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方千里的诗 > 忆江南·春色暮原文及翻译赏析

忆江南·春色暮

朝代:宋代诗人:方千里时间:2018-04-02
春色暮,短艇舣长堤。飞絮空随花上下,啼莺占断水东西。来往燕争泥。
桑柘绿,归去觅前溪。夜瓮酒香从蚁斗,晓窗眠足任鸡啼。犹胜旅情凄。

诗人方千里资料

忆江南·春色暮作者方千里

方千里,字不详,信安人。作家。生卒年均不详,据况周颐考证,为孝宗时人。官舒州签判。其他事迹不详。千里会和周邦彦词,有和清真词一卷。《四库总目》或以杨泽民所和,合刻为三英集,傅於时。..... 查看详情>>

方千里古诗词作品: 《诉衷情令·一钩新月淡于霜》 《四园竹·花骢纵策》 《少年游·丹青闲展小屏山》 《西河·钱塘》 《苏幕遮·扇留风》 《浣溪沙·刻样衣裳巧刻缯》 《虞美人·花台响彻歌声暖》 《浪淘沙慢·素秋霁》 《迎春乐·红深绿暗春无迹》 《隔浦莲/隔浦莲近拍

忆江南·春色暮原文及翻译赏析

忆江南·春色暮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送龚含五太史南还》 - - 钱澄之 - - 南海飘然一雁新,通家此日倍情亲。官因分谤同时罢,兴在论文独任贫。旅食艰难留老友,归装萧索助门人。怜君驿路秋天远,剩有清风为洒尘。
  • 古诗《燕窝·十年读易心无系》 - - 彭孙贻 - - 十年读易心无系,一室焚香静自供。不下茆帘待归燕,柳垂花暝月重重。
  • 古诗《点绛唇·萱草榴花》 - - 张孝祥 - - 萱草榴花,画堂永昼风清暑。麝团菰黍。助泛菖蒲醑。兵辟神符,命续同心缕。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
  • 古诗《勉学诗·布帛文被体》 - - 方孝孺 - - 布帛文被体,粟菽味充饥。常人未识察,往往争好奇。贪奇不愿宝,刻成无当卮。大钧播万类,琐细各有宜。得时易长养,失叙徒施为。哀哉杨朱泪,滴向他路
  • 古诗《离都招友人·车马交尘路不停》 - - 张方平 - - 车马交尘路不停,势家门巷密如萍。张汤筋力奈寒暑,楼护口舌摇风霆。机牙潜发如驰传,声影相连若建瓴。此地岂容山野客,盍归乎来掩岩扃。
  • 古诗《柳塘·长安西望少城隈》 - - 李汾 - - 长安西望少城隈,杨柳陂塘手自栽。渭水波光摇草树,终南山色入楼台。平生事业书千卷,浮世功名酒一杯。我亦陆浑山下去,拟寻佳处斸莓苔。
  • 古诗《挽陈其美联·世间豺虎何多》 - - 凌强 - - 世间豺虎何多,可怜身为国殇,家为国毁;吾党人才有几,那堪前日哭宋,今日哭君。
  • 古诗《云·东西那有碍》 - - 杜牧 - - 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 古诗《旅感·塞北江南迢递》 - - 黎民表 - - 塞北江南迢递,春花夜月阑珊。送客无情芳草,催人有意青山。
  • 古诗《偈颂·雪峰据令而行》 - - 释广闻 - - 雪峰据令而行,者僧分疏不下。雪窦不曾与人葛藤,径山道得也得也。
  • 古诗《赠人·曾留宋玉旧衣裳》 - - 李群玉 - - 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
  • 古诗《后主·临春阁上醉流霞》 - - 王十朋 - - 临春阁上醉流霞,狎客酣歌兴未涯。江左半无陈日月,君臣犹听后庭花。
  • 古诗《胡笳十八拍·当时悔来归又恨》 - - 王安石 - - 当时悔来归又恨,洛阳宫殿焚烧尽。纷纷黎庶逐黄巾,心折此时无一寸。恸哭秋原何处村,千家今有百家存。争持酒食来相馈,旧事无人可共论。
  • 古诗《再和前韵·细柳新蒲绿映溪》 - - 林俊 - - 细柳新蒲绿映溪,钓舟閒与鹭群栖。觅来野火晚煨蓣,踏碎山云春拾藜。流水不缘催老去,石床对月清难梦,起步星河又转西。
  • 古诗《如梦令·故友全无一信》 - - 侯善渊 - - 故友全无一信。独坐古岩谁问。回首返江乡,散瑞漂萍相近。愁恨。愁恨。一叶风帆轻送。
  • 古诗《将从雁代返岭南留别程周量·太华当秦阙》 - - 屈大均 - - 太华当秦阙,终南作汉标。图书藏玉井,儿女下青霄。信美非桑梓,言归逐海潮。三闾元隐士,费尔小山招。
  • 古诗《辉船窗见过》 - - 释居简 - - 北宕戒坛才税驾,过湖问路扣吾庐。棹侵葑畛轻于叶,策尽松阴缓当车。图上众香和露写,袖中经卷杀金书。飞来更践重来约,莫遣山灵讶阔疏。
  • 古诗《寄题历阳王纯甫新作连云观》 - - 郭祥正 - - 久持使节别尧天,故起朱楼北斗边。势压江淮盘地厚,影分吴楚与云连。一声奏笛龙蛇晓,八法书牌剑戟悬。更借湓城庾家月,芟除桂树照樽前。
  • 古诗《霍去病墓·将军铁马挥雄师》 - - 刘瑞清 - - 将军铁马挥雄师,未靖胡尘叹早辞。敢问李陵碑断处,冤魂千古哭天时。
  • 古诗《春晴自云门归三山》 - - 陆游 - - 乍行春野眼增明,渐减春衣体倍轻。 人卖山茶先谷雨,鸦随墦祭过清明。 柳塘水满双凫戏,稻陇泥深一犊行。 晚到三桥泛舟去,掩关不复畏重城。