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刘黻的诗 > 一舸·一舸泛漭沆原文及翻译赏析

一舸·一舸泛漭沆

朝代:宋代诗人:刘黻时间:2018-04-10
一舸泛漭沆,风涛正掀舞。
驾空赫鱼龙,沈浮未知所。
同舟一性命,俱父父母母。
倚门望儿归,天亦谅辛苦。
胡为托笑言,射影学溪弩。

诗人刘黻资料

一舸·一舸泛漭沆作者刘黻

刘黻(1217-1276)字声伯,号蒙川,温州乐清人。生于宋宁宗嘉定十年,卒于端宗景炎元年,年六十岁。早有令誉,读书雁荡山中。淳祐十年(1250)试入太学。次年,侍御史陈垓诬劾程公许,右正言蔡荣诬劾黄之纯,黻率同舍生..... 查看详情>>

刘黻古诗词作品: 《感兴诗·阴阳著太极》 《溪上翁·问年知近百》 《寄冯贺州·鸣凤起朝阳》 《静友·静友性不凡》 《用坡仙梅花·拟梅》 《用韵自述·掩关谁复抱琴来》 《四十吟·四十年来父子情》 《南轩张宣公》 《和陈大庾新建邑庠讲堂》 《腊雪·八窗唯一色

一舸·一舸泛漭沆原文及翻译赏析

一舸·一舸泛漭沆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将至扬州口占》 - - 赵翼 - - 浓阴添绿上杨枝,来往俄惊十日期。误了汪园红芍药,不曾看得盛开时。
  • 古诗《悼念七兄筱韦》 - - 林仲姚 - - 辞别槟城往仰光,依然飘泊在他乡。从滋渔雁无消息,一任归侨说短长。
  • 古诗《夜经谭奉常故宅闻笛》 - - 朱彝尊 - - 忆昔栖迟少年日,长向高楼待明月。月明清影落尊前,含笑当风弄长笛。年来知己凋零久,摇落春风故园柳。山阳旧事不堪论,京口流人复何有。重来大树已飘零,愁见高楼夜月明。此地经过人尽去,谁家更作断肠声。 ...
  • 古诗《庾度支肩吾侍宴》 - - 吴兆骞 - - 期门宵警跸,辇路晓回銮。属车开月羽,容卫载风鸢。曙色新丰远,春阴太液寒。文莺留绮树,华桐媚远山。珠旗花际出,琼钑柳中看。缇帷丽平野,綵吹震长峦。宛转鱼龙戏,纷陈爵马盘。分禊群工醉,赐酺万方欢。徒知荐渌水,空愧颂猗兰。 ...
  • 古诗《御园雨泛·昨夜浓阴雨未零》 - - 弘历 - - 昨夜浓阴雨未零,辰牌嘉霔遂濛溟。午过申逮时疏密,斯实沾哉心始宁。
  • 古诗《马塘初春杂兴》 - - 姚倚云 - - 劫后申江忆故人,书来喜慰病痊身。白头我愿能清健,好作他年旧日宾。
  • 古诗《庚戌六月·粉壁图山海》 - - 杨圻 - - 粉壁图山海,纱窗带水声。幽居花竹好,月出已天明。病骨衣裳早,秋天江海清。客来鸡黍熟,何必饭青精。
  • 古诗《打油论打油·秦坑秦火两悠悠》 - - 何永沂 - - 秦坑秦火两悠悠,一片晴天尚可偷。方家多道温柔好,我爱诗真略带油。
  • 古诗《邓隐君牧·标格类孤鹤》 - - 善住 - - 标格类孤鹤,翩然独往还。弹琴坐白石,把酒看青山。须鬓经年改,身心竟日閒。料知尘世事,无复得相关。
  • 古诗《七月十六夜对月》 - - 傅察 - - 云捲天高鸟鹊飞,满庭槐影转风枝。可怜秋色谁分付,正是安仁作赋时。
  • 古诗《题徐氏姑寿安君寿梅亭》 - - 黄庭坚 - - 大雏衔枚来作亭,小雏衔实来种花。两雏反哺声查查,慈乌发白尔成家。梅梁丹青射寒日,梅英飞雪点亲发。二雏同味如春酒,寿亲一笑宜长久。金玉满堂空尔为,有亲举酒世上稀。生育劬劳安可报,折梅倾酒著斑衣。...
  • 古诗《潞河阻冻戏赠文衡山五绝》 - - 黄佐 - - 阖闾城下浩烟波,日日沙头载酒过。垂杨系艇不知数,一纸黄庭双白鹅。
  • 古诗《句·寻光来佛后》 - - 广漩 - - 寻光来佛后,窃食犯僧残。
  • 古诗《居乡·曲曲房栊近水湄》 - - 张采庵 - - 曲曲房栊近水湄,故家犹在尽堪持。疏泉种菜身差健,抹月批风计绝痴。最不宜诗偏得句,偶然因客亦敲棋。长空万里天声近,时听雄歌颂导师。
  • 古诗《自咏吟·老去无成齿发衰》 - - 邵雍 - - 老去无成齿发衰,年将七十待何为。居常无病不服药,间或有怀犹作诗。引水更怜鱼并至,折花仍喜蝶相随。平生积学无他效,只得胸中恁坦夷。
  • 古诗《前汉门·再吟》 - - 周昙 - - 重赋严刑作祸胎,岂知由此乱离媒。家传揖让亦难济,况是身从倾篡来。
  • 古诗《沈少卿席上有赠》 - - 顾大典 - - 曾向毗陵怨别离,十年重见不胜悲。相看共有江州泪,湿尽青衫是此时。
  • 古诗《红梅·幽姿元欲寄琼华》 - - 彭孙贻 - - 幽姿元欲寄琼华,清艳当窗剪绛纱。弄影香横朱雀桁,含珠匀点守宫砂。天寒翠袖凝初旭,林下新妆学晓霞。共看含章风坠处,远山红雨下桃花。
  • 古诗《宫词·寒蝉泣露曳秋声》 - - 朱权 - - 寒蝉泣露曳秋声,杨柳枝头淡月明。 半掩笼门怕关上,今宵犹恐幸车行。
  • 古诗《夏夜闻蚯蚓吟》 - - 卢同 - - 夏夜雨欲作,傍砌蚯蚓吟。念尔无筋骨,也应天地心。 汝无亲朋累,汝无名利侵。孤韵似有说,哀怨何其深。 泛泛轻薄子,旦夕还讴吟。肝胆异汝辈,热血徒相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