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洪恩的诗 > 冶父山居·两石即为环堵原文及翻译赏析

冶父山居·两石即为环堵

朝代:明代诗人:洪恩时间:2023-04-06
两石即为环堵,栋梁四五松柴。
尽可容身炊爨,何须分外安排。

诗人洪恩资料

冶父山居·两石即为环堵作者洪恩

生卒:1548-1608。介绍:明僧。应天府上元人,俗姓黄,字三怀,一字雪浪。年十二出家,居长干寺。有《雪浪集》。明僧。应天府上元人,俗姓黄,字三怀,一字雪浪。年十二出家,居长干寺。有《雪..... 查看详情>>

洪恩古诗词作品: 《郭山人舍宅·疏竹高梧种始成》 《饭罢闲行·思量何幸得为僧》 《祗树庵·新植寒梅匝杏开》 《送界公还海虞》 《游般若寺·蟠纡垂鸟道》 《秋日过荪谷访石公》 《冶父山居·乱石砌成茅屋》 《祗树庵·竹映窗前水漱门》 《过安茂卿秦淮寓馆》 《祗树庵·山气茏苁晓出云

冶父山居·两石即为环堵原文及翻译赏析

冶父山居·两石即为环堵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寄程蚀庵·鲁连老东海》 - - 吴嘉纪 - - 鲁连老东海,周术卧高车。贫贱同轻世,登临各异居。楚云逢一雁,淮水送双鱼。疏懒应容我,三年始报书。
  • 古诗《送范廷仪守广州》 - - 陆釴(鄞县) - - 长忆南泉范司寇,把麾湖海更愁予。攀崖拾蚌蛮方俗,度岭穿梅使者车。陶侃功名惟运甓,羊公心事在悬鱼。秋深瘴雨连衡岳,鸿雁能传万里书。
  • 古诗《一剪梅·一串穿来草子儿》 - - 奕绘 - - 一串穿来草子儿。光似牟尼,圆似牟尼。蒲团坐破念阿弥。光放支提,花散军持。百八声中一念疑。不著虚空,即堕贪痴。若为心似净琉璃。水静鱼游,两不相知。
  • 古诗《贾谊·寄声谢绛灌》 - - 刘克庄 - - 寄声谢绛灌,勿毁洛阳人。岁晚治安策,谆谆礼大臣。
  • 古诗《寄常父·秋风又摇落》 - - 孔平仲 - - 秋风又摇落,历下意何如。学馆人归后,山城月上初。东西各引领,咫尺但通书。难共重阳醉,黄花日向疏。
  • 古诗《送殿院张奎漕京东》 - - 宋祁 - - 霜柏轻寒惊曙乌,使台东道亚风旟。人瞻御史乘骢贵,钱续司农朽贯馀。睢苑千门聊按节,齐官三服罢移书。此行须信褒恩美,新诏黄金饰佩馀。
  • 古诗《重游华亭寺·华亭深处已题名》 - - 池生春 - - 华亭深处已题名,今日登山屐更轻。石气成风吹海立,松声似雨杂潮生。泉通幽涧茶烟湿,云护深林鹤梦清。犹有元朝旧碑在,土花空映晚霞明。
  • 古诗《适意·右倾老瓦盆》 - - 赵汝燧 - - 右倾老瓦盆,左持离骚经。一杯读一句,既醉还复醒。好月飞入坐,伴饮到天明。林下乐如许,钟鼎鸿毛轻。
  • 古诗《春晓曲次清风亭稿韵》 - - 江源 - - 晓掀珠箔迎朝阳,春思撩人空断肠。寒多鹦鹉语犹涩,露渍荼蘼花正香。朝来料峭凝脂冽,却忆东风去年别。梨花开又逼清明,不道归期过三月。
  • 古诗《畅春园集凤轩恭候皇太后问安之作》 - - 乾隆 - - 熙春翟辇奉游观,莅止趋迎敬问安。夹路新耕曾志喜,满园韶景更承欢。风前花意辉横埭,雨后云容罨远峦。祈岁慰馀追赏乐,晖晖迟日爱频看。
  • 古诗《罨画溪·溪藤荡微风》 - - 马愈 - - 溪藤荡微风,溪水清见底。照映青藤花,摇摇不能已。仙人紫绮裘,啸咏溪光里。慨彼尘俗心,谁能此涓洗。
  • 古诗《四绝·起草殿庐催入对》 - - 严嵩 - - 起草殿庐催入对,喜看春色在挥毫。寒消墨沼龙香润,日上觚棱凤阙高。
  • 古诗《玉兰·玉佩参差夜有光》 - - 安定 - - 玉佩参差夜有光,姗姗情似舞霓裳。刻成造物玲珑手,绝胜梅花浅淡妆。姑射仙人冰作骨,杜兰香女佩留芳。天然素质君休问,莫遣贻羞脂粉塘。
  • 古诗《石庵·秋草延野步》 - - 彭孙贻 - - 秋草延野步,幽钟客至门。粥鱼人外寂,山鹊定中翻。尘事入林尽,新诗白佛言。坐深无一字,松桧绿阴繁。
  • 古诗《国庆十五周年志盛》 - - 夏纬明 - - 建树新邦十五秋,工农并举展鸿猷。江山锦绣鹏程远,红日东方唱九州。
  • 古诗《烛影摇红·曲宴横汾》 - - 周岸登 - - 曲宴横汾,秋风帝子咸京道。兰衰菊秀袂尘凉,携向铜仙笑。仙掌金茎泫晓。动仙乐参差缥缈。佩环归也,满身星斗,凄萤共照。
  • 古诗《和江民表韵》 - - 陈瓘 - - 传老东山水上浮,辫沙六月雪重裘。旧业消息今何在,千里桐江月满楼。
  • 古诗《即事·幽鸟飞鸣翠木阴》 - - 陆游 - - 幽鸟飞鸣翠木阴,小鱼游泳绿波心。 满前好句无人领,堪笑寒窗费苦吟。
  • 古诗《观吉王从谦花烛》 - - 徐铉 - - 王门嘉礼万人观,况是新承置醴欢。花烛喧阗丞相府,星辰摇动远游冠。歌声暂阕闻宫漏,云影初开见露盘。帝里佳期频赋颂,长留故事在金銮。
  • 古诗《遣忧·乱离知又什》 - - 杜甫 - - 乱离知又什,消息苦难真。受谏无今日,临危忆古人。 纷纷乘白马,攘攘着黄巾。隋氏留宫室,焚烧何太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