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宋自逊的诗 > 谢深道问近况答之原文及翻译赏析

谢深道问近况答之

朝代:宋代诗人:宋自逊时间:2017-12-20
芃芃秋草闭门深,世事年来口欲喑。
文欠官衔谁著眼,命无时彩自劳心。
收书只原儿能读,得酒惟须客其斟。
幸有无弦琴挂壁,不容声处是知音。

诗人宋自逊资料

谢深道问近况答之作者宋自逊

宋自逊[约公元一二oo年前后在世]字谦父,号壶山,南昌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宋自逊文笔高绝,当代名流皆敬爱之。与戴复古尤有交谊。他的词集名渔樵笛谱,《花庵词选》行于世。..... 查看详情>>

宋自逊古诗词作品: 《沁园春·送戴石屏》 《闲地·一片宽闲地》 《寿铁石翁》 《种柳·短研深煨倒插宜》 《西江月·何敢笑人干禄》 《店翁送花》 《隐逸·五鼎生封事不难》 《五月菊·东篱千古属重阳》 《赠戴石屏》 《蚊·朋比趋炎态度轻

谢深道问近况答之原文及翻译赏析

谢深道问近况答之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早秋漫兴·燕去巢空可自由》 - - 张问陶 - - 燕去巢空可自由,镇怜贾岛尚并州。芭蕉种后偏多雨,蟋蟀吟来易感秋。口过时防惟说鬼,乡书难得胜封侯。东坡西阁吾兼爱,欲就诗魂与唱酬。
  • 古诗《西禅茶林闲坐》 - - 吴金水 - - 天意藏清景,春阴满画楼。茶分花气重,雨听竹声幽。诗句三杯得,岩林一望收。闲心恐难再,今日且优游。
  • 古诗《后天易吟·祖考精神散》 - - 方回 - - 祖考精神散,子孙能聚之。淫祠祭非鬼,萃涣义何居。
  • 古诗《题汶藏主行卷》 - - 释云岫 - - 玲珑岩畔看云处,帢帻峰头步月时。一句庭前柏树子,何曾吟作五言诗。
  • 古诗《和赵路分·雪云寒事正多风》 - - 韩淲 - - 雪云寒事正多风,诗与山阴兴颇同。万境纵陈浑不理,老身只是愿时丰。
  • 古诗《纪事·南郭双门伏杀机》 - - 许南英 - - 南郭双门伏杀机,将军英武果能飞!金弹霹雳轰从骑,赤血淋漓渍战衣。不肯累人伤大德,尚能杀敌奋馀威!顽民太息头颅贱,何苦甘心视死归?
  • 古诗《征妇怨·良人昨日去》 - - 孟郊 - - 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圆。别时各有泪,零落青楼前。君泪濡罗巾,妾泪满路尘。罗巾长在手,今得随妾身。路尘如得风,得上君车轮。
  • 古诗《题自然观·剑阁门西第一峰》 - - 陆畅 - - 剑阁门西第一峰,道陵成道有高踪。行人若上升仙处,须拨白云三四重。
  • 古诗《淡黄柳·重经秦邮酒家》 - - 李符 - - 孤城烟暝,点点归鸦小。试觅当炉拚醉倒。认得后门篱落,曾系青骡饲霜草。舣兰棹。灯挂樯竿早。傍垂柳,数株扫。与劳人颜色同枯槁。柳待春风,绿阴还有,人苦新年更老。
  • 古诗《地驱乐歌·青青黄黄》 - - 无名氏 - - 青青黄黄,雀石颓唐。槌杀野牛,押杀野羊。
  • 古诗《棒下觳觫吟·千夫所指宁将死》 - - 黄假我 - - 千夫所指宁将死,一息能存尚欲生。夏日经天诚可畏,河山光耀喜明明。
  • 古诗《李守道芍药有一茎而双葩者是日方纳婿咸以为瑞钱国录有诗王梧溪为之序一日持卷来求予题因赋此》 - - 董纪 - - 庭草何由致此祥,云英今日嫁裴航。风流总是神仙骨,时世都随富贵妆。百子帐开脂粉气,同心带绾郁金香。尔家翁婿如冰玉,庆拜花前举寿觞。
  • 古诗《观楚人插秧》 - - 朱应登 - - 插禾怜楚俗,田畛绿层层。共道临芒种,那能避郁蒸。歌词人互荅,音节鼓相应。但使民多粒,宁忧谷价腾。
  • 古诗《石灰·炉鞴亲从锻鍊来》 - - 释绍昙 - - 炉鞴亲从锻鍊来,十分确硬亦心灰。盖空王殿承渠力,合水和泥做一回。
  • 古诗《清明花·匆匆佳节过清明》 - - 马继华 - - 匆匆佳节过清明,咫尺郊坰未一行。人在雨丝风片里,偶来花下不胜情。
  • 古诗《遇黄先生·策马水头值此翁》 - - 许月卿 - - 策马水头值此翁,恐成鸿燕啬相逢。归鞭亟指远峰碧,握手频看笑脸红。淡月一帘清坐处,高风千载慨歌中。渊源自昔崇师友,吴下应怜旧阿蒙。
  • 古诗《清书·谁信茅茨即玉堂》 - - 丘葵 - - 谁信茅茨即玉堂,间来清书似宵长。二仪升降太虚内,一静消磨万意忙。忿欲俱空心自正,行持无力梦犹狂。可曾濯足沧江水,飞上云间千仞冈。
  • 古诗《偶书·望春楼上倚阑时》 - - 郑刚中 - - 望春楼上倚阑时,祗此霜天也自奇。 远水平山浑似画,新寒爱日稳催诗。 不知木叶藏村舍,忽有鸡声过短篱。 闲却主人朝省步,经年端坐看清晖。
  • 古诗《忆秦娥·水悠悠》 - - 汪元量 - - 水悠悠。长江望断无归舟。无归舟。欲携斗酒,怕上高楼。 当年出塞拥貂裘。更听马上弹箜篌。弹箜篌。万般哀怨,一种离愁。  
  • 古诗《感遇诗·贵人难得意》 - - 陈子昂 - - 贵人难得意,赏爱在须臾。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 昔称夭桃子,今为舂市徒。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 谁见鸱夷子,扁舟去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