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俞庆曾的诗 > 夜坐忆家偕子戴作并索阶弟和原文及翻译赏析

夜坐忆家偕子戴作并索阶弟和

朝代:清代诗人:俞庆曾时间:2021-10-31
帘外西风透绮寮,背镫拥髻坐寒宵。
儿时滋味从头记,别后情怀借酒浇。
茗碗熏炉同寂寞,瑶琴宝瑟懒句挑。
朝朝一纸平安信,分付胥江早晚潮。

诗人俞庆曾资料

夜坐忆家偕子戴作并索阶弟和原文及翻译赏析

夜坐忆家偕子戴作并索阶弟和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昭君·岁选良家玉一枝》 - - 袁枚 - - 岁选良家玉一枝,六宫深处有谁知。椒房绝少堂帘隔,何必重重用画师。
  • 古诗《皂角儿·念婢子久侍闺闱》 - - 周履靖 - - 念婢子久侍闺闱。感娘行浑如姊妹。谩说个代主承恩。又何惜捐生效死。还念你好花时。明月夜。玩诗词。亲针指。谁共徘徊合前众上。
  • 古诗《石门曲·采桑复采桑》 - - 王稚登 - - 采桑复采桑,蚕长桑叶齐。妾住石门东,郎住石门西。
  • 古诗《满江红·兰陵寓次作》 - - 顾宪融 - - 灯火层城,烟树外我来何突。偿不尽诗逋酒负,情场风物。客里吟怀如水嫩,晚来醉靥思花渴。向眉痕应有几分同,窥檐月。消不尽,相如渴。归梦杳,梵音歇。剩河山容我,苦寻生活。玉雪修成才子妇,缃桃妒煞东君妾。只鸳衾一样怯春寒,宵来魇。...
  • 古诗《偶成简任肃斋教谕》 - - 黄庚 - - 百年光景易侵寻,消遣閒愁只苦吟。但觉笔头风雨湿,不知鬓底雪霜侵。冥鸿已负九霄志,老骥空怀千里心。富贵倘来应有命,何须弹铗扣知音。
  • 古诗《晓起·老不爱春华》 - - 陈献章 - - 老不爱春华,一篱孤负花。胡为聒我枕,稚子打朝鸦。
  • 古诗《白水·欲浣青衫白水滨》 - - 陈永正 - - 欲浣青衫白水滨,故人相忆尚风尘。长宵往往留清话,吾道迟迟惜汝身。未肯漂流同梗莽,早拚摧折负轮囷。明朝一笑西门路,已惯平生忍下贫。
  • 古诗《赞邑司训黄南谷像》 - - 练子宁 - -
  • 古诗《虫异·仲冬之月百虫蛰》 - - 陆世楷 - - 仲冬之月百虫蛰,忽有异物从空来。细如狗蚤大鳖虱,所至辄为仓廪灾。虫本化生亦由湿,假之羽翼恣飞集。轻于尘雾远忽踰,锐若针芒坚已入。昨年亢旱良可哀,盖藏竭矣租赋催。幸今有收又侵耗,害同雀鼠尤壮哉。或云降罚皆凶人,空中驱遣似有神。师巫祈禳颇能验,讹言或亦由愚民。古来物变不...
  • 古诗《次韵钱郎中豫六客堂碧澜堂二绝》 - - 王十朋 - - 六客高风久已无,花间谁对谪仙壶。星躔一夕光芒动,如有仙舟入画图。
  • 古诗《挽成之刘进士》 - - 邓雅 - - 岁月穷经传,名声重甲科。暮年遭丧乱,吾道竟蹉跎。正喜藏修好,其如老病何。贻文嗟绝笔,痛哭望松萝。
  • 古诗《水调歌头·九月十一日邀蜕盦登麓山》 - - 傅熊湘 - - 朝起望天际,晴色荡微波。黄花应未开遍,九日昨才过。爱晚亭边枫叶,知有山灵为我,早放醉颜酡。转眼便秋老,不往待如何。人间事,供一笑,总由他。一生当著几两,游屐过山坡。屈指旧交余几,只有青山长在,向我好情多。湖海元龙倦,试听楚狂歌。...
  • 古诗《送曹县丞入京》 - - 朱长文 - - 忠义家声久,夫君更美才。吏民愁既去,交友约重来。别岫浮云远,征帆晓月开。棣华同郡府,眷恋共衔杯。
  • 古诗《催雪·露点苔纹》 - - 张慎仪 - - 露点苔纹,雨跳荷盖,开到新秋兰雪。想蝶褪粉轻,鲛弹泪热。尚酝几丝幽怨,逗眉月纤纤更清绝。玲珑透过,噀花风过,三来十斛。低缀。乍明灭。爱嫩蕊静娟,妙香腻滑。在薜荔墙阴,卜葡架隙。取瀹碧瓷花乳,伴凉夜萤窗又岑寂。正帘垂银蒜秦停,玉柱一声啼鴂。 ...
  • 古诗《京邸书怀·飙馆秋声落叶中》 - - 秦大士 - - 飙馆秋声落叶中,心旌镇日讶书空。名成漫想龙华会,数定才知蝎守宫。蜗舍草荒三径绿,马蹄尘飏六街红。入时深浅凭谁问,多买胭脂总未工。
  • 古诗《观音精舍期邻几未至》 - - 韩维 - - 懒驱羸马傍朱门,来对只园寂寞春。 撩乱绕楼唯有燕,萧条垂箔更无人。 未回山简池头马,空愧陶公顶上巾。 留得清风满衣袖,为君吹尽鬓边尘。
  • 古诗《夏日杂兴·老子轩冕总相忘》 - - 苏泂 - - 老子轩冕总相忘,归办芙蓉制作裳。 多少隐沦天下士,无人知我亦何伤。
  • 古诗《梨花·处处梨花发》 - - 梅尧臣 - - 处处梨花发,看看燕子归。 园思前法部,泪湿旧宫妃。 月白秋千地,风吹蛱蝶衣。 强倾寒食酒,渐老觉欢微。
  • 古诗《和沈休文双溪·登台望秋月》 - - 戴良 - - 登台望秋月,秋月光陆离。 晻映西南楼,徘徊东北墀。 凝华夺班扇,流辉鉴阮帷。 三五晕尚圆,二八形已亏。 爰有蓬鬓人,长怀桂殿思。 辽城记吟咏,西园忆追随。 愿以薄暮景,承君清夜晖。...
  • 古诗《听寒更寄朱兵曹巨川》 - - 皎然 - - 欹枕听寒更,寒更发还住。 一夜千万声,几声到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