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钱谦益的诗 > 辛卯春尽歌·凭将红泪裹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辛卯春尽歌·凭将红泪裹相思

朝代:清代诗人:钱谦益时间:2023-04-05
凭将红泪裹相思,多恐冬哥没见期。
相见只烦传一语,江南五度落花时。

诗人钱谦益资料

辛卯春尽歌·凭将红泪裹相思作者钱谦益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探花(一甲三名进..... 查看详情>>

钱谦益古诗词作品: 《冯二丈犹龙七十寿诗》 《丁家水亭再别栎园》 《九月十一日次固镇驿恭闻泰昌皇帝升遐途次感泣赋挽词》 《浮山·浮山山下水》 《后秋兴·负戴相携守故林》 《徐州杂题五绝句》 《金陵杂题·丛残红粉念君恩》 《代惠香别·春水桃花没定期》 《梅村·扶木新枝照海东》 《元日杂题·此生赢得老痴顽

辛卯春尽歌·凭将红泪裹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辛卯春尽歌·凭将红泪裹相思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浦子口登双碧楼感怀》 - - 龚鼎孳 - - 长干金粉隔风尘,璧月空怜子夜春。桃叶渡江迎不得,恨人甘作别离人。
  • 古诗《赠董归善治行第一册》 - - 张萱 - - 无双治行古循良,百里弦歌鳄水傍。白昼讼庭諠鸟雀,清宵狱市罢□杨。花村驯雉依桑柘,涸泽蜚鸿餍稻粱。见说金书来汉阙,芸泥千载有馀香。
  • 古诗《秋思·万蠢惧寒皆向蛰》 - - 白玉蟾 - - 万蠢惧寒皆向蛰,千岩凉风舞黄叶。雨痕印水如撮缬,虫声入夜如弹镊。酒浇心绪转悽怆,带减腰围增瘦怯。梦向西湖采芙蓉,觉来山外青猿泣。
  • 古诗《海歌·大工驾柁如驾马》 - - 贡师泰 - - 大工驾柁如驾马,数人左右拽长牵。万钧气力在我手,任渠雪浪来滔天。
  • 古诗《句·不是上台知姓字》 - - 路德延 - - 不是上台知姓字,五花宾馆敢从容。
  • 古诗《小诗寄怀·红梅定自开》 - - 黄庭坚 - - 红梅定自开,有酒无人对。归时应好在,常恐风雨晦。
  • 古诗《小梅初放·不见微茫隔水花》 - - 陈永正 - - 不见微茫隔水花,黄昏切莫向江涯。年年送尽天南棹,犹对荒荒一岸沙。
  • 古诗《傅岩瀑布·人去骑箕传世久》 - - 尹廷高 - - 人去骑箕传世久,空岩何事挂飞泉。四时变作无穷景,一去空濛太素天。妙处已无诗可说,望中未信画能传。虽然不复为霖雨,犹作西郊大有年。
  • 古诗《枯梅·梵王宫树老槎牙》 - - 邓组 - - 梵王宫树老槎牙,几度逢春不放花。今日我来持政铎,好舒青眼待僧家。
  • 古诗《醉猫图·窟边痴坐费工夫》 - - 元好问 - - 窟边痴坐费工夫,侧辊横眠却自如。料得仙师曾细看,牡丹花下日斜初。
  • 古诗《镇海楼·东南遥望霸图休》 - - 黎延祖 - - 东南遥望霸图休,独上危楼见九州。仙树影斜啼鸟散,汉台人去落花秋。半帘日月依天转,万里波涛绕郭流。酒后有谁乘兴至,浮云高涌出城头。
  • 古诗《兴庆宫词·兴庆西宫夜未央》 - - 毛奇龄 - - 兴庆西宫夜未央,梨园新笛奏渔阳。谁将凝碧池头月,吹出并州塞上霜。
  • 古诗《道中·元石无尘处处青》 - - 释德洪 - - 元石无尘处处青,一溪花照碧天晴。山云乱却来时路,鸡犬惟闻洞口声。
  • 古诗《再赋·外求它壤曾攀桂》 - - 洪适 - - 外求它壤曾攀桂,近舍家园尚守株。待得枝头如赤柰,却来看我百花图。
  • 古诗《题节推纳凉轩》 - - 王十朋 - - 有客游莲幕,开轩更傍莲。披襟风未赋,递啸句先联。境净凉偏乏,心清暑自蠲。快哉谁与共,广厦集群仙。
  • 古诗《晋宗亲会歌》 - - 张华 - - 族燕明礼顺,啜食序亲亲。骨肉散不殊,昆弟岂他人。本枝笃同庆,棠棣著先民。于皇圣明后,天覆弘且仁。隆礼崇亲戚,旁施协族姻。式宴尽酣娱,饮御备羞珍。和光既宣洽,上下同欢欣。德教加四海,敦睦被无垠。...
  • 古诗《声声慢·清漪衔苑》 - - 吴文英 - - 清漪衔苑,御水分流,阿阶西北青红。朱栱浮云,碧窗宿雾濛濛。璇题净横秋影,笑南飞不过新鸿。延桂影,见素娥梳洗,微步琼空。城外湖山十里,想无时长敞,罨画帘栊。暗柳回堤,何须系马金狨。莺花翰林千首,彩毫飞海雨天风。凤池上,又相思春夜梦中。 ...
  • 古诗《赠无诤和尚·达摩西来长子孙》 - - 王迈 - - 达摩西来长子孙,不徒无诤且无言。 后来鼻孔撩天汉,有眼何尝看世尊。
  • 古诗《斤两颂·不圆不缺行中道》 - - 李廷忠 - - 不圆不缺行中道,著意忘怀便落偏。 更言二八一斤数,开眼明明被孰瞒。
  • 古诗《仙都·万山高下擅清都》 - - 汪真 - - 万山高下擅清都,烟火四开总版图。 白日梯人天上走,青莲载客水中浮。 道超形妙称仙释,人尚耕桑见妇姑。 干戈满路川原静,何物壶公更一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