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陈献章的诗 > 喜黄在登科·半醒半醉一儒巾原文及翻译赏析

喜黄在登科·半醒半醉一儒巾

朝代:明代诗人:陈献章时间:2023-04-07
半醒半醉一儒巾,黄卷青灯二十春。
晚醉鹿鸣君莫讶,龙头还属老成人。

诗人陈献章资料

喜黄在登科·半醒半醉一儒巾作者陈献章

生卒:1428—1500。介绍: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 查看详情>>

陈献章古诗词作品: 《追次康节先生小圃逢春之作》 《谢生得京酝以为美使致白沙开幕视之空樽而已乃因发一笑》 《偶忆梦中长髯道士用一囊贮罗浮山遗予戏作示范规》 《次韵见访·春晓不扃岩上扉》 《邹吏目书至有作兼呈吴县尹》 《寿南山翁七十》 《偶阅岳季方题商山四皓图次韵》 《谢壁间李学士和予藤蓑诗偶成奉寄》 《送罗养明还江右》 《过白塔·明月清风放两头

喜黄在登科·半醒半醉一儒巾原文及翻译赏析

喜黄在登科·半醒半醉一儒巾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寿成惠圣慈祐太皇太后閤端午帖子》 - - 卫泾 - - 綵缕新缠臂,灵符稳插钗。承平多旧事,闲教小宫娃。
  • 古诗《观弈·覆局方知失算频》 - - 李希圣 - - 覆局方知失算频,争先一著更无因。中边四角全输却,閒煞停柯袖手人。
  • 古诗《秋晚即事·霜树今无一叶留》 - - 李弥逊 - - 霜树今无一叶留,日边云暗使人愁。独怜扬子湾头岸,犹有黄花恋晚秋。
  • 古诗《独坐有感·旧雨日以疏》 - - 何威凤 - - 旧雨日以疏,今雨日以亲。昨宵梦寐中,依稀见故人。相见不相知,默坐独伤神。举首望家山,遥隔千万层。羡彼双飞鹊,犹得入青冥。而我故纸钻,日夜徒营营。对酒不能饮,悲来填我膺。...
  • 古诗《题刘艮山庄·何年结屋并沧江》 - - 刘崧 - - 何年结屋并沧江,一径幽通绝澒哤。茭白丛深垂钓舫,冬青叶暗写书窗。陇头种雨馀三亩,滩面分云自一矼。亦欲移家成小隐,闭门高枕听鸣泷。
  • 古诗《登香炉峰次萝石韵》 - - 王守仁 - - 曾从炉鼎蹑天风,下数天南百二峰。胜事纵为多病阻,幽怀还与故人同。旌旗影动星辰北,鼓角声回沧海东。世故茫茫浑未定,且乘溪月放归蓬。
  • 古诗《观放鸬鹚·乌鬼淋漓受指呼》 - - 艾性夫 - - 乌鬼淋漓受指呼,江鱼终日为人驱。扼吭不及能言鸭,哇肉几同反哺乌。暂满空喉如瘿大,竟无半尾塞肠枯。少宽颈组方谋饱,水冷沙寒日已晡。
  • 古诗《朱衣白比部为尊人讼冤事竣还朝送之》 - - 董其昌 - - 遄归不为锦衣游,壮尔春秋大复雠。疏有青霜含楚些,誓将白水拂吴钩。寒原得句梅花骑,渃日分襟橘柚洲。輶史若为酬帝问,五湖亦自起边愁。
  • 古诗《五日泛舟赐内大臣侍卫宴》 - - 玄烨 - - 锡宴公卿礼数隆,浴兰令节泛翔鸿。波开舟楫迎仙仗,岸转旌旗骤玉骢。积翠香蒲经宿雨,轻烟宝幄散薰风。臣民共乐升平日,畅饮何论灞浐雄。
  • 古诗《飞睇亭·翼然亭子冠嵚嵜》 - - 乾隆 - - 翼然亭子冠嵚嵜,规仿龙泓式创为。飞睇宁论千百里,直如井上朗吟时。
  • 古诗《饭后独立寺门颇见摇落之境欲收以诗大费弹压仅得》 - - 赵蕃 - - 作诗无远到,伫立有深思。集此溪山趣,充吾耳目资。唐虞紫微论,苏李少陵诗。落落心虽在,茫茫力已疲。
  • 古诗《秦楼月/忆秦娥》 - - 黎廷瑞 - - 叶叶里。一枝冷浸铜瓶水。铜瓶水。飞英簇簇,砚屏香几。夜来雪片敲窗纸。半衾芳梦相料理。相料理。梨花漠漠,江南千里。
  • 古诗《北窗伊吾·伊吾维吾》 - - 赵戣 - - 伊吾维吾,椎鲁株愚。友资其深,片雪洪垆。
  • 古诗《移竹·苔滑泥融著意锄》 - - 乾隆 - - 苔滑泥融著意锄,才依文石便扶疏。瓯香研净绿阴里,暂遣心閒好读书。
  • 古诗《答王百谷虎丘送别》 - - 洪恩 - - 林栖同倦鸟,山寺晚钟残。霜涸秋潭冷,风疏夜磬寒。榻方悬半偈,锡更指长干。尝就浮丘听,难禁别鹤弹。
  • 古诗《西田·行逐前溪云》 - - 陈廷敬 - - 行逐前溪云,疏雨挂晴蝀。日斜桑柘阴,犁锄手自弄。
  • 古诗《柬游峰山·霞北浮查到海东》 - - 章甫 - - 霞北浮查到海东,才名早已树黉宫。诗吟初盛三唐上,文在东西两汉中。学可大成嗤画虎,技非小就陋雕虫。白头莫坠青云志,焦尾终知爨后桐。
  • 古诗《春分禁中雨》 - - 查慎行 - - 小雨流莺外,濛濛紫界墙。不知春过半,但觉日添长。白发趋中禁,芳时感异乡。多烦玉阶草,为我报年光。
  • 古诗《见信民旧书有感》 - - 吕本中 - - 蜗涏狼籍阁残书,仿佛黄公旧酒垆。试问东山谢安石,不知能似此人无。
  • 古诗《本事诗·无量春愁无量恨》 - - 苏曼殊 - - 无量春愁无量恨,一时都向指间鸣。 我亦艰难多病日,哪堪重听八云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