诗《陇西·乘春来到陇山西》 - - 胡曾 - - 乘春来到陇山西,隗氏城荒碧草齐。 好笑王元不量力,函关那受一丸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