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陈圭的诗 > 谒九峰书院·一曲溪头上小航原文及翻译赏析

谒九峰书院·一曲溪头上小航

朝代:明代诗人:陈圭时间:2023-04-07
一曲溪头上小航,九峰祠下仰清光。
典谟训诰一家传,礼乐文章四叶芳。
吾道渊源从此溯,圣门正脉属谁当。
瓣香端拜抠衣去,又向前川谒紫阳。

诗人陈圭资料

谒九峰书院·一曲溪头上小航作者陈圭

介绍:明苏州府常熟人,字伯圭,号著庵。洪武中曾居京邸,务学不仕。工画山水,师米氏父子,笔意高雅,不轻为人作。明苏州府常熟人,字伯圭,号著庵。洪武中曾居京邸,务学不仕。工画山水,师米氏..... 查看详情>>

陈圭古诗词作品: 《鉴寺僧钟·山阁僧初定》 《半截松为李》 《东岭朝霞·曙色渐东启》 《马山岚气·云端山屹立》 《送乡人陈竹园》 《太清河阻渡正觉寺偶成》 《同陆月岩游十里庄喜太监寺》 《觐回德化与钟省庵年兄酌别》 《高材山·暂辍清朝鹓鹭班》 《寄陈幕府·一骑红尘万里同

谒九峰书院·一曲溪头上小航原文及翻译赏析

谒九峰书院·一曲溪头上小航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结庐·结庐在涧曲》 - - 郑誧 - - 结庐在涧曲,地僻必茫然。山光满席上,涧水鸣窗前。高歌紫芝曲,静抚朱丝弦。门无车马至,此乐可终年。
  • 古诗《梁溪遇伯敬越游子别去西归》 - - 谭元春 - - 我归趋岁暮,羡子全家携。毗陵与白门,僮仆来亦齐。若有一微衷,相向颜色低。世道轻朋友,人前安可悽。驱驰风霜中,阳鸟飞提提。我上锡山道,子寻苕间溪。各自有衣带,勿为冰所凄。坦坦一世内,何有浊水泥。赠子以早晤,明年春江西。 ...
  • 古诗《咏古玉瑗·好倍肉为瑗》 - - 弘历 - - 好倍肉为瑗,抚无留手揩。虚心银月朗,通体绛云皆。蒲谷制非匹,璧刀序或偕。循名忆蘧伯,寡过亦吾怀。
  • 古诗《苦寒·今日晴更寒》 - - 傅子馀 - - 今日晴更寒,落叶俄成阵。岭南无雪飞,一暖天犹靳。风严衣被当,日出墙角近。胡床恣酣眠,梦里翻自哂。悠悠昏旦忘,万物我其仅。事求适意耳,不谓冻难忍。汲井知水暖,偎炉及炭尽。平生之所需,只是一随分。...
  • 古诗《浣溪纱·题吴梦舟凤鸣集》 - - 程颂万 - - 去去歌楼咽粉尘。铜街消息冷于春。旧窗眉月旧时人。闲验袖罗消酒晕,记从舟上见花身。人间活处可忘秦。
  • 古诗《罗怀叟思归一诗留之》 - - 朱复之 - - 客子归期莫有期,地炉松火独吟时。西山暮雨吹成雪,错拟杨花理钓丝。
  • 古诗《玉台体·秋风一夜至》 - - 权德舆 - - 秋风一夜至,吹尽后庭花。莫作经时别,西邻是宋家。
  • 古诗《病中绝句·檐头排溜密如帘》 - - 范成大 - - 檐头排溜密如帘,溪上层阴定解严。最是看山奇绝处,白云堆絮拥青尖。
  • 古诗《初秋即事·久雨新晴后》 - - 张方平 - - 久雨新晴后,秋风初起时。天倪一清旷,精爽入希夷。壁上吴生画,床头杜老诗。平常性酷爱,对眼忽如遗。
  • 古诗《乱定到邑·蒙蒙野草自荣华》 - - 萧澥 - - 蒙蒙野草自荣华,破屋夹茅人卖茶。满巷门基带砖石,有时认得故人家。
  • 古诗《悲妓·十六弹筝学舞笙》 - - 刘熠 - - 十六弹筝学舞笙,虾蟆陵下旧知名。而今弦调还如昔,公子相逢不肯听。
  • 古诗《游仙诗·灵文深秘莫轻论》 - - 冯班 - - 灵文深秘莫轻论,空学玄谈未合真。好笑少年王辅嗣,洞宫长作守门人。
  • 古诗《八仙台招隐》 - - 米芾 - - 山径重重锁绿苔,松花曾见几番开。群仙费尽招呼力,那得休官一个来。
  • 古诗《陈叔易学士母阮氏挽词》 - - 陈与义 - - 去年披雾识儒先,欲拜萱堂未敢前。 卢壶要传纱缦业,玉裒忽废蓼莪篇。 秀眉隔梦黄垆里,落日驱风丹旐边。 佛子归真定何处,空令苦泪涨黄泉。
  • 古诗《同游栖真联句》 - - 石元规 - - 兴为栖真来,情因昔人动。 昔人道非孤,今人心乃共。 静有物外乐,甭无世间梦。 至论超形神,谈歌彻岩洞。 野色杂茶瓯,松声入琴弄。 未可赋归欤,更揭流霞瓮。
  • 古诗《玉照堂·年年春信遣人疑》 - - 杨万里 - - 年年春信遣人疑,赚出诗人枉觅诗。 著意探梅偏不发,月斜偶见一横枝。
  • 古诗《道中纪行·可堪衰病两相缠》 - - 杨万里 - - 可堪衰病两相缠,更苦悬车尚五年。 羡杀雨中山上水,留他不住竟皈田。
  • 古诗《闲游即事》 - - 白居易 - - 郊野游行熟,村园次第过。蓦山寻浥涧,蹋水渡伊河。 寒食青青草,春风瑟瑟波。逢人共杯酒,随马有笙歌。 胜事经非少,芳辰过亦多。还须自知分,不老拟如何。
  • 古诗《与于中丞》 - - 刘商 - - 万顷荒林不敢看,买山容足拟求安。 田园失计全芜没,何处春风种蕙兰。
  • 古诗《采葛》 - - 诗经 - -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