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释文珦的诗 > 心镜·不存分别见原文及翻译赏析

心镜·不存分别见

朝代:宋代诗人:释文珦时间:2017-12-18
不存分别见,真是与盲同。
常以身为观,因知色即空。
无生方会道,取相未成功。
此意吾尝得,皆归心镜中。

诗人释文珦资料

心镜·不存分别见作者释文珦

释文珦,字叔向,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诗集已佚,清四库馆..... 查看详情>>

释文珦古诗词作品: 《怀安养·净土虽周遍》 《秋怀·寂寥谁共语》 《苦雨·秋雨连三月》 《晚秋閒步·晚来閒步阅秋光》 《林卧·林卧岁月久》 《送兵部兄出守高安》 《梦回·梦回四壁无人语》 《寄赠王子静·子静野鹿性》 《建溪青玉峡云际寺》 《山林古松·古松形甚怪

心镜·不存分别见原文及翻译赏析

心镜·不存分别见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答异三问五十年前事》 - - 钱澄之 - - 伊昔先朝盛,良宵两度过。石宽人占早,月上客来多。笛响通场定,山空一妓歌。分班轮喝采,谁问夜如何。
  • 古诗《尾声·二旦》 - - 孙仁孺 - - 二旦:郎君好个冠裳客。一班侍女口都歪。笑道这样公卿也少见来二旦各持冠裳共大笑下。
  • 古诗《紫光阁曲宴外藩即席得句》 - - 弘历 - - 行庆新正例绍前,承筐兼以渥恩宣。初犹黄道张毡幄,今率紫光肆绮筵。共迓春禧占谷日,更欣雪色积琼田。升平曲宴联中外,周览壁图尚惕然。
  • 古诗《药鱼·昔人观打鱼》 - - 范当世 - - 昔人观打鱼,犹为暴殄哀。谁欤纵此毒,遽令全池灾。灵犀独难得,何处无鸠媒。苍苍号含物,对此令人猜。
  • 古诗《画马·双目如流电》 - - 陈琏 - - 双目如流电,轻蹄惯薾云。圉人勤拂拭,恐污五花文。
  • 古诗《雪·小雪暮能繁》 - - 周昂 - - 小雪暮能繁,愁云久更昏。细灯寒出户,欹树老当轩。竹叶旧时酿,梅花何处村。赋诗空入夜,愁绝与谁论。
  • 古诗《渡黄河七言近体八韵》 - - 乾隆 - - 半夜风狂晓略息,登舟五两更全停。土臣执役喜无比,河伯昭庥信有灵。悦豫慈情欣稳渡,狩巡祖制缅恢型。□雰清旭全开朗,归壑长川赞毒亭。浩瀚宏波觇荡楫,配藜元气护扬舲。孙庄缥渺成彼岸,彭口须臾泊近汀。惠济祠虔瞻庙貌,清黄汇谨度情形。神尧方略贻良范,慎守惟乾冀永宁。...
  • 古诗《柳州道中·野草无情碧》 - - 李维寅 - - 野草无情碧,斜阳向客红。乱山藏虎气,匹马入松风。怅望长安远,嵚巇世路同。古来多谪宦,曾此叹途穷。
  • 古诗《燕归梁·春愁》 - - 石延年 - -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 古诗《岭南荔支词·红云宴罢有降王》 - - 阮元 - - 红云宴罢有降王,马上珠鞍入大梁。此果竟难降得去,自应也号小南强。
  • 古诗《咏蝉·绿荫深处汝行藏》 - - 陆蒙老 - - 绿荫深处汝行藏,风露从来是稻粱。莫倚高枝纵繁响,也宜回首顾螳螂。
  • 古诗《小除夕祭诗作》 - - 洪亮吉 - - 南行逾万里,小岁入三更。爆竹惊心碎,桃花照眼明。祭应遵旧例,醉复尽馀觥。笑向儿曹语,今年帙已盈。
  • 古诗《赠陈于法·笔落逐墨鹘》 - - 秦鸿 - - 笔落逐墨鹘,叶脱木齧月。一烛坼睫夕不没。咄!白日濯崒屼,飒飒栉石发。
  • 古诗《视事三林出门辄雨》 - - 孙元衡 - - 路拂平沙黄雾息,池生新水碧痕湾。天教不负飘零眼,洗出瀛南万点山。
  • 古诗《禹王庙联·与水不争能》 - - 麟庆 - - 与水不争能,力尽八年惟注海;升堂思肯构,目穷千里更登台。
  • 古诗《寄洛下王彝训先辈》 - - 齐己 - - 贾岛存正始,王维留格言。千篇千古在,一咏一惊魂。离别无他寄,相思共此门。阳春堪永恨,郢路转尘昏。
  • 古诗《登嵩顶·丈夫有奇气》 - - 李廌 - - 丈夫有奇气,坐井直郁郁。 朅来古嵩州,携手登太室。 中峰到绝顶,北岭太峭壁。 山河在股掌,带砺何足述。 星分九州野,块列七雄埸。 放怀宇宙间,想见天地辟。 下观云雷变,愍尔龙鬼役。 下方万仞底,草树霭蒙密。 愈知天下小,助我浩气直。 平生四方志,登临聊感激。 嗟嗟封禅媪,游豫朝百辟...
  • 古诗《月庵·广寒只欠栽梅树》 - - 许月卿 - - 广寒只欠栽梅树,寄傲何须傍桂林。 君尚有庵我无有,不遮明月增边阴。
  • 古诗《古香·秋根托岩隈》 - - 陈宓 - - 秋根托岩隈,静对意味长。 春来长柔柯,无风自生香。
  • 古诗《玉女洞·洞里吹箫子》 - - 苏轼 - - 洞里吹箫子,终年守独幽。 石泉为晓镜,山月当帘钩。 岁晚杉枫尽,人归雾雨愁。 送迎应鄙陋,谁继楚臣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