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李质的诗 > 杏岫·山上晴霞兴綵云原文及翻译赏析

杏岫·山上晴霞兴綵云

朝代:宋代诗人:李质时间:2019-08-05
山上晴霞兴綵云,芳菲时节避花繁。
分明自有神仙种,不是青旗卖酒村。

诗人李质资料

杏岫·山上晴霞兴綵云作者李质

李质(1316-1380),字文彬,号樵云,广东德庆晋康乡人。生于元朝,少年好学,及长,精通经史,胆识过人,文武全才。时逢乱世,中原扰攘,岭海多事,遂家居不出。与弟李穆放情于山水之间,以诗酒自娱。江西行省右丞何真聘李..... 查看详情>>

李质古诗词作品: 《艮岳百咏·蟠桃岭》 《竹径·翠叶吟风长淅沥》 《艮岳百咏·高阳亭》 《艮岳百咏·杏岫》 《东西关·天上人间自不同》 《高阳亭·仙舟时倚碧溪湾》 《清赋亭·四海熙熙万物和》 《艮岳百咏·滴滴岩》 《五景诗·翠微清晓》 《祈真磴·台上炉香袅翠烟

杏岫·山上晴霞兴綵云原文及翻译赏析

杏岫·山上晴霞兴綵云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毡城即事·披榛建国属休明》 - - 赵浚 - - 披榛建国属休明,惭愧凌烟第一名。人意不随杯酒浅,江城斜照不胜情。
  • 古诗《古意·大道长闲闲》 - - 黄希旦 - - 大道长闲闲,人心自草草。天地固无私,贤愚同一老。谁信丹丘人,颜色常美好。我亦斯人徒,相从须及早。君看东流波,日夜长浩浩。
  • 古诗《送延津赵令·太行遥压廪延城》 - - 汤右曾 - - 太行遥压廪延城,帽影鞭丝我旧经。君去卷帘西阁望,玲珑削出半天青。
  • 古诗《西江月·饮百花亭为武夷枢密先生作。亭望庐山双剑峰为恶竹所蔽是夕尽伐去》 - - 张孝祥 - - 落日熔金万顷,晴岚洗剑双锋。紫枢元是黑头公。佳处因君愈重。分得湖光一曲,唤回庐岳千峰。清尊今夜偶然同。早晚商岩有梦。
  • 古诗《酌罢过二百堂挑灯坐漏已下戏再赋》 - - 何巩道 - - 笑剔银灯再赋诗,物情相感已多时。几人肝胆同流水,一夜乾坤尽看棋。杨柳绿齐当户叶,蔷薇红尽过墙枝。明朝依旧寻春好,不似閒宵似酒卮。
  • 古诗《都峤山·绣江东望耸群峰》 - - 袁衷 - - 绣江东望耸群峰,玉削芙蓉紫翠重。瑶草琼芝春不老,石台萝径昼长封。岩前风暖栖元鹤,洞口云深卧老龙。凤去声遥丹灶冷,我来何处觅仙踪。
  • 古诗《古捣练子·望书归》 - - 贺铸 - - 边堠远,置邮稀。附与征衣衬铁衣。连夜不妨频梦见,过年惟望得书归。
  • 古诗《饮沧浪园得红字》 - - 龚璛 - - 携酒盈樽烦小童,翩然丘壑试东风。分畦菜本丰年玉,二月桃花一雨红。官事閒忙适相半,世人忧乐岂无同。古来乔木今谁在,濯足沧浪曲未终。
  • 古诗《高宗皇帝挽词》 - - 周必大 - - 太极乾元父,清都大帝宫。宴酣忘御骏,仙去任遗弓。音遏思尧颡,旻号泣舜瞳。孤臣台阁旧,泪血洒春风。
  • 古诗《梅花·云英粲粲笑相重》 - - 释道潜 - - 云英粲粲笑相重,结子能参鼎鼐功。茜杏妖桃缘格俗,含芳不得与君同。
  • 古诗《得延庚侍御书期余入都作诗谢之》 - - 郭麟 - - 山公启事岂其时,作答休嫌叔夜迟。尚有功名身后事,不争好恶世间儿。作歌漫拟丁都护,属和应无高渐离。河复诗成兵马洗,采风或用击辕词。
  • 古诗《昆崙战·昆崙关头战骨枯》 - - 李东阳 - - 昆崙关头战骨枯,龙衣裹血红模糊。军中喧言老侬死,不是彼侬安有此。将军贵实不尚功,世上安有将军忠。君不见汉皇一赦云中守,武将纷纷皆藉口。
  • 古诗《邱南漫兴·家依水石绕烟萝》 - - 汪琬 - - 家依水石绕烟萝,愿得终年守涧阿。取友久嫌知己罕,拊书深觉会心多。江河滚滚殊难挽,岁月堂堂每易过。户外繁华堪羡否,且收方药养微疴。
  • 古诗《梅花落·窗下落梅花》 - - 周岐 - - 窗下落梅花,风吹杨柳斜。欲随千里客,羞上七香车。小苑迎朝日,空堂照晚霞。那堪深夜静,独坐怨琵琶。
  • 古诗《翠阴亭独坐寄莫俊德经历》 - - 张养浩 - - 抗俗支尘力不任,故园归卧遂初心。近山障雾还疑远,浅水涵天却讶深。有幸鸥盟君与我,无情鹤发古犹今。年来酷爱香山老,都把悠悠付醉吟。
  • 古诗《浣溪沙·京洛道路间漫题》 - - 王陆一 - - 手挽昙华一纵身。淡黄昏月散柔尘。近江南路此行温。旋省灵心来故去,欲裁清怨浅还深。重逢亲与数啼痕。
  • 古诗《西风·一夜西风急》 - - 宋荦 - - 一夜西风急,閒门落叶稠。青烟收旷野,白日媚穷秋。鸿雁归应尽,芙蓉晚故留。无端悲节序,惆怅向林丘。
  • 古诗《望江南·娄东老》 - - 卢前 - - 娄东老,白首识孤心。月片龙团都笑语,艾眉瓜鼻换沉吟。故国梦中寻。
  • 古诗《败荷·叶无圆影柄无香》 - - 王镃 - - 叶无圆影柄无香,收尽莲歌冷碧塘。一片伤心云锦地,也曾遮月宿鸳鸯。
  • 古诗《论语绝句·曾点尝闻鼓瑟希》 - - 张九成 - - 曾点尝闻鼓瑟希,仲由於此亦奚为。二人风味还应别,不是知音必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