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弘历的诗 > 溪亭疏影·草亭一笠石溪临原文及翻译赏析

溪亭疏影·草亭一笠石溪临

朝代:清代诗人:弘历时间:2023-04-08
草亭一笠石溪临,幽阒恰似孤山阴。
依然横斜照清浅,春来花发香愔愔。
不为连林为独树,惨淡雅识逋翁趣。
逋翁去今七百年,髣髴亭中犹或遇。

诗人弘历资料

溪亭疏影·草亭一笠石溪临作者弘历

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 查看详情>>

弘历古诗词作品: 《独乐寺·高阁耸云红》 《静室口号·一岁之间偶一来》 《雨·彻夜问云薄》 《春·触目意訢訚》 《金山妙高台和苏轼韵》 《北郊礼成回跸御园即目成咏》 《月山·远岸高低列假山》 《命蠲缓福建各府州县钱粮诗以志事》 《留佳亭·西湖山居额留馀》 《澄虚榭·水榭额澄虚

溪亭疏影·草亭一笠石溪临原文及翻译赏析

溪亭疏影·草亭一笠石溪临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朴尚真来云。以病卧三月矣。今日始出》 - - 李穑 - - 同居城里病逾时,自愧恩门醉不知。甚欲呼来堂下语,唯愁败我欲圆诗。
  • 古诗《题山水·山居无事且凭栏》 - - 王恩诰 - - 山居无事且凭栏,放眼长空得大观。最爱荒亭前后树,秋风虽老不凋残。
  • 古诗《西山绝句·山人去岁送云腴》 - - 李达 - - 山人去岁送云腴,亲启封题试半壶。惯饮粗茶那及此,一杯到手意踟蹰。
  • 古诗《秋夕怀张山人》 - - 蓝智 - - 鼓角边声壮,林塘夜色幽。凉风动疏竹,明月在高楼。久客形容老,孤城战伐愁。不眠怀魏阙,长啸拂吴钩。
  • 古诗《送许参政归武昌别业》 - - 黄溍 - - 白袍鹄立漫纷纷,遥听车音共候门。相见唯须饮醇酒,看山看水坐忘言。
  • 古诗《海盐陈用明朱元素僧明秀见访山中酒次作诗赠之》 - - 孙一元 - - 可人费招挽,今喜过蓬门。黄鸟坐中午,青山意外春。诗新联石鼎,兴逸逐清樽。明日还相忆,来歌白鹭巾。
  • 古诗《秋夜感遇·今日天气佳》 - - 陆游 - - 今日天气佳,驾言适山村。种枳作短篱,叠石成高垣。牲酒赛秋社,箫鼓迎新婚。所愿在仕者,努力苏元元。
  • 古诗《戏问冯汝清·千首君曾寄老夫》 - - 吴琏 - - 千首君曾寄老夫,居官何事一诗无。穷通自古寻常事,谁解千年在仕途。
  • 古诗《瓦棺寺赠全上人》 - - 徐熥 - - 禅房云气深,一榻傍蕉阴。不种生天果,常怀出世心。鹫峰脩白业,象教礼黄金。何以精名理,先师有道林。
  • 古诗《送侍儿出关·为嫌门里出门难》 - - 成鹫 - - 为嫌门里出门难,结束腰包过别山。两片板扉由汝出,当知更有一重关。
  • 古诗《元宫词·宝殿遥闻佩玉珊》 - - 周宪王 - - 宝殿遥闻佩玉珊,侍朝常是奉宸欢。要知各位恩深浅,只看珍珠罟罟冠。
  • 古诗《同官约赋红梅成五十六字》 - - 曹彦约 - - 淡中著色似狂颠,心与梅同迹不然。夺我焉支宁免俗,岂无膏沐独争先。辨桃认杏何人拙,压雪欺霜政自妍。只恐东君招不得,好修犹在竹篱边。
  • 古诗《偶成·织薄吹箫丰沛》 - - 吴伟业 - - 织薄吹箫丰沛,拍张狂叫风云。朝领白衣队主,暮称黑槊将军。
  • 古诗《过铜陵·县治无城堵》 - - 陶安 - - 县治无城堵,坡陀枕水滨。铜坑容凿矿,炭户晓担薪。兵后姜牙少,岩深箭竹新。沙溪浮石子,嘎嘎履声频。
  • 古诗《虎丘寺同子与孔嘉淳父公瑕伯龙舍弟送别袁鲁望张伯起会试北上得阳字》 - - 王世贞 - - 绝巘精蓝半夕阳,清尊别思倚苍茫。凭栏顿喜云霄近,结驷毋惊道路长。池拥双龙元是剑,天回北斗尽成章。因窥雁塔岧峣里,似有题名在上方。
  • 古诗《寄题微州李君博文阁》 - - 陈文蔚 - - 曾参一唯外,相顾了无言。颜渊但如愚,永谢枝叶繁。后人谓二子,独得道之原。脱落章句卑,统宗而会元。谁知圣门教,入道固有门。非博奚反约,溯流乃求源。颜曾日用功,如海众水吞。及其成功后,木落归本根。固非求捷径,大学废讲论。李君敞高阁,驾言避俗喧。藏书比邺侯,日夕手自翻,百家期贯穿...
  • 古诗《送馀姚知县张太博》 - - 王随 - - 才名登仕路,芝綍奉龙光。 出宰神仙邑,吟辞鵷鹭行。 烟波迎去棹,图籍富行装。 淮月蒹薜影,江风橘柚香。 新诗留禹穴,旧理过钱塘。 市井鱼盐聚,亭台水石凉。 云山接秦望,花木胜河阳。 暂布惠和政,即看鹏翼翔...
  • 古诗《寄嵩岳吉上人》 - - 李柬之 - - 结庵嵩少深,高道恐难偏。 苦海好求宝,天花莫著身。 一心俱已了,五字更应新。 谁谓孤云迹,名曾达紫宸。
  • 古诗《寄唐洙处士》 - - 齐己 - - 行僧去湘水,归雁度荆门。彼此亡家国,东西役梦魂。 多慵如长傲,久住不生根。曾问兴亡事,丁宁寄勿言。
  • 古诗《杏园花下赠刘郎中》 - - 白居易 - - 怪君把酒偏惆怅,曾是贞元花下人。 自别花来多少事,东风二十四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