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朱元璋的诗 > 仙人·仙人鹤背几经秋原文及翻译赏析

仙人·仙人鹤背几经秋

朝代:明代诗人:朱元璋时间:2023-04-06
仙人鹤背几经秋,神出尘寰宇宙游。
铁笛横吹天地外,肯将精气浑汹俦。

诗人朱元璋资料

仙人·仙人鹤背几经秋作者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 查看详情>>

朱元璋古诗词作品: 《雨洗山·初光入暑木阴森》 《神乐观道士·闻说仙人岂等闲》 《宝光废塔》 《横秋风吹笛》 《钟子炼丹·翠微高处渺清烟》 《卢汀洲隐浦·泛入遥江渐渺茫》 《老禅纸帐·楼阁峥嵘半倚天》 《又赓宋璲韵》 《永虹霓·谁把青红线两条》 《济时雨·暑雨天晴江汉清

仙人·仙人鹤背几经秋原文及翻译赏析

仙人·仙人鹤背几经秋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晨起楷眼。书寄骑牛道人》 - - 成石璘 - - 第亭四面杂花开,时有清风松下来。马革逢春犹蹶起,杖藜终日独徘徊。
  • 古诗《团湖·彭蠡水无壁》 - - 郑珍 - - 彭蠡水无壁,洞庭波似山。引妻乘小艇,终日团湖间。
  • 古诗《漫成·浮生恩怨总陈陈》 - - 程坚甫 - - 浮生恩怨总陈陈,磨折修成百炼身。老去为诗多感旧,向来赌胜每输人。尚存慈母缝衣线,懒学先生画网巾。种菜闭门聊自遣,蛇皮未必化龙鳞。
  • 古诗《西江月·于已搜寻臧善》 - - 王哲 - - 于已搜寻臧善,虑思绝泯为先。减财节色保丹田。对景须行方便。老幼自然有禄,且休苦苦孜煎。放开一朵白花莲。管取西江月现。
  • 古诗《和史少庄登山韵》 - - 魏了翁 - - 毋谓支山险,此山能几何。崎嵚十年梦,知历几蹉跎。
  • 古诗《对月·隔帘当户最含情》 - - 孙星衍 - - 隔帘当户最含情,半掩灯明半镜明。一度落如人小别,暂时圆比梦难成。空阶霜叶时成响,虚牖风琴自作声。惆怅尊前邀不得,关山如此又孤行。
  • 古诗《和杨同州寒食乾坑会后闻杨工部欲到知予与工部有宿酲》 - - 白居易 - - 夜饮归常晚,朝眠起更迟。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拂枕青长袖,欹簪白接䍦。宿酲无兴味,先是肺神知。
  • 古诗《题杂画册叶·山头出白云》 - - 孙承恩 - - 山头出白云,瀑布洒飞雨。可人期不来,目断潇湘浦。
  • 古诗《灯夕馆会·西围地切凤凰台》 - - 黄佐 - - 西围地切凤凰台,飞盖追随绮席开。烟火尽从孤鸟去,笙箫如逐六鳌来。云移钟阜当诗案,月出秦淮映酒杯。步履东风归路杳,巡檐相待有疏梅。
  • 古诗《茅塘马上·壮图忽忽负当年》 - - 贺铸 - - 壮图忽忽负当年,回羡农儿过我贤。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
  • 古诗《广陵词·桃花新雨后》 - - 陶允嘉 - - 桃花新雨后,载月出邗沟。枣板江南曲,筠帘撶子舟。飞飞双燕子,何处觅迷楼。
  • 古诗《浣溪沙·旧梦如烟不可招》 - - 梅绍农 - - 旧梦如烟不可招。生憎水远更山遥。等闲难度是今宵。月上柳梢人共语,春加奁影黛双描。低徊往事忆花朝。
  • 古诗《母寿八十戏台联》 - - 待考 - - 萱堂纪八十春秋,咸钦锡命九重,曾颁凤诏;梨园借百三子弟,愿谱长生一曲,永遂乌私。
  • 古诗《房陵·夏田少雨富来年》 - - 陈造 - - 夏田少雨富来年,多雨何妨穑事秋。已戒日供皮子面,更教晚稻饱霜收。
  • 古诗《赠女道士·鸳鸯对浴复同栖》 - - 伍瑞隆 - - 鸳鸯对浴复同栖,翠羽红衣恋夕晖。碧海三山君不见,纵令骑凤亦双飞。
  • 古诗《摸鱼子·梅雨经旬,得陈竹士台庄晚春见怀诗,为倚此调》 - - 戴延介 - - 又天涯啼鹃声苦,乡心分付梅驿。蛮笺寄我相思字,醉后唾壶敲缺。情脉脉。正丝雨萦愁肠断江南笛。悲怀欲结。想绕枕河流,排空山翠,催梦远飞越。长安道,扑面惊沙如雪。惜春还嘅行役。旗亭记曲当垆醉,难解愁人眉缬。凭落魄。笑马狗衣鹑款话寻驺卒。旧游须忆。叹讥燕帘疏,调莺槛冷,帆影...
  • 古诗《梅花·沙岸萦回一水通》 - - 俞德邻 - - 沙岸萦回一水通,补陀仙子静相逢。缟衣不染人间色,寂寞清香度晓风。
  • 古诗《浣溪沙·甲戌春日游虎丘》 - - 汪玢 - - 十丈黄尘二度游,剑池霸气肃如秋,山花迓我打肩头。红日翠岚春荡荡,晚钟清呗韵悠悠。人间此地可风流。
  • 古诗《送别常汉度知县》 - - 孙应时 - - 一朝倾盖更倾心,颇畏人惊语太深。 乍可陶庐烦送酒,难堪偃室傍鸣琴。 君今此去班群玉,我亦何言吒断金。 啼鴃飞花春又了,萧萧风雨卧山林。
  • 古诗《耄志·卫王自谓过伊周》 - - 刘克庄 - - 卫王自谓过伊周,奕叶珥貂何足酬。 四世五公禁太盛,六卿三家僭有由。 地寒曾为国远虑,天高未察臣志谋。 京桧令终真幸矣,何须接踵贵熺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